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合生物催化

组合生物催化


2.自动合成矮茶素库
运用广泛的生物催化反应对类黄酮矮茶素进行衍生化, 可以自动、 反复地合成得到一个含 600 个衍生物的库。 利用一种多探头液控自动仪在 96 - 槽平板中对候选生 物催化剂进行初始筛选 ,发现有 16个纯化的酶和25个 微生物能够接受矮茶素为底物。利用这些酶来改变矮 茶素,所得的衍生物即产生了一个多样化的库(图4) 。
组合生物催化
(Combinatorial Biocatalysis)
汇报内容:
1.组合生物催化的理论基础与特点 2.组合生物催化的类型
3.组合生物催化的关键技术
4.组合生物催化的实例
5.结论与展望
一、组合生物催化的理论基础和特点
理论基础:
在自然界的生物体内,很多次生代谢物往往是一些小分 子的初级代谢产物经过由不同的酶参与的代谢途径而转 化生成。例如,生物碱就是初级代谢产物氨基酸通过生 物合成途径产生的。受这种现象的启发,一种新的合成 方法逐渐发展完善起来,这就是组合生物催化。只不过 生物合成途径是在生物体内完成的,而组合生物催化是 在体外完成的。
图4.青霉素乙酰化酶从脂蛋白保护基团上脱 除酶标基因
3.固定化酶催化
在固相表面进行的组合合成反应是建立具有丰富差异性的化合 物库所用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多聚体-支持物合成后通过使 支持物与合成的化合物之间的连接基团断裂的方法而将得到的 库释放到溶液中去。在过去的几年中,许多具有酶稳定性的连 接子研制成功,从而为把化合物自支持物上释放出来提供了一 种可选的方案。根据最近的分类方法,酶稳定性的连接子可被 分成两类,即外连接子和内连接子。如图5、6所示。
酶活化技术:
1.盐活化法
例子:在正已烷中,非缓冲盐对枯草溶菌素催化的N-乙酰基-L -苯丙 氨酸乙酯和正丙醇的转酯化反应的影响。具体如下:制备含98%盐 的生物催化剂时,将酶和KCI一起冷冻干燥,使得枯草溶菌素的催化 性质Kcat/Km提高了3 700倍以上。该技术已被延用到非丝氨酸蛋白 酶(包括嗜热菌蛋白酶) ,取得了类似的活化性质。例如 ,盐活化的嗜热 菌蛋白酶已被用于紫杉醇2p- 酯基衍生物的合成。与天然的嗜热菌蛋 白酶相比,紫杉醇在叔戊醇中的酰化活力提高了20倍。盐活化的枯 草溶菌素也被用于选择性的酰化矮茶素、腺苷、3 - 羟基托烷和双环 [2. 2. 2 ]辛- 5 - 烯 – 2,3 - 二甲醇。这样,盐活化法代表了一种活化 酶的普遍技术 ,它使复杂分子能在有机介质中利用酶的催化特性进行 酰化。
Figure 8. Standalone Tyc TE domain catalyzes the chemoenzymatic synthesis of cyclic peptides from the linear precursors.
• 所谓组合生物催化,就是系统地利用生物催化技术对天 然产物或合成化 更佳的新化合物。 • 组合生物催化的核心是生物催化,“组合”不过是一种 合成的策略。
组合生物催化和组合化学的关系:
联系:组合生物催化是酶催化、化学催化和微生物转 化在组合化学中的应用,即通过对先导化物发现和优化的库的生成。这些多样 的结构例证了如何利用组合生物催化产生新的库。
图3.几个已在组合生物催化中用于库生成的先导分子的例子
2.酶作为组合生物合成的脱保护工具
酶作为组合生物合成的脱保护工具,使得基团特异的选择性能 够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也使其能够应用于最脆弱的分子。复 合脂肪多肽的多步合成中生物催化脱保护的这些优势得到体现, 青霉素酰化酶应用于高度标记的S-软脂酰化的寡肽的选择性N脱保护,如图4所示,随后进行的是酶催化除去4-(苯基丙酮) 苄氧基羰基保护基团, S-软脂酰化的寡肽作为进一步合成步骤 的构建单元,包括偶联另一个单独固相合成的寡肽连相似的酶 脱保护策略成功应用于酸标记和碱标记的核酸多肽的制备。
2.化合物的快速分析鉴定
由于组合生物催化的目的在于建立化合物,所以产物数量较大,常规的分析鉴定方法不能满足需要。在组合生物催化中使用 的快速分析鉴定方法有高通量质谱分析(一个样品/min)、用于 在线鉴定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另外,新的分析鉴 定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如液相色谱—核磁共振联用技术必然会促 进组合生物催化的发展。当然,要根据产物的结构不同来选择具 体的方法。
组合生物催化的特点:
●广泛的反应可能性;
●高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
●单步反应 ●自动方便
,能进行位控修饰;
,避免了保护和脱保护步骤; ,在温和均匀的条件下 ,反复进行单步反应;
●反应条件温和
●活性高
,适宜于复杂、 不稳定的分子;
,这样催化剂的浓度低;
●酶催化剂固定化后可以循环利用; ●酶能被环境完全降解;
三、关键技术
1.微生物技术和酶技术
组合生物催化的核心技术就是生物催化。生物催化是指利用 生物体系或其产生的酶体系对外源性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的生物 化学过程。用于组合生物催化的生物体系最多的一种是微生物体 系,包括微生物的采集、分离、培养、鉴定、保存等关键技术。 由于有些催化反应要在非水介质中进行,而微生物又难于在 其中生长,所以对于这些反应需用纯化的酶进行催化。酶的来源: 1.购买;2.发酵,分离纯化。为了提高酶在非水介质中的活力, 需要对酶进行固定化处理。
四、组合生物催化实例
1. 从聚苄酯获得酰胺库
Adamczyk等人曾报道,利用脂酶(特别是洋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epacia 脂酶)来产生一个酰胺库。以芳香二酯,二苄基 - 1 ,2 - 苯二 氧二醋酸酯为核心物 ,以单 - (N - 叔丁氧羰基)二胺作为二酯的反应伴 体。该二酯和五个单 - (N - 叔丁氧羰基)二胺的混合物反应生产一个 26个不同产物的库 ,包括15个双酰胺 ,5个单酰胺单酯和五种较少量的 单酸产物。此例说明洋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epa2cia 脂酶具 有将苄酯转变成酰胺的广泛的专一性 ,这样完成了一个双酰胺库的组 合合成。
区别:在原理和方法上都有明显的区别,组合化学主 要通过某种反应进行合成,常常有多种化合物参与反 应,而组合生物催化主要通过多种生物催化方法对某 种化合物进行衍生,通常情况下先导化合物只有一个。
图1 组合生物合成新的生物分子的途径 (a)从自然界的合成子; (b)从细胞外的先导化合物 在自然模式下,创造新的有机分子所需时间太长,不适宜于药物发现的研究。 组合生物催化就是要加速这个自然模式,且将其运用于发现并优化医药和农 业化合物中。如图1b所示,这种方法能够利用天然催化剂(酶或完整细胞)丰 富的多样性,以及一些生长迅速的重组的和工程酶,对一些有希望的药物和 农用化合物的先导物直接进行衍生化(注意区分组合生物催化和组合物合成, 后者是指在活的微生物中,通过生物合成途径的基因工程方法,从天然产物 产生新的分子) 。
酶(治疗痛风和多种硬化症的潜在标耙)和尿激酶(一种抗癌标耙)
在内的某些标耙进行生物活性筛选。在起初的筛选中,发现了 对这些标耙的抑制作用比矮茶素高两个数量级的新的抑制剂 , 然后又对其最有效的衍生物进行再合成和确证。
3.医药化合物的生物催化合成
肽的环化作用:
几乎所有的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都具有环化作用, 这是终端硫酯酶(TE)结构域起作用的,线性肽的区域选择环 化是那些具有药用作用的化合物必不可少的,但是很难通过 化学方法来合成。随着多种TE结构域的发现及其作用机理 的研究,发现可以利用带有TE结构域的NRPS通过生物合成 途径大量生产环肽,或利用某些分离出来的TE结构域对化 学合成的多肽底物进行环化,以获得所需的环肽。因此,终 端硫酯酶(TE)已经被作为一个独立的具有环化作用的生物催 化剂。许多环形肽利用NRPS已经从固相多肽合成中得到。
图2 .先导化合物可能进行的生物催化转化 (L 代表先导核心)
所示的这些途径所有可能反应的一部分,其目的为了说明仅由生 物催化所产生的一些衍生物 (注:X= CI ,Br 或 I ;Vin =乙烯基)
组合生物催化中常见的反应类型:
二、组合生物催化的类型
1.非水介质中的生物催化
在组合合成平台使用生物催化剂的一个最大障碍是欲修饰的很多底 物难溶于水,而大多数酶体系的微环境是水,这些酶在有机溶剂中 的催化活性大大降低,因此能够使酶在水环境中发挥合成功效的方 法常常使得反应在有机溶剂中无法进行。利用非水介中可以保持其活性, 但是其催化效率通常比水中要低几个数量级。但近来的研究表明, 适当地控制酶的微环境可以大大提高酶在有机溶剂中的活力。
可溶性的多聚支持物表面的低聚糖在胰凝乳蛋白酶的作用下,
被释放到溶液中,酶的作用位点是内连接子上的苯丙氨基酸残 基标记基团。基于外连接子的合成策略已经被证实是一些能被
青霉素酰基转移酶、脂肪酶作用的小分子。虽然酶法裂解已经
被成功应用于可溶性及不可溶性的多聚体支持物,但是由于相 对大的酶分子难以进入聚合物串珠样结构的内部而使得合成的 化合物不能完全释放,酶在固相载体上的应用仍受到限制。
2.表面活性剂
即指利用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将酶溶解。虽然酶在几乎所有的有
机溶剂中都不溶解(但是具有一定的活力),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会
形成疏水性的离子对,这样使酶溶解在疏水性的溶剂中。与悬浮 的天然酶相比 ,枯草溶菌素在辛烷中的催化活性被提高了四个数
量级。离子配对的酶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对组合生物催化应用
组合生物催化的优势主要是通过生物催化剂—酶反应的特点来
体现。酶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这样既可以免 去在对某些多官能团先导化合物修饰中繁琐的基团保护和去基 团保护,又可以保护先导化合物的手性特征不至于被破坏,适 合一般都要求一定的立体结构,而酶法修饰正好可以满足这方 面的需求;另外酶反应还具有效率高、收率高和副产物少的优 点。相比剧烈的化学反应,温和的酶反应条件对于那些热敏感 的先导化合物的合成也有很大的优势。
两类连接子都包括一个标记基因,它能使靶健被酶 所识别,但是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健实际断裂的的 方式不同。内连接形成的健被酶直接识别为作用的 靶点,而外连接的健则通过生成中间体再由中间体 自发碎裂而释放目的化合物。内、外连接的化学反 应式见图5、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