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旅游酒店行业调查分析一、海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状况 (一)海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1、旅游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从 2001 年起,海南旅游产业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旅游收入 和接待国内外过夜游客人数均逐年增加(除了 2003 年非典因素)。
2005 年,全省接待国内外过夜游客 1516.47万人次,同比增长 8.1%; 其中外国游客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共 43.19 万人次,增幅达 40%。
2005 年全省旅游酒店接待人数 1141.3万人,同比增长 8.6% 。
2005 年海 南全省旅游总收入 125.05亿元,增长 12.6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 1.28 亿美元,同比增长 57.42%。
旅游经济总量相当于全省 GDP 的 13.8 %。
2001— 2005年海南接待游客过夜人数如下表: (单位:万人次)2001— 2005年海南旅游总收入情况表: (单位:亿元人民币)过夜游客总人数 国内游客 国际游客旅游总收入国内游客收入国际游客收入2、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省有各类旅游景区(点)75 个,其中5个获得国家4A 级景区(点)称号;全省约有1200 家旅游酒店、度假村和社会旅馆,客房约5万间。
截至2005年9 月已评定星级酒店222 家,其中五星级13 家,四星级41家,三星级酒店97家;旅行社158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8家;导游员6700多人;旅游汽车1800多辆,16家自驾车出租公司;与旅游业直接相关的管理和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
3、旅游产品日趋丰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海南目前已开发出如亚龙湾国家度假旅游区、南山文化旅游区、天涯海角旅游区、博鳌旅游区、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七仙岭森林温泉公园等一大批精品度假区和旅游景区,旅游产品也从单一的观光游发展成丰富多彩、具有特色的热带海滨度假休闲游、黎苗风情民族文化游、温泉康乐休闲游、热带雨林生态探奇游、潇洒高尔夫休闲游等等。
海南还成功举办了第53、54 届世界小姐总决赛,同国家旅游局共同主办了5届中国海南岛欢乐节也已逐渐成为品牌,多种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使得海南旅游产品结构得到优化。
、海南省旅游酒店发展状况1、海南旅游酒店的产业规模截止2004年底海南省旅游酒店共计1158家,客房数量4.95 万间,其中已评星级并纳入统计范围的为215 家,客房数量3.02 万间;未评星级的和一般旅馆有943家,客房数量1.93万间。
2004 年海南省旅游酒店固定资产总值92.4 亿元,营业收入16.2亿元,营业税金0.873 亿元,就业人数3.03 万人。
2005 年海南省旅游酒店总数无法取得,但从省旅游局提供的2005年9月星级酒店数量是增长的情况看,2005 年海南旅游酒店数量仍呈上升趋势。
2001—2005 年海南星级酒店数量表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2005年9 月,全省222家旅游酒店分布于14 个市县。
具体分布如下表:星级地区五星四星三星二星一星合计星级(家)房间(间)床位(张)海口 4 13 26 19 62 10199 18627 三亚7 18 21 17 4 67 10967 20531 琼海 1 4 10 5 1 21 2020 3621 万宁 1 4 20 12 1 38 5453 10753 文昌 5 2 7 575 1160 五指山 4 1 1 6 540 1064 儋州 6 1 1 8 734 1431 东方 1 1 2 4 225 443从上述分析看出,海南星级旅游酒店的数量呈上升态势,主要是五星级、四星级酒店的增加,一、二星级酒店减少了3 家,表明海南省的旅游酒店结构正在逐步进行调整,高档酒店发展迅速,国际顶级酒店品牌如喜来登、万豪、希尔顿、索菲特、皇冠等进入海南。
同时我们也看到,旅游酒店的分布与旅游地区的知名度有着紧密的关联关系。
海口的省会城市职能、三亚的天涯海角、万宁的兴隆温泉、琼海的亚洲博鳌论坛会址使这些地区耳熟能详,游客纷纷慕名而至,游客的到来也相应地促进了当地旅游住宿设施的建设投入,从我省的酒店分布情况看,海口、三亚、万宁、琼海四个城市的酒店数量占了全省酒店总量的84%。
2、海南旅游酒店呈现国际化和个性化特色经过这些年风风雨雨的发展历程,目前海南旅游酒店业呈现了国际化和个性化发展的两大特色。
(1)国际化:中国加入WTO 后,国家旅游局已多次公开发布消息,中国旅游酒店、旅行社行业将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尤其是旅游酒店业。
许多大的国际酒店集团和国际旅行社已经加快在华的投资与合作步伐。
到目前为止,洲际酒店集团、雅高酒店集团、万豪酒店集团、喜达屋酒店集团等均已进入海南,而且同一集团在海南拥有2-3 家品牌酒店。
这种国际化发展现象给海南的中国本土酒店和酒店管理公司形成了比较大的压力。
海南目前尚有代表地位的海航酒店集 团,它在海南酒店市场仍占据一定份额, 并以一种勇敢的姿态迎接这 一挑战。
( 2)个性化: A 、度假酒店的主题文化概念越来越强烈:主要 体现在热带滨海文化、热带海岛文化、温泉文化和民族风情文化等。
B 、酒店走向高端:主要体现在海口、三亚两市,旅游酒店的硬件越 来越豪华,设施配套更趋完善。
C 、分时度假、产权酒店和酒店式公 寓不断出现:海航亚太会议中心、海航康乐园、华宇皇冠、天域酒店 等均运用此类投资方式进行项目开发与经营。
三、海南省旅游酒店经营情况1、开房率情况海南近几年的客房开房率如下图:2、房价情况从海南省近几年开房率持续徘徊在 50%左右看出,海南省的大部 分旅游酒店长期是“吃不饱”的,这种情形势必造成各大酒店争抢客 源,而争抢客源所采用的主要手段是价格手段, 2005 年 4 月上旬, 海南三星级酒店的接团价格已降至 65 元/晚,还含早餐,二星级酒店 有的低于 45 元/晚。
可见,海南整体的客房房价在这种激烈的行业竞 争中无法高涨。
在房价的恶性削价竞争中, 五星级酒店的房价也不可开房率避免地受到冲击,海口寰岛国际大酒店、海口金海岸罗顿的平均房价基本在300 元/间左右,三亚(三亚湾)的海航酒店平均房价为300 元/间,三亚(亚龙湾)的假日酒店平均房价为640 元/间,三亚(大东海)的银泰酒店平均房价为462 元/间。
值得一提的是三亚喜来登度假酒店进入海南酒店市场,这是国际顶级品牌酒店管理集团首次登陆海南,三亚喜来登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其房价不降反升,平均房价从2003 年的975 元/间上涨到2005 年的1163元/间,可以说,三亚喜来登帮助三亚酒店市场重新定义了新的房价上限,对酒店房价市场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收入、盈亏情况在调研过程中,省旅游局以酒店的经营收入和盈亏情况涉及到酒店的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向我行提供2005 年的海南省旅游酒店收入和盈亏情况。
我行所能了解得到的资料仅为省旅游局公布的2003 年(非典影响下)我省旅游酒店的收入和盈亏情况,还有省统计局公布的2004 年住宿餐饮业中旅馆饭店的收入、盈亏情况,我们只能将两者以及2005 年的开房率、房价等情况结合进行分析。
据省旅游局公布的信息,2003年我省旅游酒店收入16.20 亿元,比上年减少2.83%,利润亏损2.26 亿元,比上年增加亏损1.84 亿元。
据省统计局公布的信息,2004年旅游酒店收入18.95 亿元,利润亏损3.9 亿元。
旅游酒店总体亏损的主要原因:其一是海南旅游酒店业主要依托海南旅游发展水平和旅行社状况,大部分旅游酒店缺乏自主开发客源市场的能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其二是近几年海南旅游酒店发展速度较快,酒店的结构性矛盾,加剧了本地区酒店行业的竞争,客房价格水平趋低;其三是海南旅行社“零团费” 、“负团费” 的竞争手段,导致旅行社极力压低岛内旅游成本,尤其是针对供大于求的旅游酒店业“大开杀戒” ,使得酒店“无利可图”;其四是经营成本相对较高,如酒店采购供应渠道较少造成运输成本高、人力资源结构中外来人员比重大造成劳动力成本较高,水、电、油、气等能源消耗支出占成本支出比重较大;其五是部分酒店企业折旧摊销大等等。
结合上述信息分析,2005年全省的开房率较2004 年下降,除少数一些高档星级酒店价格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外,绝大部分酒店房价仍在低位徘徊,且春节这一历来均属高房价的重要假期,却因炒房者的哄抬、酒店的过度自信报高价,而使游客“望而却步” ,影响了2005 年酒店的收入。
另从我行授信客户的经营情况看,仍有部分亏损或微利的。
因此估计2005年海南旅游酒店业整体盈利状况较2004 年无明显改观。
总体上,海南旅游酒店业的经营情况尚不是非常良好,但部分重点地区的部分高档星级品牌酒店因其定位准确、销售网络全球化、客源稳定而保持着“鹤立鸡群”的经营业绩,成为海南旅游酒店业的一个亮点四、海南省旅游酒店业的发展前景1、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每周有两天的双休日,当三个“旅游黄金周”的到来,当收入满足了日常生活需求后,人们往往希望能出外走走,放松身心,增长见识,由此促动了国内旅游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
海南作为中国八大旅游重点地区之一,优质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到来,海南旅游收入增加了,海南的旅游业得到了发展,从而也带动了其配套产业---旅游酒店业的发展。
2、会展、会议召开的增多蓝天白云、阳光沙滩、椰风海韵,筑就了海南在会展旅游方面最大的优势,是吸引会务游客的最大亮点。
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的定址和召开,为海南发展旅游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平台。
2004、2005 年连续两届的世界小姐赛事、2005 年的中国电影百年庆典等等有份量的活动在海南举办,海南的众多酒店从中尝到了甜头,为争揽会议、活动团,都纷纷改善会议场所,没有会议厅的增建会议厅,小会议厅扩建成大会议厅,低标准的会议厅改建成高标准会议厅,力图通过会议、活动团的入住提升经营成果,促进酒店的发展。
五、三亚旅游酒店业状况三亚是中国唯一热带滨海城市,全市面积1919.58平方公里,2005 年底全市总人口52.4万人。
经过“九五”前期调整,三亚经济已经挤出房地产泡沫,从1998年开始进入了新一轮增长周期,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平均增速11.7%,高于同期的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2005 年,三亚市生产总值完成74.2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2.5%;地方财政收入7.3亿元,年增长23.4%;人均生产总值14558元,已超过全国(人均13350元)、全省(人均10995)平均水平。
目前该市三个产业构成比重是28.4:26.0:45.6。
拉动三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于旅游、购房两大消费需求的引进,以及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的增加,投资直接拉动三亚市GDP增长了3.8个百分点。
近年来,三亚市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旅游业、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