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行政人员的角色冲突及其消除(1)
行政人员的角色冲突及其消除(1)
原则 (英国电视台:
顾及他人) 原则 (英国电视台: 顾及他人)
(美(美国国报报纸: 纸: 讲真讲话真话是是绝对绝必须的对) 必须
的)
关于第二个问题的讨论:
哪一家媒体的做法正确?在哪一个步骤 可以作出判断?
结论
1、一般的行为往往在确定价值观之后 就作出了,这种行为的可靠性不强。
2、多数案例在第三步达到顶点,即明 确行为原则。仍不可靠。
关于责任冲突案例的进一步讨 论:
问题一:面对责任冲突,会有哪些行为 选择和结果?应该倾向于哪一种?
问题二:你认为凭借道德规范解决问题, 其实际效果如何?
问题三: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案例中的 “你”所感受到的责任冲突愈加强烈和 频繁?
问题一结论:
①无可奈何,表现为灰心丧气和缺乏决策能 力,结果是一般的道德堕落;
波特图式 :
定义
忠诚
价值
原则
行政、行政人员的角色 三、行政人员的角色冲 四、行政人员的权力冲突 五、行政人员的利益冲突 六、关于责任冲突状况的交流 七、角色冲突的消除 八、作为伦理分析路径的波特图式
反馈 经验性定义
识别价值
某个特定的决定 或政策
选择效忠对象
诉诸伦理原则
情景 (两个10岁孩子回为绑架
并残忍地杀害了一个 2岁的小孩贾森·巴尔杰)
价值观 (英国电视台: 尊重法庭限制 不报道少年犯的名字 ——法律价值观) (美国报纸: 不压制公众信息 ——职业价值观)
判断 (英国电视台:不予播出) (美国报纸:公布名字和细节
忠诚 英国电视台:忠实于少年犯
及其家庭 美国报纸:忠实于读者
3、价值观和行为原则的对错只有在抽 象的层面上才能解决。
4、忠诚于谁是关键性的问题,决定行 为的正当与否。
作业:
(1)教材P106-116利益冲突部分读书报 告。
(2)运用波特图式对“收容遣送办法” 和“救助管理办法”加以分析。
第七讲 伦理自主性:公共伦 理的最后防线
一、个人伦理自主性缺失探因 二、应对措施 三、组织类型对个人伦理自主性的影响
4、追问忠诚对象。因为,从一开始,这就是 一场关于忠实于谁的冲突。
英国电视台声称自己的行为出于对少年犯和 受害者的同情;而美国报纸则坚持说他们是 出于对广大读者、广告客户和雇员的同情。
注意:对于这个问题常常需要仔细地研究。
如果我们不回到图表中的右上方部分(忠诚), 再深问一句他们忠于哪一方——他们究竟为 谁这样做?——我们就没有正确地运用波特图 式。讨论:两家媒体究竟忠诚于谁?
给予不同的报道? 2、哪一家媒体做法值得肯定?
分析步骤:
1、定义,列举出法律上的约束,列出诱拐和 谋杀的细节以及审判的结果。指出一家新闻 机构(英国电视台)只在诉讼案结束后才公布 被告的姓名以及生平资料,而另一家(美国) 报纸在审判开始即决定,可以让其读者了解 他们已经了解到的新闻。
重点:在这个案例中,英国电视台和美国报 纸作了不同的选择。
3、考察行为原则,道德原则是较价值观更为 隐蔽的影响行为选择的内在因素。
我们会发现:
一、英国电视台坚持“关心他人”的原则, 所以要保护相关人的隐私;美国报纸则坚持 “说真话”的原则。
]二、英国电视台坚持“必须尊重未成年人利 益”的原则,宁肯冒着损失一些可信度的风 险也不公布被告的名字;美国报纸则将“为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服务”作为行为原则, 认为即使少数人(如杀人者的家人等)受到伤 害也不能妨碍每个人都应该被告知真相的权 利。
②放弃主观责任的抉择,屈从外部压力,决 策取决于偶然的决定因素,结果是责任感的 消失;
③撂担子,退出决策活动或绕开矛盾(辞职、 退休和回避),结果较为复杂,一方面是不 屈服,另一方面是逃避责任;
④采取一种中庸的办法,尽量不违背任何责 任,结果是赢得各方面的赞同和接受。
在巴纳德看来,第四种方法是最理想的, “中庸之为至德”,可从。
问题二结论:
① 并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② 但有助于提供解决问题的立场; ③ 同时也可以解释自己的行为; ④ 始终知道事情是怎么一回事; ⑤ 最终必能有助于维护个我的完整性,
保持负责任的行政行为。
问题三结论:
1、对于角色冲突而言 2、对于权力冲突而言 3、“你”的责任承载能力
一、个人伦理自主性缺失探因
然后我们问:为什么会这样呢?
2、审视价值观。因为每一个价值观念都影 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
英国的电视台更重视遵守法律。其价值判断 是必须保护少年被告得到公正审判的权利, 为了不影响法院独立判案,媒体在审判期间 不能公开被告的信息。同时为了保护被害人 的隐私权,也不公布被害人的信息。
美国报纸则遵循不压制新闻的职业价值观。 他们根据记者收到匿名信的事实推断受害者 的家属和支持者希望公众知道,这与报纸一 贯的职业价值观相一致。尽管这样做有可能 会被认为没有人情味,但它们得保护公众知 晓公共新闻的权利,这成为压倒一切的价值 观,否则(隐瞒事实),读者在别的情况下 就不会再相信媒介是公正的。
八、作为伦理分析路径的波特 图式
案例分析重现:森林是保护还是保持
运用波特图式进行伦理分析示
例:
在英国,10岁的儿童已经可以被控犯罪。但 根据英国法律,在审判结束之前禁止公开孩 子的家庭背景及透露他们的名字。当他们在 普雷斯顿的12个陪审员面前开始受审判时, 他们是11岁。随着审判的进行,动机的问题 最令人困惑,是什么驱使10岁的男孩犯下这 样残酷的谋杀罪?有没有一些其他家长能从自 己孩子身上发现的值得注意的迹象呢?——两 个孩子都出身于贫穷而破碎的家庭,有偷窃 倾向,易怒,并且很容易受别人引诱。一个 邻居证明说,如果有任何人叫他向别人扔石 块,他们就会去做。
一家伦敦电视台遵照英国法律,只报道审判 过程,并且用儿童甲儿童乙来指代两个被告。 而一家美国报纸驻伦敦的特派记者在贾 森·巴尔杰被害后不久就收到了匿名的关于 凶手的信息,到审判开始时,这家报纸就完 成了它的调查,并且遵从编辑室的意见,毫 不延迟地透露了被告的名字,还提供了他们 详细的个人经历。
请问: 1、是什么原因使得两家媒体对统一事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