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石家庄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宋体五号加粗行距1.5)1.“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对“教育”作此解释的是()A.许慎B.孔子C.朱熹D.韩愈2.“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属于教育的()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3.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是()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C.生产关系D.经济基础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指()A.德、智、体、美全面发展B.个人在体力上的充分发展C.个人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地、充分地、自由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D.个人的智力充分、自由地发展5.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关系。

A朋友 B.授受 C.领导 D.人与人6.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A.杜威B.斯塔弗尔比姆C.泰勒D.裴斯泰洛齐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管理权限上属于()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学科课程8.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9.在课外、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A.领导地位B.启发指导地位C.顾问地位D.主导地位10.“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体现了()的规律。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C.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11.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以自我管理为中心进行管理的理论是()A.民主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常规管理12.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 )A. 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不稳定D.注意的分配13.人从明处突然进入暗处,人的感觉阈限( )A.缓慢下降B.急速下降C.缓慢上升D.急速上升14..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A.望梅止渴B.吃酸的东西会流唾液C.儿童模仿电影中的人物D.蜘蛛织网15.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C.奖励D.惩罚16.“学生之所以学习,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奖赏、赞扬和优异的成绩等报偿”,持这种观点的学习动机理论是( )A.归因理论B.成就动机理论C.强化理论D.自我效能感理论17.高智商与高创造性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高智力者其创造性也高B.高创造性者必有高智商C.低创造性者其智商可能高也可能低D.创造性与智力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线性关系18.数学课上,为了更好地形成智力技能,教师常在黑板上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这是给学生提供( )A.原型定向B.原型模型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19.选拔性考试一般是典型的( )A.学能测验B.成就测验C.标准参照测验D.常模参照测验20.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为( )A.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B.发展学生的能力C.提高学生的成绩D.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错选、漏选、多选均不得分)(宋体五号加粗行距1.5)1.下列教育学著作中,作者和其作品相一致的有()A.夸美纽斯的《普通教育学》B.洛克的《教育漫话》C.赫尔巴特的《大教学论》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E.乌申斯基的《爱弥儿》2.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A.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B.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C.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D.教育可以激发和发展被教育者的潜能E.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3.癸卯学制明文规定的教育目的的内容包括()A.忠君B.尊孔C.尚公D.尚武E.尚实4.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A.政治理论修养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E.交往沟通技巧5.我国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的调整包括()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B.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C.高中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D.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选修课程E.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6.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A.均衡性B.综合性C.选择性D.平均性E.绝对性7.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各学科教学B.政治课C.班主任工作D.共青团活动E.劳动8.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A.教书育人 B.为人师表 C.关爱学生 D.爱岗敬业 E.终身学习9.按照是否需要意志努力,有没有遇到的目的,将注意分为()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专注 E.无视10.与意志的自制性相反的品质是()A.盲从 B.独断 C.任性 D. 怯懦 E.动摇11.情感的分类包括()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品德感 E.成就感12.联结学习理论认为( )A.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B.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C.强化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D.认知结构是学习的基础E.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13.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含着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

这三个过程是( )A.新知识的获得B.知识的储存C.知识的转化D.技能的形成E.知识评价14.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相关的动机是( )A.内部学习动机B.外部学习动机C.认知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E.附属内驱力15.常用的精加工策略有( )A.记忆术B.做笔记C.提问D.列提纲E.画关系图16.态度的结构包括(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成分E.理智成分17.下列选项属于陈述性知识表征方式的有( )A.命题B.命题网络C.表象D.图式E.产生式18.与新手相比专家具有哪些特征( )A.专家比新手能更有效地组织信息B.专家记忆容量较大,因而提取信息的速度更快C.专家善于应用直接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D.专家花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问题的表征,在更深的层面上表征问题E.专家有更强的认知与自我监控能力19.传统的学习迁移的理论包括()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化理论 D.关系转换说 E.认知结构迁移理论20.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 )A.流畅性B.认知性C.变通性D.序列性E.独创性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1.简述赫尔巴特主要的教育思想?2.简述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3.简述建构主义对教育的意义?4.简述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迁移。

四、案例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高老师今天收到一封学生的来信,信中这样写到:“高老师,我今天很高兴,因为你终于给我回答问题的机会。

这可是我上初中获得的第一次机会啊!虽然这是你不经意的一次提问,但我心理有说不出的喜悦。

就在这一次,老师,你终于注意到‘我’的存在,我有了发表意见的机会……我想真诚地对你说一句:高老师,喊响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吧!”这则案例所反映的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是什么?2.分析论述下列课堂教学活动采用的教学原则教师:为什么说鸡,鸭,猪是动物?学生:因为它们都会交换教师:对吗?蚯蚓不会交换,可它也是动物啊!学生:蚯蚓会爬。

会爬会走的生物都叫动物教师:鱼可不会爬,也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泳;鸟会飞,可它们不是动物吗?学生: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叫做动物教师:对了,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

可是飞机会飞,是不是动物?学生: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的,它没有生命,是人造的,不是动物教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才是动物3.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4.阅读下述案例,请分别用3种学习动机理论,对小明厌学、弃学的行为作出解释。

小明在初中学习阶段,成绩一直居于班级前列。

中考时发挥得不太理想,考分比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低5分。

父母设法让小明进入一所市重点高中就读。

进入高中学习的头几个月,小明心想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铆足了劲,刻苦学习,成绩也一直居于班级平均线以上。

可是第一学期末的两次年级统考中,小明成绩的总分排名却落到班级第37名。

寒假中小明有休息,希望通过加班加点复习,迎头赶上。

但第二学期开学后的几次测验中,小明的成绩一直没有起色,上课的时候,老师也很少让他回答问题。

特别是数学成绩经常在班级倒数十名的圈子里徘徊。

小明开始怀疑自己头脑是不是缺乏数学细胞。

原来语文一直是小明的优势学科,现在也开始明显退步。

自此以后,小明就提不起精神,不想看书。

有时放学回家连书包也不动。

近来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上学了。

父母对小明也批评过,也骂过,都无效果。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不用写解析,只写答案)1.A2.C3.A4.C5.D6.C7.A8.A9.B 10.D11.A 12.B 13.A 14.C 15.B 16.C 17.D 18.A 19.D 20.A二、多单项选择题。

(不用写解析,只写答案)1.BD2.ABCDE3.ABCDE4.ABCD5.ABE6.ABC7.ABCDE8.ABD9.ABC 10.CD11.ABC 12.ABCD 13.ACE 14.AC 15.ABC16.ABD 17.ABCD 18.ABCDE 19.ABCD 20.ACE三、简答题。

(写答案,给出评分标准)1.【答案】(1)提出了教育学的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理论基础和心理学理论基础(1分)(2)传统教育的三个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1分)(3)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1分)(4)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1分)(5)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1分)2.【答案】(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1分)(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1分)(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1分)(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1分)(5)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1分)3.【答案】(1)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2分)(2)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1.5分)(3)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1.5分)4.【答案】(1)精选教材;(1分)(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1分)(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1分)(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2分)四、案例题。

(写答案,给出评分标准)1.【答案】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