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大感人故事

十大感人故事

十大感人故事<<1.带捡来的妹妹求学12年>>洪战辉,23岁,河南省周口市东下镇洪庄村人,现就读于湖南怀化学院。

在11岁那年家庭突发重大变故:父亲疯了,亲妹妹死了,父亲又捡回一个遗弃女婴,母亲和弟弟后来也相继离家出走。

洪战辉稚嫩的肩膀过早地压上了生活的重担。

从读高中时,洪战辉就把这个和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并把妹妹带到自己上大学的异地他乡上学,如今已经照顾妹妹整整12年!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12月16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向洪战辉同学学习的通知》。

<<2.永不言弃>>十年前,刘大禹的妻子——年仅46岁的田薇薇被昆明市延安医院诊断为遗传性小脑萎缩。

在以后的两年里,病情迅速恶化,全身肌肉萎缩,双眼失明,四肢瘫痪,完全失去了自理功能。

更为可怕的是到了2000年,灾难再次降临这个不幸的家庭,他们的独生子20岁的刘凯宁也患上了和妈妈一样的病——遗传性小脑萎缩。

医生曾经断言,这是不治之症,病轻时双脚颤抖不能走路,病重时四肢瘫痪,不能吃喝,内脏衰竭,生命最多只能维持三年。

但是刘大禹创造了奇迹,至今十年过去了,田薇薇依然活着,儿子刘凯宁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用毅力意志与病魔抗争,尽量延缓病情发展。

刘大禹曾经动情的说过:“我这一生再没有所求了,只想一家三口在一起,谁也别离开”。

这个天命之年的男人用别人难以想象的执着和毅力苦苦与命运抗争,极力挽救妻子和儿子的生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男孩为父上山采药9年>>采草药的小男孩叫徐建威,生活在浙江省南部的一个小山村里,5岁那年,父亲患上了硅肺病,丧失了劳动能力。

为了补贴家用,父亲上山采草药卖。

小小年纪的建威便经常跟随父亲一起上山采药,渐渐地懂得了哪些草药对父亲的病有作用,哪些草药比较珍贵,可以卖到好价钱……。

建威父亲的病情渐渐加重,医生认为他已经没得治了。

可10岁的小建威没有放弃,他始终坚信山上的草药可以救父亲。

于是他接过父亲手中的锄头,利用星期六、日上山采草药来给父亲治病。

从此,绵延不断的深山里多了一个10岁孩子的身影,无论气候多幺恶劣,山路多幺崎岖,都不会阻止小建威寻药救父的步伐。

正是这样的执着,也正是这种对父亲的挚爱,支撑着父亲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生死门槛。

父亲的病情虽然没有太多好转,但建威却很满足,因为他知道:“父亲在,我还有个家!”<<4.教师挖煤三年让学生不再辍学>>最近三年,每逢假期,重庆市开县郭家镇北斗村小学老师刘念友都会到镇上煤矿下井挖煤。

直到今年7月,北斗村中心校校长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才知道,他挖煤挣的钱除了供儿女上大学外,都给自己班上的贫困生交学费、买学习用品了,但他自己却天天吃白开水泡饭和咸菜。

刘念友从教28年,每年都在资助自己班上的贫困学生,不管走到哪,班上从来都没有因为钱而辍学的学生。

但谁也不知道他其实穷得要去下井挖煤的地步,而且一挖就是3年。

到底资助了多少贫困生,刘念友自己也数不清。

<<5.德国妈妈救助中国儿子>>“谢谢大家,谢谢所有关心帮助我们的好心人。

”德国妈妈白雪一字一句地表达着感激之情,说起和这个中国儿子的感情,她的语言很朴实:“我就是不想让这个孩子瘫痪。

”白雪是来自德国的一名护士,2003年她从沈阳市儿童福利院领养了两岁的小庆蓝并在他身上付出了全部的母爱。

在一次检查中,小庆蓝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脊柱结核病,随时都有瘫痪的可能。

因着对儿子的深爱,白雪放弃了回国的打算,带着他四处求医。

2004年,在沈阳的一次手术,花掉了白雪全部的积蓄,但手术并没有根治庆蓝的病。

经多方打听,今年9月份,白雪带着儿子来到了南京市鼓楼医院,要在这里进行两个多月、花费近10万元的三次手术。

庞大的手术费让白雪陷入了困境。

热心市民和医院纷纷献出爱心,帮助白雪母子,捐助了足够的手术费。

现在,手术已顺利完成,小庆蓝正在渐渐恢复健康。

为了对热心的南京人表达真诚的谢意,白雪特地从沈阳赶到了新闻发布会现场。

如今的小庆蓝已经4岁,还住在鼓楼医院,同样有着3岁儿子的主持人周舟听完这个感人的故事立即哭了。

白雪还说,庆蓝以前的理想是做个老师,现在的愿望则是长大后做个男护士。

<<6.女教师以身挡车勇救学生后牺牲>>江苏金坛以身躯挡车勇救学生的英雄教师殷雪梅,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2005年4月5日凌晨1时在金坛市人民医院去世。

据介绍,3月31日,江苏省金坛市城南小学组织学生观看革命传统教育影片。

当日12时40分左右,学校一二年级数百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中排队向金坛城区金沙影剧院进发。

队伍刚走出校门,一辆黑色的桑塔纳小轿车由西向东飞驰而来。

危急中,52岁的殷雪梅老师张开双臂,奋力将走在马路中央的六七位学生推到了路旁,她自己却被轿车撞飞到25米外。

殷雪梅老师的瞬间壮举,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6月,江苏省政府正式批准救人女教师为革命烈士。

<<7.绝症女感天动地誓将光明留人间>>2005年10月29日,身患癌症、要把光明留人间的单晓霞去世了,她如愿地将眼角膜捐给了两名在校学生。

单晓霞是一位从河南来到河北的打工妹,2002年她被查出患上了癌症。

在饱受乳腺癌折磨的时候,毅然决定——“为了感激养育我30多年的社会,我想在走后把眼角膜捐给需要光明的人。

”在生命仅剩的时间里,她拖着病体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献眼角膜的行列中来,在河北省掀起志愿捐献眼角膜的高潮。

<<8.面对飓风肆虐三次跳海救人>>2005年8月8日,面对10多米高的巨浪,在青岛打工的河南籍青年农民魏青刚奋不顾身,三次跳入海中抢救素不相识的落水女子,感动了青岛,感动了社会。

在“麦莎”肆虐岛城的当天,魏青刚奋不顾身跳入海中救一落水女子。

一次没救成,他爬上岸喘息一下,再去救。

经过40分钟的生死较量,落水女子终于被成功营救上岸。

如果不是一个市民偶然用家用摄像机拍下了魏青刚三次跳海救人的过程,如果不是当地媒体坚持不懈地寻找,魏青刚并不想出现在公众的面前成为英雄,而愿意继续去过自己平静的生活。

“我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人,就是会点水。

”接受采访时,他憨厚地说。

<<9.老师为学生累到双目失明>>冯志远1958年从教,一生教过10000多名学生。

他在一次语文课上双目失明。

失明后的他凭着记忆给学生上课,直到患重病后无法自理……1949年,冯志远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上海市男子中学。

1958年,响应国家号召,他自愿到宁夏回族自治区任教。

他一口气教了4个科目,从早到晚不停地上课,一过就是11年,期间他一直与妻子分居。

1984年,冯志远双眼视力急剧下降,由于没时间治病,不久他在一次语文课上双目失明,那一年他55岁。

失明后的他,没办法备课,就凭着记忆给孩子们上课。

最后,他身患脑血栓,无法自理。

他从教47年桃李满天下,最有出息的已是北京大学教授。

<<10.于爱滋抗争>>杜聪,38岁,出生于香港,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硕士,曾在华尔街著名金融机构服务。

如果不是2001年冬天第一次接触河南的艾滋病人,他也许会成为另一个领域的精英。

早在27岁的时候,他就当上了瑞士某银行联席董事,后任法国某银行副总裁,前途无可限量。

但他辞去了工作,也就此过上了一种不同的生活。

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他在中国的各个艾滋病区奔走,另外一半时间,他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募集善款。

他的“智行救助体系”救助了3000多名艾滋孤儿,成为民间艾滋救助力量中最正规、最有效的楷模。

杜聪以金融人士的缜密,制订出了一个可以持续切实贯彻的实施方案,要将救助因艾滋病而失去依靠的儿童变为一个可推广、可延续的事业。

矢志与艾滋志愿者这个身份终老。

艾滋孤儿一天天长大,杜聪“绝知此事要躬行”。

“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他能做到的,就是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对爱滋孤儿的救助当中。

自立自强麦森,是德国的一个小镇,位于厄尔士山脚下,毗邻捷克。

这里的陶瓷制品闻名世界。

与陶瓷齐名的还有一个人,他叫贝特格。

30多年前,贝特格还是麦森陶瓷厂里的一位垃圾工。

麦森陶瓷厂的技师是一位意大利人,他叫普塞。

麦森陶瓷厂完全靠这位技师和他的几个徒弟支撑。

有一天,厂方因为跟普塞技师意见不合而发生争执,普塞技师一怒之下带着自己的几个徒弟回到意大利。

麦森陶瓷厂因无人接替普塞的位置而被迫停产。

麦森陶瓷厂的高层领导顿时乱成了一锅粥。

就在这时,贝特格站出来向厂领导说:“能不能让我试试?”厂领导不停地摇头:“就你,一个垃圾工也想干技师的活?”贝特格当即从家里拿来了自己烧制的一个花瓶,说:“请您看看这个,它的质量跟咱们厂的产品相比哪个更好?” 厂领导看后,一个个目瞪口呆,纷纷问贝特格:“这个花瓶真的是你烧制的?” 贝特格肯定地回答说:“是的。

”原来,这个在厂里毫不起眼地干了近十年的垃圾工,居然每天都在偷学普塞技师的手艺,连厂方正式派去跟普塞技师学艺的工作人员都没能学到的东西,却被贝特格全部学会了。

厂方问贝特格:“你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出来。

”贝特格说:“我现在的月工资是20欧元,能不能将我的月工资提高到30欧元?” 贝特格害怕厂领导不答应赶紧解释说:“我依然还做我的垃圾工,我只是兼职做技师而已,因为我的母亲患有严重的哮喘病,每月需要服用10欧元的药物,而我的工资只够全家人每月的生活费。

”原来,贝特格非常羡慕那些学徒工,他们每月可以拿30欧元,而自己则只能拿到20欧元。

于是,为了向学徒工看齐,更为了母亲每月能够吃上药,他偷偷地学起了烧制陶器的手艺。

厂领导回答说:“只要你能够取代普塞,你不但可以不再干运垃圾的工作,而且从现在开始,你的月薪也跟普塞一样,每月薪金为10000欧元。

”麦森陶瓷厂终于又开始运转了。

贝特格,这位当初的垃圾工,做梦也没有想到拿这么高的工资。

如今,麦森已成德国陶器重镇,而贝特格的名气也远远地超过了意大利任何一位顶级技师。

机会总是为那些准备充足的人而留着的,不管你现在从事何种工作,只要你拥有渴望成功的梦想,梦想就有变成现实的那一天。

爱迪生试验蓄电池失败了10296次,然面他并不气馁,终于在10297次获得成功,他就是一个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顽强拼搏,自立自强的人,他值得我们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