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物理卷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 . 道钉撬B . 火钳C . 钢丝钳D . 天平2. (2分)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A . 背着书包静止B . 费劲力气也没能将杠铃举起C . 将地面上的砖块往上叠放D . 沿着水平方向搬运花盆3. (2分)利用等重滑轮,分别采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式来提升同一重物,所提升高度相等.若绳重和摩擦不计,下列分析正确是()A . 乙绳自由端移动距离较大B . 乙绳自由端作用力较小C . 两种方式所做额外功相等D . 增大提升高度效率都变大4. (2分)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200N的物体在5s内匀速上升了1m.已知拉绳子的力F为120N,如果不计绳重及摩擦,则()A . 拉力做的功为200JB . 动滑轮重20NC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3.3%D . 拉力F的功率是40W5. (2分)如图所示,“套圈”出手后,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套圈”由a到b过程中,动能逐渐增大B . “套圈”在b点的机械能大于a点的机械能C . “套圈”由b到c过程中,机械能逐渐变小D . “套圈”由a到b再到c过程中,重力势能先变大后变小6. (2分)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B . 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含的热量和内能就越多C .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 .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可能减少7. (2分)中学生小华在一次跳绳的体能测试中,1min内跳了120次,每次跳离地面的高度约为6cm,则他跳绳时的功率最接近()A . 6WB . 60WC . 600WD . 6000W8. (2分)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400N的物体在10s内匀速上升了1m。
已知拉绳子的力F为250N,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A . 做的总功是400JB . 拉力F的功率是25WC . 绳子自由端被拉下1mD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9. (2分)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在拉力为200牛时,恰能使重360牛的货物匀速上升。
当拉力为400牛时,能使多重的货物匀速上升,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如何变化?(不计绳重和摩擦)()A . 货物重720牛,机械效率降低B . 货物重760牛,机械效率不变C . 货物重760牛,机械效率提高D . 货物重780牛,机械效率提高10. (2分)一根重100牛顿的均匀直铁棒放在水平地面上,抬起一端所需最小的力是()A . 50牛顿B . 75牛顿C . 25牛顿D . 100牛顿11. (2分)根据机械效率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额外功越小,机械效率越高B . 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C . 有用功在总功中占比例越大,机械效率越高D . 做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12. (2分)三个和尚挑水吃的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详,甲图中和尚们商量出新的挑水方案,胖和尚一人挑两小桶,瘦和尚和小和尚两人和抬一大桶,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乙图中水桶B向下沉,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将他的肩往后移动一点距离B . 乙图中水桶B向下沉,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将后面水桶B往前移动一点距离C . 丙图中小和尚为减轻瘦和尚的负担,可以让瘦和尚往前移动一点距离D . 丙图中小和尚为减轻瘦和尚的负担,可以将水桶往前移动一点距离二、填空题 (共8题;共24分)13. (2分)如图所示,古代士兵常用定滑轮把护城河上的吊桥拉起,使用定滑轮可以________(选填“省力”“省距离”或“改变动力方向”);吊桥可以看作杠杆,绳子对它的拉力是动力,吊桥的重力是阻力。
在拉起吊桥的过程中,阻力臂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 (3分)如图所示是一座高山的等高线图(即等高线上每点的高度均相同)。
若质量为50千克的登山运动员从A匀速到达B点时,运动员在A点的动能________在B点的动能,在A点的机械能________在B点的机械能(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登山运动员的重力做了________焦的功。
16. (2分)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滑轮不同的绕法把不同的重物提起相同的高度,绳重摩擦忽略不计.在物体匀速上升的过程中,甲图机械效率比乙________(选填“大”、“小”或“相等”),说明理由________.17. (3分)(2013•南宁)2013年4月,四川雅安发生地震,南宁运送救灾物资的货车奔赴灾区,途中匀速驶上高为20m、长为200m的某斜坡.若救灾货车的总质量为9t,牵引力大小为3×104N,则该货车驶上此斜坡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________J,牵引力所做的功为________J,斜坡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g=10N/kg)18. (4分)如图所示,小明正在做俯卧撑,把他的身体看作一个杠杆,O为支点,A为重心,他的体重为600N。
地面对手的支持力F的力臂是________ m ,大小为________ N。
他1min内做俯卧撑30个,每做一次肩膀升高50cm。
他做一个俯卧撑做的功是________ J,他1min内的功率是________ W。
19. (4分)(2013•泰州)工人站在地面上,用定滑轮将27kg的物品吊运到10m高处,使用定滑轮的优点是________.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匀速吊运所需的拉力是________ N;若匀速吊运时的实际拉力是300N,则人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 J,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g取10N/kg).20. (3分)一根金属棒AB置于水平地面上,现小明通过弹簧测力计竖直地将棒的右端B缓慢拉起,如图甲所示,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棒所做的功W与B端离开地面的高度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请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金属棒的重力G为________N;(2)金属棒的重心到A端的距离d=________m;(3)小明想同样的方式使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将棒的左端A端拉起,则A端刚好被拉起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
三、实验题 (共3题;共11分)21. (2分)(2017•聊城)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同一钢球A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撞到同一木块B上.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本实验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__(说出一种即可).22. (6分)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两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钩码质量(g)钩码上升的高度(m)弹簧测力计示数(N)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m)11000.10.50.322000.10.90.3(1)所用滑轮组中动滑轮、定滑轮的最少个数分别为:动滑轮为________个;定滑轮为________个.(2)第1次和第2次实验的机械效率的大小分别为η1=________.η2=________(g=10N/kg).(3)两次实验机械效率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4)操作中应注意:弹簧测力计应沿竖直向上方向拉着绳子使钩码做________运动.23. (3分)小明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他将轻质杠杆的支点固定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选填“左”或“右”).(2)如图甲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将杠杆左右两侧各去掉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________端将下沉.(选填“左”或“右”)(3)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C点竖直向上拉时,若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在A点悬挂钩码的总重力为________ N.四、作图题 (共1题;共15分)24. (15分)按下列要求作图.(1)在图甲中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2)如图乙,一只小球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用手指向右弹击小球后,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向右运动.画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3)图丙中,(a)为钢丝钳实物图,其中A是剪钢丝处,B为手的用力点,O为支点,(b)为单侧钳柄及相连部分示意图.请在(b)中画出钢丝钳剪钢丝时的动力F1的力臂l1和阻力F2的示意图.五、计算题 (共2题;共25分)25. (10分)(2015•成都)小海同学在学习了液压技术后,饶有兴趣地对汽车升降台进行了观察,他发现升降台下方的关键部件是液压杆,如图所示.他查阅图相关资料后,了解到液压杆内部液体工作压强一般在10MPa以上,1MPa=106Pa.小海编制了下面的计算题,请大家一起来完成.(1)当50MPa的压强作用于面积为40cm2的活塞上时,求压力大小.(2)汽车总质量是1800kg,升降台匀速地将其竖直向上抬升6m,求升降台对汽车所做的功.(g=10N/kg)26. (15分)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物体A,在把重力为180N物体A匀速竖直提升2m的过程中,卷扬机加在绳子自由端竖直向下的拉力F为100N,物体A上升的速度 A为0.1m/s,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不计绳重和滑轮与轴的摩擦。
求:(1)有用功W有;(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3)拉力F做功的功率P。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二、填空题 (共8题;共24分)13-1、14-1、15-1、16-1、17-1、18-1、19-1、19-2、19-3、三、实验题 (共3题;共11分)20-1、21-1、21-2、21-3、21-4、22-1、22-2、22-3、四、作图题 (共1题;共15分) 23-1、23-2、23-3、五、计算题 (共2题;共25分) 24-1、24-2、25-1、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