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
结合课堂教学谈谈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心得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必修课《自然辩证法》,我一向对马克思主义抱着一种排斥态度的,对我们强行的灌输很反感。
第一节抱着去看看的态度去的,尝试着去听了一下,刘老师的讲课吸引了我,一些从前都没有在意过的新颖的观点,富于逻辑性的观点,这些激起了我的兴趣!
随着学习时间的日益增多,我对这么课程也有了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
以下是我对这么课程的心得体会。
自然辩证法本身是科学,让人研究的,它源于科学实践,并随时受实践者的检验,可以让人开阔眼界,思想活跃,对我们目前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作为研究生,怎样研究怎么学习成为我们的问题,通过学习这么课,我知道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学习自然辩证法,要从实际出发,我认为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用以说明事物、解决问题,使之变成生活中的哲学、行动的哲学。
有许多将辩证法运用得活灵活现的经典例子。
例如:“夏天有苍蝇、蚊子,但夏天能长出我们所必需的粮食和各种作物;冬天虽然少一些害虫,但冬天也不长庄稼,因此,谁也不会希望总是过冬天。
”道出了评价改革开放要看主流的道理。
又如:“按锁配钥匙,锈锁先膏油。
把思想问题比做锁,是先有锁,钥匙后配。
对很落后、难办的人,转化得有个过程,得先点一点儿油,慢慢再捅,不然不是把锁捅坏了,就是把钥匙弄断了。
”告诫人们做思想工作要尊重规律,要讲究循序渐进。
现代自然研究同以前任何辉煌的研究不同,它唯一地达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
通过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恩格斯总结出了自然界是运动的、变化的、能量不灭等科学的观点。
恩格斯通过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历程并非一帆风顺。
他认为人类认识自然大体上可以分为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朴素唯物主义,后来以神学为中心的形而上学,直到科学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提出三个阶段。
老师讲过自然辩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这一点对我有很大的启迪。
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一定要灭亡。
而现在面临的生态危机恰恰加速了这个过程。
比如大气污染导致的全球变暖使得海平面上
升,物种消失,还影响人们的健康等一系列的危害。
我们人类与天斗,与地斗,在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敌人后,却发现最危险的敌人竟是我们自己——人类妄自尊大,对自然无限的索取,最终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这些事实说明,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生态的问题,有赖于人类文明的转变。
即人类应当改变自我中心主义,要从战胜大自然转变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从天人相分、天人对抗转变为天人合一、天人为友,从农业时代的黄色文明、工业时代的黑色文明转变为后工业时代的绿色文明。
人类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一场绿色革命。
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不再把自然当作永无止境的盘剥的对象,而应看作是人类存在的根基。
为了我们的地球,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来指导实践,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最终造福人类。
科创精神属于人文素质的范畴,人文素质是个人长期养成的稳定的思想品格和待人接物的习惯和气质,这主要由主体自我自觉地靠多方面知识的积淀和滋养而成。
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要求我们不能满足现状,不能停滞不前,要永远不停探索不停创新,这正是科学精神的精髓所在。
哥白尼推翻了“地心说”,贝克勒尔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理论,爱因斯坦创立了著名的相对论……无不是对创新精神的最好诠释;科学领域中,至今还有太多悬而未决的难题:从歌德巴赫猜想到电梯问题,从宇宙大爆炸学说的证明到生命起源的探究,从人体基因结构的破译到宇宙中暗物质的追寻。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与科学技术联系最直接的部分。
它为探索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为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完善正确的科学技术方针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我国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指导作用。
总之,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辩证法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自然辩证法能够使我们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提高整体素质,更加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我们创新意识的树立和能力的培养,并指导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
另外,我们要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也必须以科学的辩证法来指导。
学习辩证法,也是我们探索自然界奥秘,以指导我们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需要。
最后我想说,这么课让我受益匪浅,对我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等,都提供了一条新的路。
相信我还会花一些时间去了解哲学方面的知识,以捅开罩在我面前的窗户纸,让自己开到更多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