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非洲——加纳
加纳,拉于西非,面临大西洋,面积23万余平方公里,人口850多万。
加纳全境大部为低洼平原,由北向南倾斜。
纵贯全境的沃尔特河由北向南注入几内亚湾。
属热带气候,全年分雨、旱两季,无四季之分。
矿产丰富,盛产黄金、钻石等。
人口85%从事农业生产,盛产可可。
可可产量居世界第一,占世界产量三分之一。
乐曲介绍:《鼓乐》是非洲加纳共和国阿撒蒂部落的一首民间鼓乐。
这首鼓乐曲具有典型的非洲音乐节奏特点――这种节奏被称为“跨节奏”。
“跨节奏”是非洲音乐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在非洲鼓乐演奏中,不同的人演奏不同的节拍,从横向历史的角度看,每人都保持着同样的时间长度,并不断地反复。
但是从纵向共时的角度看,就形成了极为复杂的节奏组合。
在建立起这样的节奏模式以后,各个演奏者还做出各种变奏。
也就是说,一群人在演奏,每各人演奏与别人是不同的,各个演奏声部又都在同一个周期里独立地反复演奏,形成非常复杂、彼此跨越地节奏。
因此,被称之为“跨节奏”。
演奏这首《鼓乐》曲地各种乐器:铃铛和拉托、鼓1、鼓2、鼓3、鼓4、鼓、5,各种乐器按照顺序逐渐加入演奏,并不断反复,最后6件乐器同时演奏。
他们地演奏是各不相同的,各自在基本的节奏周期中不停地反复。
1.《西非民间音乐》( 马林巴合奏)
马林巴。
流行于非洲各地的木琴称为马林巴。
非洲马林巴有数百种之多,有的仅有1至4键,多为10至22键,还有2至6人共同演奏的大型木琴。
非洲马林巴大体上有三种样式,一种是容器式,即把系列木琴键置于一个容器的共鸣箱上,这种木琴主要流行于西非和中非一些国家;另一种是把木琴键架在两根香蕉树干上,用插在树干上的小木棍固定琴键的位置,这种木琴主要流行于西非、中非和东非;第三种
是把琴键悬挂在木架上,其下吊有许多干葫芦作为共鸣器,这种木琴多见于森林地带。
马林巴既可独奏。
2、《战士的舞蹈》(南非鼓独奏)
鼓的形状有陀螺型、圆锥型、台柱型、正方型,还有各种飞禽走兽形,甚至还有人形的鼓。
非洲鼓上画有各种图形,还加上各种装饰性的或音响性的饰物。
持鼓方法,有的把鼓置放在两腿中间;也有的把鼓夹在腋下,或挂在颈上,挎在肩上。
击鼓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鼓的演奏方式有独奏、重奏和合奏。
独奏和重奏鼓的节奏复杂多变,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集体击鼓时,鼓声气势磅礴,雄壮激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