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本科课件-普通植物病理学(完整)

本科课件-普通植物病理学(完整)

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期刊:植物病理学报,植物保护学报等。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植物病理学
一、植物病理学的性质、内容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性质内容 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的科学,
是农业科学或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 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内容有病原,病害发生、流行过程及 影响因素,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互作机制,病害诊断、预测 和防治等。 (二)相关学科
治基本原理为主,分支课程主要有病原学(病原 真菌学、细菌学、线虫学、病毒学等)、植物病 理生理学、分子植物病理学、免疫学、流行学、 宏观植物病理学、诊断学、防治学、植物病害检 疫等;
农业植物病理学以具体病害的诊断、发生与防 治为主,分支课程有大田植物病害、果树病理学、 蔬菜病理学、园艺植物病理学、花卉病害、牧草 病害,甚至具体到某种作物如小麦、棉花病害等。
学习意义
植物病害对人类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
(1)爱尔兰饥谨(Irish famine):1845~1846年马铃薯晚疫病 在美国。植 物病理学由此诞生。
(2)波尔多液发明:
1880年法国波尔多地 区葡萄霜霉病大流行, 使法国葡萄酿酒业濒临 破产,最终导致波尔多 液发明。
教学安排
1、教学对象:植保专业二、三年级本科生 2、学时学分:课堂教学:60学时(3.5学分)
实验教学:48学时(2.5学分) 教学实习: 一周 (1.0学分) 3、开课学期: 二年级下学期(72) 三年级上学期(36) 4、先修课程:普通微生物学、植物学
考核办法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成绩由理论考试、教学实验、教学 实习和平时成绩四部分组成,按比例计入总成绩。 •理论考试采取闭卷的方式进行,试题类型为名词解释、填 空、选择、判断、简答和论述等。 •教学实验采取笔试、实验报告、实验表现等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 •教学实习按照采集的标本数量、鉴定的种类数量以及实习 表现等方面综合打分。 •平时成绩按照课堂提问回答、课外作业、课堂讨论、平时 测验等结合方式打分。
1.树立明确目标,端正学习态度。 2.重视课堂学习,做好课后总结。 3.掌握正确方法,做到融会贯通。
病原物的形态及分类---比较法 病原物的鉴定及证明---推理法 病害流行原因分析---演绎法 病害防治技术---归纳法 4.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验调查。
参考资料
教材:宗兆锋等,《植物病理学原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图书:
版社,1997 6.Agrios, G.N.(陈永萱等译),《植物病理学》(第三版,1988),中国
农业出版社,1995 7.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8.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 9.E. 高又曼,《真菌发展史及其形态演化》,科学出版社,1979 10.高必达主编.《植物病理学》(农林院校必修课考试辅导丛书),北
二、植物病理学简史
植物病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早在3000多年 前已有植物病害的记载,但真正作为一门学科为 有效防治病害提供科学知识的是从1845年欧洲马 铃薯晚疫病的大流行开始,距今仅有150多年的 历史。
它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从认识病害,到病原学、症 状学、寄主和病原物互作遗传学、病生理生化学, 再到分子病理学;从对病害表型的研究,到把各 种病害的表型与寄主和病原物的基因和表达联系 起来;从植物个体病害的发生,到植物群体病害 的流行,再到植物病害的生态。现从以下几个方 面介绍植物病理学历史、现状和发展。
植物病理学是在医学和微生物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 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与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化学、 遗传学、气象学、栽培学、分子生物学、数学、物理及计算 机技术等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
(三)学科体系 植物病理学学科体系包括普通植物病理学和农
业植物病理学两大骨干课程及其一些分支课程。 普通植物病理学以基本概念、病原、发生和防
教学目的
本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和帮助学生熟悉植 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各类病原学的形 态特征和分类系统,了解植物病害的基本研究方法 和技术,为下一步学习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奠定坚 实的理论基础。本门课又是植保专业学生接触专业 的第一门专业课,要培养学生热爱专业、主动学习、 善于思考和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
1.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原真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害诊断》,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3.方中达主编.《植病研究方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4.Agrios, G.N.《Plant Pathology》Academic Press,1997(第四版) 5.方中达主编.《中国农业大百科全书》(植物病理学卷),中国农业出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系
课程简介
课程内容 教学目的 学习意义 教学安排 考核办法 学习方法 参考资料
课程内容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植保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 基础课。本课程主要讲授植物病害的概念及其症 状类型;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以及 寄生性种子植物等主要病原物的基本概念、形态、 分类等植物病原学基础;病原物侵染过程、病害 侵染循环、植物抗病性与病原物致病性、病害流 行预测技术以及植物病害防治原理等基本知识。
(3)孟加拉饥荒 (Bengal famine):
1942~1943年印度 的孟加拉邦水稻胡麻 斑病大流行,饿死 200 万 人 , 数 百 万 人 逃荒。
水稻胡麻斑病
学习方法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植保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和入门课。主要 讲授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各类植物病原的形态和分类, 为将来学习农业植物病理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也是考研的重要专业 基础课。学习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植物病害的早期记载
自从人类有目的地栽种以来,人们就注意到植物病害, 但由于科技水平有限,受神学观念影响,长期以来,人们 对病害的研究仅局限于对病害的认识和现象的观察记载, 无病原物的描述记载,只是一些感性认识,带有迷信色彩。
例如,国外,早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在当时的巴比 伦帝国就有植物病害的记载 。印度在公元前1500年至 500年间也有植物病害记载。国内,在公元前500年前后 的《诗经》中已有植病的记载。公元前239年“吕氏春秋” 中把小麦黑粉病说成是“鬼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