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原方法论概括

马原方法论概括

唯物论部分基本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方法论意义:做事情、想问题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从头脑出发;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方法论意义:用运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保持稳定(安定团结)的重要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3、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
方法论意义:珍惜时间;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辩证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方法论意义:人类要保持自身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否则会危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符合科
学发展的要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解决“全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形成正确的实践观和实践方式,提高实践水平。

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方法论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辩证法部分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方法论意义:用联系的眼光看世界,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从动态中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

用发展、过程的眼光看世界,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2、对立统一规律
方法论意义:承认矛盾、正视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
对立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方法。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3、质量互变规律
方法论意义:重视量变,勇于质变;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4、否定之否定规律
方法论意义:既看到光明的前景,坚定必胜的信念,又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5、五对范畴
方法论意义:现象和本质:透过现象抓本质,通过对事物现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必然和偶然: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但也决不可忽视偶然性,善于从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用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产生。

原因和结果:分析事物的因果联系,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现实和可能: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内容和形式:既要重视内容,反对形式主义,又要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

认识论部分基本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1、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方法论意义:一方面,坚持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人的一切认识都是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把握和发展真理。

另一方面,肯定理论的指导作用,特别是科学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为显著。

2、认识的本质
方法论意义:认识是主体和客体在实践中的统一,实践不同、主体的认知能力(能动性)不同、客体的发展过程及表现不同,认识不同。

认识是一个过程。

3、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
方法论意义:对待任何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做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

4、真理观(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方法论意义:真理是客观的,反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因此要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既是绝对真理也是相对真理,既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种现成的公式,到处生搬硬套,也不能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

真理是具体的,发展的,不能把真理绝对化、无条件化和僵化;真理和缪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方法论意义:坚持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6、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方法论意义: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既反对否认真理标准的唯心主义、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又反对教条主义和独断论。

7、价值评价与价值观
方法论意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8、真理和价值
方法论意义: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人文精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做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9、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方法论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历史唯物论部分基本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方法论意义:社会存在尤其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破解了“历史之谜”,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先进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先进文化是有效解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精神武器,在现代,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在当代中国,加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先进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就要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方法论意义:这条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必须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这条规律也是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依据。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方法论意义: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加快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

这条规律是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依据。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保护,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所以,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使人民群众不断获
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4、社会形态的更替
方法论意义:增强主体的选择能力,更好地实现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社会出现反复和曲折是难免的,其走向成熟,取得最后的胜利,必然要经过曲折复杂的斗争和长期发展的过程;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5、社会发展的动力
方法论意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前进;重视改革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重视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方法论意义:树立“以人文本”的思想,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依靠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摆在首位,想
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求,解群众之所忧,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