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袁家村铁矿项目过滤车间工程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7月15日目录1、概述-----------------------------------------------32、编制依据-------------------------------------------33、施工人员及机具配置---------------------------------3-44、施工工艺程序---------------------------------------55、起重机安装前检查-----------------------------------5-76、起重机械部分及结构件安装---------------------------77、电动葫芦安装---------------------------------------7-88、电气设备安装---------------------------------------8-109、起重机试运转---------------------------------------10-1310、工程验收-------------------------------------------1311、施工安全措施---------------------------------------13一、概述太钢袁家村铁矿项目过滤车间工程中,我单位承接16台起重设备的安装,具体安装地点、规格如下:二、编制依据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5-19982、【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8-19983、【电动单梁起重机】JB/T1306-2008。
4、中原圣起有限公司、开封起重机有限公司、北京市凌鹰起重机械厂的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
三、施工人员及机具配置3.1、施工人员配置:3.2、主要施工机具:四、施工工艺程序五、起重设备安装前检查:1、设备技术文件应齐全。
2、按设备装箱清单检查设备、材料及附件的型号、规格和数量,且应符合设计和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并应有出厂合格证及必要的出厂试验记录。
3、机、电设备应无变形、损伤和锈蚀,其中钢丝绳不得有锈蚀、损伤、弯折、打环、扭结、咧嘴和松散的现象。
4、起重机地面轨道基础,吊车梁和安装预埋件等的坐标位置、标高、跨度和表面的平面度应符合设计和安装的要求。
5、单梁桥式起重机、单梁悬挂式起重机、电动葫芦等与建筑物之间相关的最小安全距离应符合表2.0.1的规定:6、检查钢轨铺设情况,对钢轨的端面、直线度和扭曲,确定轨道的安装基准线,轨道的安装基准线宜为吊装梁的定位轴线。
7、轨道的实际中心线对吊车梁的实际中心线的位置偏差不应大于10mm;且不应大于吊车梁腹板厚度的一半。
(图3.0.4)Τ图3.0.4 轨道实际中心线与吊车梁实际中心线Τ-吊车梁腹板厚度8、起重机轨道跨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8.1、当起重机轨道跨度小于或等于10M时,起重机轨道跨度的安装允许偏差±3mm。
8.2、当起重机轨道跨度大于10M时,起重机轨道跨度的安装允许偏差应按下式计算,但最大不应超过±15mm。
ΔS=±[3+0.25(S-10)] (3.0.6)式中: ΔS-起重机跨度的允许偏差(mm);S-起重机轨道跨度(M);9、轨道顶面对其设计位置的纵向倾斜度,对于通用桥式起重机不应大于1/1000;每2M测一点,全行程内高低差不应大于10mm。
10、轨道顶面基准点的标高相对于设计标高的允许偏差,对于通用桥式起重机、通用门式起重机和装卸桥±10mm;梁式悬挂起重机为±5mm;11、两平行轨道接头的位置宜错开,其错开距离不应等于起重机前后车轮的基距。
12、桥式起重机同一支腿下两根轨道的轨距允许偏差±2.0mm;其相对标高差不应大于1mm。
13、混凝土吊车梁与轨道之间的混凝土灌浆层或找平层应符合设计规定。
14、轨道经调整符合要求后,应全面复查各轨道压板螺栓,确保无松动现象。
15、轨道上的车挡宜在吊装起重机之前装好,同一跨端两条轨道上的车挡与起重机端梁缓冲器对准接触。
六、起重机械部分及结构件安装6.1大车行走机构的安装6.1.0组装大车运行机构时,起重机跨度12M,允许偏差为为±2 mm。
四个大车车轮组成的矩形对角线的相对差|L1-L2|的允许偏差值5mm。
6.1.1 每个车轮端面应与钢轨对称垂直面保持平行。
尤其注意两个主动轮(或被动轮)在允许的不平行度内,其与钢轨对称垂直面的不平行方向应该相反。
6.1.2装在同一平横梁上的两个车轮的对称垂直平面应位于同一平面内,误差≤lmm。
并且在同一端梁下两个距离最远的车轮的对称垂直平面也应位于同一平面内,误差≤3mm。
6.1.3车轮端面与轨道平面不垂直度不大于车轮直径的1/400。
6.1.4起重机空负荷时,所有车轮应同时与轨道接触。
6.1.5传动轴的摆辐≤lmm。
6.1.6车轮悬空转动应运转自如无卡、碰现象。
七、电动葫芦安装7.1 电动小车和从动小车用调整垫进行调整,保证车轮轮缘内侧与工字钢轨道翼缘间的间隙应为图7.1 车轮轮缘内测与工字钢轨道翼缘间的间隙C-车轮轮缘内侧与工字钢轨道翼缘间的间隙7.2 电动葫芦的绳楔必须检查塞块是否有裂纹,毛刺等缺陷,钢丝绳必须置入塞块槽内,并检查其可靠性。
7.3 ≤5吨的电动葫芦起升电动机的主轴窜动量应保持在1.5mm,制动效果最佳,调整方法可利用调整螺母1.5mm螺距的方法实现,取下尾罩,旋掉固定调整螺母的四只螺钉,按顺时针方向将螺母旋至极限位置,再逆时针旋1圈,重新固定调整螺母的方法进行。
7.4 ≥5吨的电动葫芦的调整方法与6.3相同,只是调整螺母旋动方向相反,即顺时针旋转窜动量增大,逆时针旋转窜动量减小。
7.5 空负载试验时,电动葫芦制动距离应满足下列要求:7.5.1、吊运一般物品的电动葫芦:S T=V2T/K1(4.0.3-1)7.5.2、吊运液态金属等危险品的电动葫芦:S T=V2T/K2(4.0.3-1)式中:S T-小车制动距离(m);V2-小车运行速度(m/min);K1-系数2800~3900K2-系数700~14007.6 电动葫芦在进行额定负荷试验时,在制动时间内的下滑距离应按下式计算:S0=V0/100 (4.0.4)式中:S0-下滑距离(m);V0-起升速度(m/min);7.7 电动葫芦的润滑按6.7表执行:八、电器设备的安装8.1 电气设备的安装,电线与电线管的敷设应按电气原理图、配线图、电气总图以及本章规定进行检查各项电气设备状况8.2 电动机:安装前必须检测电动机的绝缘性能,如达不到要求,应按有关规定对电机进行干燥处理,测试合格后方能进行组装。
此外,还应对电机的炭刷与炭刷握之间的间隙进行调整,一般不应大于0.2mm。
8.3 电磁铁、液压推动器、液压电磁铁:安装前应检验其绝缘性,如上述达不到要求,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干燥处理,经测试合格后才能使用、安装。
8.4 对电机、电磁铁、液压推动器、液压电磁铁、制动器、电阻器的安装应依有关技术资料(如产品使用说明书等)进行认真的检查和调整。
8.5 配电盘与控制板的安装,应作如下要求:配电盘和控制板前面的通道宽度不小于500mm,板后间隙应大于100mm。
8.6 起重机的电气设备与金属结构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30mm,接线盒接头间距离应大于12mm。
8.7 电线和电线管的敷设8.7.1 要用电焊固定电线管。
8.7.2 电线管出线端应衬胶皮套,露天使用的起重机应采用沥青封口,并使管口朝下。
8.7.3 联接电线管采用直管接头,管组间接头布置应成交错状。
室外用起重机其直管接头应用麻屑和溶解的铅丹填塞缝隙。
8.7.4全部电线敷设完毕后,应测量其绝缘性,并按有关规定验收。
8.8 导电器和滑线装置8.8.1 导电器滑块与角钢背应有良好的线接触。
8.8.2 安装完毕后,应测量全部滑线绝缘电阻,按有关规定进行判断安全接地.8.8.3 起重机所有带电部分外壳均应可靠接地,降压变压器应按图纸规定在低压侧接触。
8.8.4接地线应采用不少于75mm2的镀锌扁铁板,10mm2裸铜线或30mm2镀锌圆钢,操纵室和起重机本体的接地连接采用4X10mm2镀锌扁铁,并且联接线装置不应少于两处。
8.8.5 接地线应采用电焊固定,或采用设备上的接地螺钉(镀锌),接头处应清除锈溃,并将接地线涂成黑色。
8.8.6起重机任何一点到电源中性点间的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8.8.7在起重机上或电源滑线始端应装置熔断器,其易熔片额定电流应是起重机供电滑线最大电流的0.63倍。
九、起重机试运转9.1 起重机的试运转,除应按本章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的规定。
9.2 起重机的试运转应包括试运转前的检查、空负荷试运转、静负荷试验和动负荷试运转。
在前一步骤未合格之前,不得进行下一步骤的试运转。
9.3 起重机试运转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9. 3.1 电气系统、安全连锁装置、制动器、控制器、照明和信号系统等安装应符合要求,其动作应灵敏准确。
9.3.2钢丝绳端的固定及其在吊钩、取物装置、滑轮组和卷筒上的缠绕应正确可靠。
9.3.3 各润滑点和减速机所加注的油脂、油品的性能,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9.3.4盘动各运动机构的制动轮,均应使转动系统中最后一根轴(车轮轴、卷筒轴、立柱方轴、加料杆)旋转一周不应有阻滞现象。
9.4 起重机的空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9.4.1 操纵机构的操作方向应与起重机的各机构转动方向相符;9.4.2 分别开动各机构的电动机,其运转应正常,大车和小车运行时不应卡轨,各制动器能准确、及时的动作;各限位开关和及安全装置动作准确、可靠。
9.4.3当吊钩下放到最低位置时,卷筒上的钢丝绳圈数不应少于2圈(固定圈除外)。
9.4.4用电缆导电时,放缆和收缆的速度应与相应的机构速度相匹配,应能满足极限位置的要求。
9.4.5 通用门式起重机和装卸桥的夹轨器、制动器、防风抗滑的锚定装置,和大车防偏斜运行装置的动作应准确、可靠;起重机防碰撞装置、缓冲器等装置应能可靠的工作。
9.4.6除第五项可做一次到二次试验外,其余各项试验均应不少于5次;且动作应准确无误。
9.5起重机的静负荷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9.5.1 起重机应停放在厂房立柱处;9.5.2起重机静负荷试验,应先对各机构分别进行静负荷试验后进行,最后做起升机构联合起吊的静负荷试验;其起升试验重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规定。
9.6 静负荷试验应按下列程序和要求进行:9.6.1 先开动起升机构,进行空负荷升降操作,并使小车在全行程上往返运行,此项空载试运转不应少于3次,检查应无异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