●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答题要点:一.诗歌的线索、层次与内容:这首诗以“月”为主线,全诗按照月亮起落高低来展开描写。
全诗共分三层,第一层是写景,重点在月色下的春江,第二层仍写月,当一轮明月独照大地,作者不由得不感叹宇宙和大自然的永恒,以及人生的短暂,于是由写景转入抒情,因景生情,由此引出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
第三层转入写游子、闺妇的相思之情,景物变为烘托, 但仍然与月有关,因为正是月光引发了游子、闺妇之间的相思之情。
二.艺术特点:1.用词造句的复叠和回环往复:全诗的句子整齐中又显自由,不拘一格;用词上,题目中的五个字在诗中不断重复,但由这几个字所组成的词却千变万化,如“江”便有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月、江水、江潭、江树等,由此形成回环返复而又错综变化的语句,从而营造出一个融景、情、理于一体的优美意境。
2.音韵优美婉转:这种特点首先表现在诗的押韵、转韵的平仄交错上。
如……,正是这种押韵、转韵相互交错的手法,使得诗歌的音韵和谐,加强了诗歌的优美。
●阅读《春江花月夜》中的一段并回答问题: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①“可怜”和“玉户”在诗句中分别是什么意思?可怜:怜惜,同情爱护玉户:闺房的美称②这段诗句在艺术表现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借代:“(可怜楼上月徘徊”通过外部细节动作来揭示人物心理:“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用典:“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③写出以上诗句中含有典故的句子。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④为什么说“月光”是这首诗的灵魂?因为这首诗以“月”为主线,全诗按照月亮起落高低来展开描写,诗中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思考和月下游子闺妇的相思之情也都因“月”而起。
春江花月夜》赏析第一韵 (首四句诗人就题生发 , 描绘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而静谧的画图 :江潮连海 , 月共潮生 . 这里的 " 海 " 是虚指 , 泛指长江中下游宽阔的江面 . 江海浩瀚无垠 , 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 , 气势雄伟 . 一轮明月随潮涌生 , 景象壮观 . 滚滚春江处处都在明月朗照之中 , 这美景不禁触动了诗人情思 , 不禁发出了 " 何处春江无月明 " 的感慨 , 为下面的写景 , 抒情开拓了广阔的境界 , 可说是下文的伏笔 . 春 , 江 , 月 , 夜四字被这四句点了出来 . 第二韵 (5— 8句 , 以月为凝聚点 , 对春江花月夜的景象进行了特写 :江水弯弯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 , 皎洁的月光照在花林上面 , 看上去就象缀满了一颗颗的雪珠 . 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 , 却感觉不到它的飞翔 ." 汀上白沙看不见 ", 是说在洁白的月光之下 , 江滩的白沙也不易分辨了 . 一句写天上 , 一句写地上 , 整个宇宙都浸染上了明月的白色 , 仿佛被净化了似的 . 以上八句 ,写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景色 . 写法上 , 由大到小 , 由远及近 , 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第三韵 (9— 12句 :写诗人对宇宙的思考 :江天一色 , 连一粒微尘也看不见 , 只有一轮孤月高悬在空中 , 显得更加明亮 .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 , 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 , 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 :"江畔何人初见月 ? 江月何年初照人 ?" 诗人神思飞跃 , 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 , 思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 自从张若虚提出这个问题以后 , 李白、苏轼也发出过类似的疑问 . 李白说 :"青天明月来几时 , 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 , 今月曾经照古人 ." 苏轼说 :"明月几时有 , 把酒问青天 ." 人们一代一代地不懈地对宇宙的奥秘探索 , 追溯人生的开端 , 然而人们永远陷入疑问和迷惘之中 .第四韵 ("人生代代——长江送流水 ", 作者由疑问转为感慨 :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 , 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 . 不知江月等待什么人 , 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 . 在这里 , 诗人提出了一连串富于哲理意味的问题 , 把人生无常的思想深化了 .历史上许多诗人探讨宇宙人生 , 但都感叹宇宙永恒 , 人生短暂 . 而这里 , 作者却翻出了新意 :"人生代代无穷已 ", 即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 , 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长久的 . 诗中 , 作者由月的孤单联想到月的期待 , 再由月的期待一跳跳到思妇的期待上来 . 因此下文就自然进入到了男女离别相思的本题 .第五韵 ("白云一片——相思明月楼 ", 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 . 白云漂忽不定 , 本来就足以牵动人的离愁 , 何况是在浦口 , 更增添了许多愁绪 . 这里 ," 白云 "," 青枫浦 " 又托物寓情 . 月光下 , 是谁家的游子乘着一叶扁舟在外飘荡呢 , 又是谁家的思妇在那座楼上想念着他呢 ? 我们仿佛看到 :一轮皓月照耀着江湖游子的扁舟 , 也照耀着长夜无眠的楼上思妇 . 一句写游子 , 一句写思妇 , 同一种离愁别绪 , 从两方面落笔 , 一种相思 , 两地闲愁 , 颇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白云飘忽 , 象征着 " 扁舟子 " 的行踪不定 ." 青枫浦 " 为地名 , 但 " 枫 "" 浦 " 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 .第六、七韵 ("可怜楼上——水成文 ", 写思妇明月楼上对离人的怀念 :那美好的月光似乎有意和思妇作伴 , 总是在其闺楼上徘徊着不肯离去 , 想必已经照上她的梳妆台了 . 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 , 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来了 . 明月像镜子似地悬在中间 , 我们互相望着 , 但彼此的呼唤是听不到的 . 我愿随着月光投入你的怀抱 , 但我们相距太远了 . 善于长途飞翔的鸿雁尚且不能随月光飞度到你的身边 , 潜跃的鱼龙也只能泛起一层层波纹而难以游到你的跟前 . 我又怎么能够和你相见呢 ?可怜楼上月徘徊 , 应照离人妆镜台 . 玉户帘中卷不去 , 捣衣砧上拂还来 ." 月徘徊 ", 写的是月光游移不定的形象 , 但同时也暗示了思妇念远 , 迷惘又不能宁静的心理状态 ." 卷不去 " "拂还来 ", 写出了月光的特征 , 但同时也写出了那 " 剪不断 , 理还乱 " 的离愁 .第八韵 , 第九韵 ("昨夜闲潭梦落花 " ——最后思妇回想昨夜的梦境 :闲潭落花 , 春过已半 , 可惜丈夫还不回来 . 江水不停地奔流 , 快要把春天送走了 ; 江潭的落月也斜向西边 , 想借明月来寄托相思也不可能了 . 斜月沉沉 , 渐渐淹没在海雾之中 , 月光下的一切也渐渐隐去了 , 随之而来的将是难以忍受的凄婉落寞 . 这一夜 , 到底有多少相思的人 , 远在碣石 , 隔着潇湘 , 千里迢迢 , 天各一方 ! 道路是如此遥远 , 能有几个人可以乘着月色归家去啊 ! 那落月的余辉洒满江边的花林枫树 , 仍然摇动着离情别绪 , 无法排遣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 , 而又以月为主体 ." 月 " 是诗中情景交融之物 , 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 , 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 , 通贯上下 , 触处生神 , 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 . 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 在月的照耀下 , 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 , 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 , 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 , 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的画卷 .【原作】春江花月夜—— [唐 ] 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 *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春江花月夜》:原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此题相传创自陈后主, 张若虚以旧题写新词,除了描写花月春江绚丽景色 *之外,还写了民间的离别相思之苦。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写江流入海处水面宽阔,春水涨潮时江海连成一片;明月东升时恰值涨潮,涨潮时也正值月圆,所以说“明月共潮生”。
滟滟:水波闪动的样子。
写明月渐渐升高,青光似随着潮水从海上涌至江上照射四方。
芳甸:长满花草的平野。
似霰:比喻皎洁的月光映照下的花朵之美。
霰(xi àn ,小雪珠。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以霜色 *比月色 *,更见月光之皎洁。
月光从空中而下极像“飞霜”,但诗句却使人只有“流”的感觉,而无“飞”的感觉,在如霜的月光的照射下,水上沙洲的白沙已不见其白了。
流霜,飘散的霜。
皎皎空中孤月轮:只有一轮明亮的孤月高悬空中。
皎皎,洁白明亮。
孤月轮,一轮孤月。
无穷已:没有尽止。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意思是说人生有限,而自然则无限。
白云一片去悠悠,春枫浦上不胜愁:写白云悠悠离开荒浦而去,象征着人间的分别, 所以使离人产生无限愁思。
春枫浦,地名,一名双枫浦,在今湖南省浏阳县,此处泛指分别的地方。
扁舟子:指漂泊在他乡的游子。
扁舟,小船。
何处相思明月楼:指遥远的地方,明月之夜相思于楼头的闺中女子。
月徘徊:写闺中人见月思人时,见月影移动,情为所牵,固有“月徘徊“之感。
语出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离人:指思妇。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是说月色 *带着离愁深入思妇的心头,使她无法排遣。
砧(zh ēn ,捣衣服用的石头。
拂,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是写闺中女子的痴想,他要随着月光照见身在他乡的丈夫。
相闻,指互通音信。
逐,跟随。
月华。
月光。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是写夜景寂寞,望月怀人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