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旧三民主义比较及与三大政策的联系

新旧三民主义比较及与三大政策的联系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与联系
新旧三民主义和分析对比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提出具体反帝斗争要求,认清了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危害。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内容演变成排满兴汉→反满贵族
→明确反帝斗争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强凋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即强调它的人民性、群众性。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这样将资产阶级民权政冶与反帝民族主义斗争相结合,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和飞跃。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更新解释了“平均地权”,提出了新的方针。

“农民之缺乏由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上地,资其耕作。

”即“耕者有其田”,明确反对封建剥削。

“节制资本”,“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实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

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国民大革命。

总之,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内容,并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起来,民权为“平民所共有”和“节制资本”的口号。

这表叫对旧三民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采取了批判的态度。

“反对帝国主义”和“耕者有其山”的口号,使它有明确的反帝反封的政治内容。

尽管它斗争的彻底性、革命最终目标、指导思想同阶级不同与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有着本质区别,但它与民主革命纲领的各种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摘录自钱厚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中国革命》
---------------------------------------------------------------------------------------------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
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他一生中最伟大转折。

关于新三民主义,请同学们根据表格提示进行自学。

强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存在区别的根本原因。

(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
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三民主义是中华民国国父孙文(1866年-1925年)所提出的政治纲领,包含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此纲领历年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他多次对三民主义所作的表述,是有所
改变和发展的。

目前可以看到的印行材料,最早是1905年〈同盟会宣言〉(即《民报》发刊词),最晚近的是他1924年以“三民主义”为题所作的十六次讲演的纪录。

〈同盟会宣言〉的中心内容是四条纲领性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这可说是辛亥革命以前三民主义的早期形态,前两条即当时的民族主义,第三条即当时的民权主义,最后一条即当时的民生主义。

在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指出:“重新来研究国家的现状,重新来解释三民主义。

”他从1月到同年8月,作了十六次讲演以阐发三民主义,由黄昌谷全程速记、翻译.这是他一生宣讲三民主义的最后、也是最有系统、最详尽的篇章。

三民主义的要点如下:
民族主义:反对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

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以治理国家。

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

孙中山多次讲演和宣言中指出:他所领导的政党和运动须达到三个目的:进行民族革命以实现民族主义,进行政治革命以实现民权主义,进行社会革命以实现民生主义,他又认为最后一个目的,最好用改良的方法逐步实现,而避免一次革命。

孙中山1924年6月16日于广州黄埔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中,以三民主义为纲,对该校师生之训词,后来成为中华民国国歌。

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三民主义成为台湾威权体制下的党国意识型态,高级中学及大学中列有三民主义课程,透过此一课程极力推展反共教育,建构中华民国政府的政治正统乃至民族道统的地位,大学及台湾中央研究院在当时都设有三民主义研究所,并列为大学联考与国家考试的必考科目。

在台湾的地名、路名乃至各级学校校歌或多或少都能见到三民、民权、民生、民族等用语。

除了中华民国宪法外,在当时各类教育规章、课程目标都有贯彻三民主
义一类的文字。

解除戒严及动员勘乱时期之后,相关科目的授课内容逐渐改变,大学内相关课程则逐渐改为中华民国宪法课程,国家考试及大学入学考试则渐次缩减,甚至停考该科目。

各三民主义研究所则改名或改组。

第一,旧三民主义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内容。

第二,旧三民主义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新三民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实行专政,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纲领发展为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第三,旧民生主义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使私人资本不能操纵国计民生。

新旧三民主义比较表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有:
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后,还要经历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高革命纲领。

而新三民主义没有这些内容
2008-06-02 20:30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提出具体反帝斗争要求,认清了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危害。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内容演变成排满兴汉→反满贵族→明确反帝斗争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强凋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即强调它的人民性、群众性。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这样将资产阶级民权政冶与反帝民族主义斗争相结合,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和飞跃。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更新解释了“平均地权”,提出了新的方针。

“农民之缺乏由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上地,资其耕作。

”即“耕者有其田”,明确反对封建剥削。

“节制资本”,“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实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

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国民大革命。

总之,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内容,并且同联峨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起来,民权为“平民所共有”和“节制资本”的口号。

这表叫对旧三民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采取了批判的态度。

“反对帝国主义”和“耕者有其山”的口号,使它有明确的反帝反封的政治内容。

尽管它斗争的彻底性、革命最终目标、指导思想同阶级不同与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不有着本质区别,但它与民主革命纲领的各种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1.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体现。

3.新三民主义是革命斗争的纲领,是民主革命奋斗的目标,它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

4.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

有了纲领和目标,没有正确的和完善的方法、手段,纲领和目标就无法实现。

实现奋斗目标惟一正确的方法就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