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血患者饮食及治疗1、三餐:饮食安排应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必须吃低热能食物,总热量宜控制在每天8.36兆焦左右,每天主食150-250克,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各占50%。
不伴有肾病或痛风病的高血压病人,可多吃大豆、花生、黑木耳或白木耳及水果。
晚餐应少而清淡,过量油腻食物会诱发中风。
食用油要用含维生素E和亚油酸的素油;不吃甜食。
多吃高纤维素食物,如笋、青菜、大白菜、冬瓜、番茄、茄子、豆芽、海蜇、海带、洋葱等,以及少量鱼、虾、禽肉、脱脂奶粉、蛋清等。
2、低盐:每人每天吃盐量应严格控制在2-5克,即约一小匙。
食盐量还应减去烹调用酱油中所含的钠,3毫升酱油相当于1克盐。
咸(酱)菜、腐乳、咸肉(蛋)、腌制品、蛤贝类、虾米、皮蛋、以及茼蒿菜、草头、空心菜等蔬菜含钠均较高,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3、高钾:富含钾的食物进入人体可以对抗钠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损伤作用,可以在食谱中经常“露面”。
这类食物包括豆类、冬菇、黑枣、杏仁、核桃、花生、土豆、竹笋、瘦肉、鱼、禽肉类,根茎类蔬菜如苋菜、油菜及大葱等,水果如香蕉、枣、桃、橘子等。
4、鱼:不论对哪种高血压患者,鱼是首选的,因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每星期吃一次鱼的比不吃鱼者,心脏病的死亡率明显低。
5、果蔬:每天人体需要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可以通过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来满足。
有人提倡,每天吃1-2只苹果,有益于健康,水果还可补充钙,钾、铁、镁等。
6、补钙:有人让高血压患者每天服1克钙,8星期后发现血压下降。
因此应多吃些富含钙的食品,如黄豆、葵花子、核桃、牛奶、花生、鱼虾、红枣、鲜雪里蕻、蒜苗、紫菜等。
7、补铁: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铁低于正常,因此多吃豌豆、木耳等富含铁的食物,不但可以降血压,还可预防老年人贫血。
8、饮水:天然矿泉水中含锂、锶、锌、硒、碘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煮沸后的水因产生沉淀,对人体有益的钙、镁、铁、锌等会明显减少,因此对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宜生喝。
茶叶内含茶多酚,且绿茶中的含量比红茶高,它可防止维生素C氧化,有助于维生素C在体内的利用,并可排除有害的铬离子。
此外还含钾、钙、镁、锌、氟等微量元素。
因此每天用4-6克茶叶(相当于2-3杯袋泡茶)冲泡,长期服用,对人体有益。
高血压损害的脏器,主要包括心脏、脑、肾及血管等。
高血压时,心脏排血时所遇阻力增大,心脏工作负荷加重,出现左心室肥厚,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风险显著增高。
此外,高血压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的脑损害包括脑出血、脑血栓与脑供血不足。
这些脑血管疾患是导致高血压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肾小动脉硬化,使正常工作的肾组织减少,最后导致肾萎缩和肾衰竭,出现尿毒症。
高血压还可影响周围血管,使动脉粥样硬化,眼底出血等。
所以高血压是威胁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
1、高血压病人在医治过程中,认为把血压降至正常就高枕无忧;此误区之一也。
孰知预防脑血管病发生,应及早防治,最经济有效的办法是口服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再结合中药调节,活血化瘀、舒经活络、溶栓醒脑,改善血液、血管内环境,延缓动脉硬化,清除血栓,消除危害因素,使脑血管病降至最低。
2、有些病人没有坚持服药,特别是无症状高血压病人,情绪激动下很易患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离开这难舍的世界不知何故。
3、还有的病人,血压降至正常后就停止服药或减少药量,等到再次升高,又开始服药,这种病第1页,共3页人危险性更大。
所以高血压病人必须坚持服降压药,同时预防脑血管病发生。
高血压脑病:高血压脑病,也叫脑中风、脑卒中;分为2大类: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大部分由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脑血栓、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等因素及情绪波动引起。
病因大部分相同,治疗各异,但预防与康复大同小异。
在治疗中有些误区值得一提。
高血压脑病的预防:严格控制血压,口服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结合中药调节血压、血脂、清除血栓,延缓动脉硬化,降低危险因素。
高血压脑病的治疗: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治疗:止血、吸氧、降压、降颅压、防止脑疝与水肿、手术引流、控制感染、鼻饲等。
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治疗:溶栓时间窗内溶栓(溶栓其间注意梗塞性出血)、吸氧、抗凝、合理降压、保持大脑灌注、降颅压、防止脑疝与水肿、控制感染、积极治疗原发病,溶栓时间窗外结合中药活血化瘀、舒经活络、溶栓醒脑,改善血管、血液内环境,尽快恢复大脑供血,减轻大脑损伤,降低后遗症(发病前后同时可服用,发病前预防,发病后治疗,康复治疗服用越早治愈率越高,预后越好)。
出血性脑血管病稳定期的治疗:血已止、生命体征正常,控制血压、防止再次出血、继续控制感染、促进脑血吸收。
病情稳定后行康复治疗。
高血压脑病的康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康复:通过急性期治疗后,大部分病人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这就要求及时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首先控制好血压,把血压控制在合理水平,同时每晚口服阿司匹林100--150mg抗凝(必须终生服药),有利恢复和预防复发;结合祖国医学在防病治病中的优势,中西结合,综合康复,提高疗效,使患者恢复到最佳状态。
中药:《脑血通口服液》(中医处方药)纯中草药组成;活血化瘀,舒经活络,溶栓醒脑,降血压,降血脂,降低血液粘度,缓解动脉硬化,恢复动脉弹性,改善血液循环,清除血液中的杂质,有效预防脑溢血、脑血栓、脑硬的发生;解除高血压伴眩晕,舌重,手足麻木、行走不稳等中风先兆症状;对中风后遗症,言语不清、口眼歪斜、口角流涎、手足麻木、半身不遂、偏瘫有很好的治疗康复作用;特别对脑血栓偏瘫(脑硬)效果突出,填补了溶栓时间窗后的溶栓、康复临床治疗空白,大大提高疗效,减少致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针灸:根据病因与后遗症状,合理配穴,促进功能恢复。
按摩:帮助患者翻身,上肢做伸展运动,下肢做倔曲运动,同时按摩瘫肢肌肉与关节,预防僵硬与萎缩;控制感染,防止褥疮发生。
药浴:通过表皮吸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康复。
训练:加强认知、记忆、语言、吞咽、运动功能训练:帮助功能恢复。
坚定康复信心,控制情绪波动:告知患者,只要坚持康复治疗养,一定会好起来,使之心态平和,有利恢复。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规律,起居有常,定时服药,低盐低脂清谈饮食,不抽烟、不喝酒,适当运动与工作,注意休息与睡眠。
定期检查,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
有效预防复发。
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康复:出血性脑血管病通过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绝大部分病人都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同样需要及时康复治疗,以提高病患生活质量。
由于出血性脑病与缺血性脑病病因大多相同,所以康复治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基本相同,但要注意有没有再出血现象存在,如有再出血现象,应按急性期处理。
总之,高血压、脑血管病要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早康复,尽最大努力使患者恢复至最佳状态。
不要认为高血压脑血管病后遗症无药可医,任其自然恢复,这是医学界最大的失误与悲哀,只要及时综合康复治疗,大部分病人都有可能基本痊愈或生活自理。
给社会减少负担,给家庭带回欢乐与笑容。
第2页,共3页高血压的最新研究成果1.防控高血压新起点,从“120/80”开始最新的血压标准为:低于120/80毫米汞柱为正常血压,而120/80毫米汞柱~139/89毫米汞柱统称为正常高值,高于140/90毫米汞柱为高血压。
也就是说,当您血压高于120/80毫米汞柱时,已经属于需要密切关注的状态。
在美国高血压学会2006年年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对血压在“120/80毫米汞柱~139/89毫米汞柱”之间的人群进行积极的药物治疗,有可能预防或推迟高血压的发生。
虽然按我国现行的高血压防治指南,处于此期的人群还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但至少应通过减肥、运动、限制食盐摄入等方式积极干预,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2.降压并非全部降压是高血压治疗的大前提,但不是全部。
美国高血压学会最近公布的高血压新定义是:高血压是一个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由许多相互作用病因引起的心血管综合征。
高血压患者经常合并心血管其他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和吸烟等。
因此,高血压患者单靠降压治疗是不够的,还必须同时采取纠正血脂、血糖异常,戒烟、减肥等综合措施,才能取得更好疗效。
3.“10/6法则”与联合用药所谓10/6法则,是指5类降压药的降压幅度相似,即只使用一种降压药,在常规剂量时能降低收缩压10毫米汞柱、舒张压6毫米汞柱左右。
若将单药剂量增加1倍,其降压效果却不会增加1倍。
例如将氨氯地平每日5毫克增至每日10毫克,其降收缩压效果不会增大至20毫米汞柱,同样降舒张压也不会达到12毫米汞柱。
但是,若将氨氯地平5毫克联用苯那普利10毫克,则可以达到降低收缩压2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12毫米汞柱的目标。
因此,对于应用单药血压不能达标者,应采用联合用药。
根据英国2006年成人高血压指南,小于55岁的高血压患者,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大于55岁首选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或利尿剂(如氢氯噻嗪);若血压不达标,可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若两药联用仍不能使血压达标,则将上述3种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利尿剂)合起来服用;对于仍不能控制的高血压可加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或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
前沿新知◆贴药膜治高血压在第十四届国际高血压学会会议上,国际高血压联盟主席对一种新型的给药方式——通过贴在皮肤上的药膜渗透给药的“可乐定贴剂”给予了肯定。
这种贴剂每周只贴1次,即可平稳降低血压。
与常规口服给药方法相比,它可避免对胃肠道的刺激与损害,也避免药物副作用对心、脑、肾等人体内脏器官的损害,为高血压患者坚持长期稳定的降压治疗提供了简便方法。
◆多喝可乐易引发高血压美国塔夫茨大学的研究发现,一天喝4罐以上可乐的人,患高血压的比率比少饮或不饮可乐者高出28%~44%。
◆降压药阿替洛尔再受质疑近年来,阿替洛尔的临床治疗效益受到质疑。
有关专家发表的最新汇总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他降压药物相比,阿替洛尔治疗组患者的死亡率和中风发生率显著增高,从而再次否定了阿替洛尔的效益。
提醒医生和患者在选用该药时应注意。
◆鼓励家庭自测血压有些患者进入医院后精神紧张,血压反应性增高,造成假像,称为“假性高血压”或“白大衣高血压”。
卫生部最新下发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提出:鼓励患者进行家庭自测血压,家庭自测血压135/85毫米汞柱相当于诊所血压140/90毫米汞柱。
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