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波动中交易风险的避险筹划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最普遍的风险便是汇率风险。
我国企业急需建立完善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尽快掌握汇率风险的避险工具,顺应汇率制度改革的趋势,将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控制到最低,甚至利用汇率波动,为企业创造盈利机会。
一、交易风险基本避险思路
交易风险管理任务首先是确定交易风险大小,其次决定是否为该风险进行套期保值,最后是决定为该风险进行全部或部分套期保值,以及选择何种方法。
由于交易风险是从单笔孤立的交易或子公司经营的角度来衡量的,各子公司为了有利于融资,改善财务状况可能会倾向于自行管理交易风险。
然而,对跨国公司整体来说,按照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跨国公司追求的是整体利益最大化,而非分支机构利益最大化。
因此,跨国公司应该集中管理外汇交易风险,一方面可以降低整体管理费用,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各子公司的外汇头寸可以自然冲销。
这就要求跨国公司内部应该建立完善的财会报告制度,分支机构要加强配合和交流,由总部集中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决策方案平衡相关头寸,集中进行交易风险管理。
二、交易风险的内部避险工具
交易风险管理方法种类繁多,公司在交易中需要在众多方法中选择其一种或几种最优方法,有些方法可供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套使用。
实务中应结合交易的性质,分析各种方法的适宜性,比较各种方法的防范成本,争取用最小的成本消除交易风险,避免损失。
可以在公司内部管理外汇交易风险的避险工具主要有: 1、借贷法。
当企业拥有以外币表示的应收帐款时,借入一笔与该应收帐款等额的外币资金以达到防范交易风险的目的。
比如A 公司产生一笔5 个月后应收的货款100 万美元,此时可借入100 万美元并即时换成人民币,待到期时再以收到的货款归还借款。
这样就以有限的利息损失消除了不确定的汇率风险。
2、提前滞后收付法。
交易风险重要决定因素是时间,可以通过调整现金流的收入和支付时间降低交易风险,即提前和滞后收付款。
合同签定后,汇率发生了偏离预期方向的波动,如果应收外币升值,应尽可能延后收款或推迟结汇,如果应收外币贬值应尽可能提前收款或将应收票据贴现; 反之,应付外币升值则尽可能提前付款,应付外币贬值则尽可能延后付款。
3、货币保值法。
A 公司相关部门和子公司采购和销售时应就汇率的风险进行评估,比如采购大型机械等合同执行期较长的交易时,尽可能选择有利于公司的币种,采购中使用弱势货币,销售中使用强势货币。
当然货币的选择也是需要付出成本,可能会牺牲在价格和其它条款上的谈判力,让对方接受不利货币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双方都想选择有利的货币。
如交易双方对货币选择互不相让,那么在签订贸易合同(往往是长期合同)或贷款合同时,为防范外汇风险而应列入的保值条款,一般有黄金保值条款和硬货币条款(美元条款)两种,前者已经很少使用,而后者是在合同中订明以硬货币计价、软货币支付和在交易时的汇率,到实际收付时,再按收付日的汇率将收付金额重新调整。
这是一种交易双方共同分担未来的外汇风险的方法。
4、平行贷款和背对背贷款。
平行贷款和背对背贷款是不同国家的的企业之间的一种独特借贷协议。
不同的企业在对方国家都有子公司,资金需求正好相反,都需要对方国家的货币资金,这样,两家公司之间可以达成协议,在一定期限内进行交换,从对方手中获得自己所需的货币。
平行贷款与背对背贷款的区别是平行贷款的协议是两个独立协议,分别具有法律效力,不能自动抵消,而背对背贷款只签订一个协议,拥有抵消权。
5、货币互换(currency swap)。
货币互换又称货币掉期,是交易双方签订的一种合约,彼此同意在合约规定的期间内互相交换一定的现金流,以不同货币计算和支付,计算的利息方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一般流程为:期初时双方互相交换指定货币的本金,通常以即期汇价进行; 期中互相交换指定货币的利息,双方都需要不同货币的现金,可以是固定利率与固定利率之间交换、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间的交换,也可以是浮动利率与浮动利率间的交换; 期末互相交换指定货币的本金,以期初合约订下的汇价进行,方向与期初相反。
货币互换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交易,往往需要银行或中介的精心安排下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功
效,主要应用于中长期的外汇贷款、设备租赁、对外直接投资等,是一种长期的金融工具,期限可以达20 年或以上。
6、保险法。
许多国家和政府都设有专门的机构办理汇率保险业务。
如英国的“出口信贷保证局(ECGD)”、德国的“海尔梅斯出口信贷保险公司( H E R M E S)”、法国的外贸保险公司(COFACE)”、荷兰的“尼德兰信贷保险公司(EXIMBANK) ”以及日本的输出入银行(FCIA)”等,投保人只需缴纳少量的保险费,作为汇报,由这些保险机构承担全部或部分的汇率变动风险。
三、交易风险的外部避险工具
通过企业内部经营活动上的操作是不能完全规避汇率风险,公司还需要运用外部的金融衍生工具对受险头寸进行套期保值。
公司A 可运用的有以下几种:
1、远期外汇合同。
远期外汇合同是银行与其客户之间就将来用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达成的协议。
在签订协议时确定了汇率、交割日期以及合同的金额,主要用来抵消套期保值者预期的外汇风险。
例如,A 的中国某一公司于2011年7 月出口一批集装箱,拟于90 天后收取货款1000 万美元,此时预测90天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有即期汇率1 USD=6.47 下降到1 USD=6.35,为了规避交易风险,该公司向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做了一笔90 天的远期外汇交易,将1000万美元按IUSD=6.40 的远期汇率于90 天后卖给中国银行,锁定了汇率波动的风险。
远期外汇合同签订后,未来的外汇收付价格即已确定,不管汇率如何变动,对交易都不产生影响,有利于锁定收益或成本,便于确定外贸交易价格。
当然远期外汇交易本身也存在风险,企业能否避免损失或获得好处,关键在于汇率预测是否正确。
远期外汇交易在避免汇率不利变动风险的同时,也丧失了汇率有利变动而带来的获利机会。
2、外汇期货合同。
外汇期货交易是交易双方在交易所内通过公开喊价的方式,买卖在将来某一日期以既定汇率交割一定数量外汇的期货合同。
当A 公司拥有一笔应付外汇头寸并预测到该外汇将升值时,应该在外汇期货市场上做一笔同等金额的多头套期保值交易,即先买入后卖出的套期保值,反之,当拥有应收外汇头寸时,做相反操作。
利用外汇期货交易的盈亏来弥补现汇买卖上的盈亏,从而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规避了交易风险
3、外汇期权交易。
外汇期权交易是一种交易合约,企业按市场价格支付费用购买这种合约后,有权利( 没有责任)在规定的日期以合约规定汇率买入或卖出某种外汇。
期权交易按买入或卖出外汇的选择
权划分,可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
当A 公司拥有某种外汇头寸时,为了控制汇率风险,可以买入看跌期权,当汇率上升时,可以有权选择不卖出外汇,此时手中的外汇头寸就升值; 而当汇率下跌时,则可以卖出看跌期权,此时手中的外汇头寸出现损失,而外汇期权交易获得收益。
可以看出,外汇期权套期保值有其他保值方式所没有的优势: 其一,将外汇风险局限于期权保险费;其二,保留获利的机会;其三,增强风险管理的灵活性。
4、外币掉期业务。
外币掉期业务是指交易者在某一日买入(或卖出)某种货币的即期外汇的同时,卖出(或买入)该货币的远期外汇的交易。
实际上可以看作由两笔业务组成。
一笔是即期外汇买卖,以即期汇率
买入A 货币卖出B 货币;另一笔是远期外汇买卖,在未来某个特定日期以远期汇率卖出A 货币买入B 货币.例如,公司A 收到国外进口商支付的出口货款500 万美元,需将货款结汇成人民币用于国内支出,但同时需进口燃油并将于3 个月后支付500 万美元的货款。
此时,公司A 就可以与银行办理一笔即期对3 个月远期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即期卖出500 万美元,取得相应的人民币,3 个月远期以人民币买入500 万美元。
通过上述交易,公司A 可以轧平其中的资金缺口,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如果说对汇率风险的正确的预测是汇率交易风险管理的基础, 那么对汇率风险的防范及处理便是汇率交易风险管理的核心。
汇率风险并非洪水猛兽,但也不可掉以轻心,各跨国公司都必须及时吸取教训,逐步完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根据汇率风险的性质比较防范成本,在众多的方法中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方法,争取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有效消除风险的目的,保障公司主业平稳健康运行,在国际化经营的浪潮中“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