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行文结构例谈
如果把作文以人的血肉之躯为喻,那么作文的结构就是骨骼,语言、材料就是血肉,没有骨骼,何谈血肉?在写作文时就一要“结构完整”,所谓“结构完整”是与“残缺破碎”相对而言的;二要“层次分明”,从文章的章法上说,好的文章结构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没有颠三倒四的现象。
考场作文通常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开头,结尾和主体。
主体部分最常见的结构有三种: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
段落是具体而微的文章,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不仅可以用来谋篇,也可以用来构段。
一、并列式①
引论(提出论点)本论(证明论点)结论(照应全文)论据①+分析论证论据② +分析论证论据③ +分析论证 }并列
例文1:《高尚不需要理由》(05全国卷: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高尚不需要理由
千载胡曲,琵琶声声传驿道百年足迹,演绎出生命的华彩惊人一跪,决不向忘却的诱惑屈服
作文开头照应题目,提出文章的中心:“高尚不需要理由”。
接着以小标题的方式并列了三个论据,没有分论点,而通过对三个故事的分析议论达到扣题点题的目的。
有充足的论据,而难以分解论点时,不妨借鉴。
并列式②: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本论论证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论证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论证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结论(照应全文)
论点并列更能显示思辨的深度。
拟写角度①:“是什么”
例文2:《肩膀》
肩膀:①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②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③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拟写角度②:“为什么”
例文3:《人要有意气》
人要有意气:
①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②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
③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
拟写角度③:“怎么办”
例文4:《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就是胜利:①坚持需要韧性。
②坚持需要不坠之志。
③坚持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独。
用并列式②的行文结构要明确拟分论点的总的要求:1、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
2、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
3、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
4、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
都扣题。
5、建议:选择最切题、自己最有把握写好的结构和分论点组合。
二、对照式:
基本模式引论(提出论点)本论论点正论据(事实、论据)小结论点反论据(事实、论据)小结结论(评析照应) }对照
例文5:《人要有涵养》
(本论部分)
①有涵养,面对批评和颜悦色,洗耳恭听,虚心接受。
②没有涵养,面对批评面红耳赤,恼羞成怒,一意孤行。
三、递进式:递进式行文就是要设问导思,纵深拓展:要钻牛角尖。
基本模式:
是什么(概念)—对任何事情,哪怕是极细小的事情,都采取认真钻研的态度为什么(原因)—搞学问“钻牛角尖”才会有所成就,搞科技“钻牛角尖”才有发明创造怎么办(方法)—要有认真的态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掌握科学的方法会怎样(意义、作用、结果)—发扬“钻牛角尖”精神会多出成果,多造就人才
递进式行文结构要注意:层进式结构中各部分顺序的安排要符合逻辑。
如果以“从小要树立远大理想”为题目来写作文,第一部分写:怎样才能实现远大理想;第二部分写:什么是远大的理想;第三部分写:为什么要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这就会使得行文顺序混乱、
逻辑混乱。
例文6:《情感?认知?文化》
用理智的泉洗涤感情的花
提出问题: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被统统吸收指出危害:“我们落后了。
”说明解决问题的办法:用理智审视自己的文化
以形象化的语言收束全文
掌握了之前介绍的几种行文结构模式,写作时既能集中阐述中心论点,防止走题现象,又能充分地调动思维,向深度与广度推进,使文章摇曳多姿。
例文七:《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①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
②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如宗悫般“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毛主席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
(起兴,亮出观点,阐明语言对沟通的作用,清晰地让阅卷者看到文章的中心意思)
③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
(分论点一)诚然,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然而,当子女跌倒时,是痛斥“没用的东西,怎么搞的”,还是送以一句“这次是有点失策,下
回努力”,即会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
当子女摘吃了早恋的禁果时,父母们是郑重声明:“那不行,绝对不行”,还是先说一句“你的心情爸妈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
尽管沟通的心都如月光般皎洁,但语言的表达却让沟通的效果不一样。
可见,亲情的沟通,要用好语言的钥匙。
(呼应标题)
④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
(分论点二)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
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
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
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
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再次呼应标题)
⑤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
(分论点三)文学著作中简·爱与男主人公罗伯特早期的认识,便因为罗伯特孤傲的语言表达而困难重重。
幸好,简·爱直接而爱憎分明的语言打破了两人间的障碍,两颗相爱的心才得以沟通。
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对焦仲卿所说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焦仲卿“誓天不相负”的回答当中,爱情得到了沟通。
爱情有时不能像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需要沟通。
爱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最后再呼应标题)
⑥再看,触龙说赵太后、魏征谏太宗,无不以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见称。
君臣间的沟通,同样需要语言的钥匙。
⑦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
(重申论题,照应起首)
这篇文章属于典型的“三大三小”并列式的结构形式。
所谓“三大”即全文由三大部分组成;“三小”指的中间部分由三个并列的段落组成。
这样的行文格式,便于阅卷者迅速把握作者的思路。
看几个主体段落的开头就知道这篇文章的结构,简单明了,一目了然,这正是应试作文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