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导学案设计:2.4《柳永词两首》--《雨霖铃》(人教新课标必修4)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学习目标1.体会婉约派词的语言风格。
2.反复朗诵,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3.理解这两首词的感情与意境。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一)《望海潮》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请概述。
(二)阅读《雨霖铃》,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从时间的角度来分,可以分为哪三个层次?3.上片和下片各写了什么?哪一个是实写,哪一个是虚写?4.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二、自练自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参.差()参.天()沙堤.()提.防()天堑.()珠玑.()罗绮.()叠()嬉.笑()箫.鼓()千骑.()骑.兵()骤.雨()凝噎.()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胜①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②刑人如恐不胜.()③东南形胜.()④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去①念去.去,千里烟波()②大江东去.()③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④沛公军霸上,相去.四十里()⑤此去.经年()发①兰舟催发.()②而大声发.于水上()③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将①异日图将.好景()②不知老之将.至()③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④率疲敝之卒,将.数百之众()三、质疑问难请将预习本文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
合作探究1.《望海潮》一词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三句在全词中具有怎样的作用?3.《雨霖铃》一词的词眼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历来为人所传诵的句子。
这三句话为什么为人们所欣赏?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重.湖(chónɡ)珠玑.(jī)千骑.高牙(qí)B.罗绮.(qǐ)骤.雨(zhòu)暮霭.(ǎi)C.雨霖铃.(líng)都.门(dū)无语凝噎.(yè)D.天堑.(qiàn)羌.管(jiánɡ参差.(cī)2.下列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B.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
C.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
D.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钩叟莲娃。
3.下列词句的作者全是宋代词人的一组是()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③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⑤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⑥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⑥D.①④⑤⑥4.下列词句摘自宋代词人的词作,按词人词风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⑤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A.①③⑥/②④⑤B.①②③⑤/④⑥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③⑤⑥/②④5.下列词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B.念/去去,千里/烟波C.钱塘/自古/繁华D.嬉嬉/钓叟莲娃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6.下列对《雨霖铃》上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
“寒蝉”“长亭”“晚”等词点明了节令和地点。
通过对景色的铺写为下文埋下伏笔。
B.“都门”两句以精练之笔、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一对恋人分别时的典型环境和典型心理:一边留情正浓,一边兰舟催发急。
C.“执手”两句紧承上两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深挚的感情,形象逼真,凝练有力。
D.最后两句,以“念”作为领起,上承“凝噎”,下启“千里”以下,一气流贯。
“沉沉”着色轻淡,写尽了若有似无的离情别愁。
7.下列有关《雨霖铃》一词下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
“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
B.“清秋节”一词,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C.“今宵”三句实写作者醒后所见之景,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
D.“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
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8.此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9.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四、精彩语言运用10.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
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门上桃符碧波竞舟江边柳线青艾驱瘴迎春绿十里欢耀眼红千家乐11.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5字。
近来,共青团中央发起了一项“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鼓励青少年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写下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体会。
活动开展一周多的时间里,33万余名青少年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等网络平台上,编创和传播了内涵丰富、形式时尚的网络文化产品,仅话题微博总阅读量就超过了9 000万次。
这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的活动,为网络空间注入了强有力的青春正能量。
参考答案【自主认知】整体感知(一)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下片:写西湖美景和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二)1.在萧瑟的秋天里,词人和他的红颜知己伤心地告别。
2.别前:“寒蝉凄切……骤雨初歇”;别时:“都门帐饮无绪……竟无语凝噎”;别后想象:“念去去……更与何人说”。
3.上片主要是写临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实写)。
下片主要是写想象中的别后的孤寂凄清的情景(虚写)。
4.“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练自测1.cēn cān dīdīqiàn jīqǐyǎn xīxiāo jìqízhòu yē2.胜:①能承受,禁得起②尽③优越④胜过,超过去:①走②流淌③除去④距离⑤离开发:①出发②兴起③引导,启发将:①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无实义②将要③将军④率领【合作探究】1.这三句写人民欢乐祥和的生活。
先写西湖山水回荡着悠扬的笛声。
那低一阵高一阵、长一声短一声的笛声在晴朗的天空之间悠扬飘荡,就像逗弄着晴朗的天空一样,这引起了人们对那笛声的美好想象。
“菱歌泛夜”是说夜幕降临之后,湖水之间采菱的歌声还在到处飘荡。
“嬉嬉钓叟莲娃”一下子写到人,无论是钓鱼的老叟还是采莲的女子,个个都笑容满面,嬉笑愉快。
2.“寒蝉凄切”,点明节令——深秋,“蝉”而“寒”,鸣音“凄切”,渲染了悲凉的环境气氛,为下文伤别张本,也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对长亭晚”交代时间、地点。
“骤雨”,描写天气。
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
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透露着凄凉。
加之当中“对长亭晚”一句,句法结构是一、二、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3.词眼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体现了作者的伤离惜别之情。
4.这三句话动人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种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汇成一幅鲜明的画面。
杨柳和别情有关,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历来都是这样的看法。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杨柳和离别似乎已具有必然性的联系了。
“晓风残月”是天还未亮时的景象,这时一切景象都特别凄清,难以感受,古代要赶远路的行人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动身,因而也在这个时候送别。
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
第二,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是作为麻醉剂来消减愁怀的,酒醒就无异愁醒。
经过麻醉后再醒过来的愁,就越发使人感到无法排遣了。
试想,柳永此时不过是他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课堂练习】1.B解析:A项,“骑”应读“jì”;C项,“噎”应读“yē”;D项,“羌”应读“qiāng”。
2.A解析:B项,“蔼”应为“霭”;C项,“竟”应为“竞”;D项,“钩”应为“钓”。
3.B解析:①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②出自欧阳修的《踏莎行》,③出自苏东坡的《江城子》,④出自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⑤出自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⑥出自李白的《忆秦娥》。
④⑥是唐代作品。
4.A解析:①③⑥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属婉约派。
②④⑤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属豪放派。
5.A解析:A项“对长亭晚”的停顿是“对/长亭/晚”。
6.D解析:最后两句抒发的愁情不是若有若无的。
“沉沉”以浓雾喻愁绪深沉。
7.C解析:C项,“今宵”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并不是实写。
8.境界寥廓,气势磅礴,绮丽悲壮;景中含情,寄寓离别之情。
9.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
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10.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舟十里欢11.示例: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中央发起了“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广大青少年积极响应,为网络注入了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