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被囊动物概述

被囊动物概述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二、 分类 海樽纲的主要分类依据为:囊壁厚度、 形状,肌带的宽度、数目和排列方式。 可分为3个目: 磷海樽目(Pyrosomida) 全肌目(Cyclomyaria) 半肌目(Desmomyria)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四)发光现象 许多浮游被囊动物具有发光能力。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如火体虫是由许多发光个体组成的群体, 各个个体间歇地发光,使群体象一个发 亮的火球,因此称为火体虫。
很多纽鳃樽也具有发光能力,但其发光 器的位置在不同生活阶段是不同的。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二)内部构造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1. 肌肉 在海樽纲动物的被 囊内面,肌肉纤维组 成8条环状的肌带。 肌肉的收缩可使水从 出水孔排出,使动物 向前运动。
2. 消化系统 由口、咽、食道、 胃、肠、肛门等器官 构成。口位于身体前 端,咽占据了身体的 前半部,有称鳃腔。 内柱位于鳃腔的腹面, 是一个可分泌粘液的 纤毛沟。肛门开口于 排泄腔(又称围鳃腔 --peribranchial cavity)。
4. 生殖系统
有尾类为雄性先熟的 雌雄同体动物。生殖 腺占据躯体的后半部。 左右各有1个肾形的 精巢,其背面均有1 个生殖孔开口于体外。 卵巢单个,位于精巢 之间。
二. 有尾纲的分类 (一)分类依据
1. 躯体和尾部的大小比例及其 形态 2. 有无口腺及口腺的形态、位 置 3. 内柱的形态 4. 鳃孔的位置 5. 胃的大小、形态
被囊动物的生物学特征
(一)分布
被囊动物的分布很广,但在不同的海区, 由于环境差异,其种类组成和数量也有较大 的变化。在热带海区,海樽纲的种类较多, 有时数量也较大,是热带浮游动物的主要组 成之一。它们常被暖流带到高纬度海区,在 高纬度海区可存活一段时间,但不能繁殖。 因此,这类动物可作为暖流的良好指示生物,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 —般,纽海樽、火体虫和海樽是外海浮游 动物群落的成员; • 而住囊虫则常是沿岸海区的浮游动物优势 种之一。例如,异体住囊虫可作为沿 岸流 的指尔种。
(二)食性 被囊动物是滤食性动物,其被囊 或“住屋”不仅起保护作用,也是一 个重要的滤食器官。纽鳃樽的滤食主 要是借助体壁肌肉的收缩,使吸入的 水流通过它们的过滤系统。
由表面上皮细胞分泌的胶 质构成的“住屋” (house)。
“住屋”一般 3小时更新一次。在更新之前, 有尾类先用尾部破坏“住屋”壁,形成小 孔,从这些小孔逸出,1小时后重新分泌形 成一个新的“住屋”。
(二)内部构造
1.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口、咽、 食道、胃、肠、肛门 等器官组成。口位于 身体前端,咽宽大, 具有鳃囊,鳃囊有 3 个开口,食道内有发 达的纤毛。肛门开口 于躯体腹面、尾部基 部的前方。
发出 2 对主要神经,
1 对分布于口缘,另 1 对分布于围鳃腔两 侧。
5. 生殖系统 海樽纲为雌性先熟 的雌雄同体 (protogynous hermaphrodite)。 卵巢近球形,位于肠 的转弯处,精巢细长, 位于消化道上方并延 伸至内柱。两性的生 殖管一起开口于围鳃 腔腹面。无性个体与 有性个体具有较大的 形态差异。
其中,纽鳃樽科有世代交替现象,有性世代称 为“复体”(aggregate form),无性世代称为 “单体”(solitary form),其主要区别如下: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特征 单体 复体 生殖腺 无 有 卵或胚胎 无 有 芽茎 通常有 通常无 肌带 多 少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三)生殖和发育 被囊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方式因种而异。 有尾纲为直接发育,不经过变态。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海樽纲的生活史较 复杂,有世代交替 现象。但火体虫和 纽鳃樽的发育是直 接发育,不经过幼 虫期。
2. 循环系统
心脏位于胃的 腹面,透明。住 囊虫无血管,各 个器官之间的空 隙是含有血液的 血腔。血液循环 在血腔内完成。
3. 神经系统 住囊虫有2个神经节- -脑神经节和尾神经节。 脑神经节位于躯体前端, 咽的背面。其左侧有1个 平衡囊。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代表种: 磷海樽目火体虫科(Pyrosomatidae) 火体虫属(Pyrosoma);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全肌目海樽科(Doliolidae) 软拟海樽(Dolioletta gegenbauri) 小齿海樽(Doliolum denticulatum); 半肌目纽鳃樽科(Salpidae) 佛环纽鳃樽(Cyclosalpa floridana) 梭形纽鳃樽(Salpa fusiformis) 萨利纽鳃樽(Thalia democratica)。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一、 基本形态 (一)外部形态 海樽身体透明,呈酒桶 形,体表有硬化的、薄的 被囊。
两端开口,前端为入水孔, 具有12片围口叶,后端为 出水孔,又称排泄孔 (atrial opening),具有 10片围泄殖孔叶。围口叶 和围泄殖孔叶均含有大量 的感觉细胞。
褶海鞘科(Fritillaridae): 褶海鞘属(Fritillaria) 透明褶海鞘(Fritillaria pellucida)。 分科的主要依据:躯体、尾部和内柱的形态以及躯体与尾 部的大小比例等。
二、海樽纲
海樽纲(Thaliacea)是一类具有永久性透 明胶质囊的浮游被囊动物,常栖息于热带海 样表层。其发育过程为间接发育,生活史较 复杂,有世代交替现象,生活史中包括芽生 体(blastozooid)、蝌蚪幼虫(tadpole)和 无性个体(oozooid)。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 3. 循环系统 • 心脏位于内柱后端与食道开口之间,由 围心囊皱褶而形成。血液循环是通过空隙 来完成的。
4. 神经系统 脑神经节位于咽 的背面,身体背缘 中部。从脑神经节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一)、有尾纲
有尾纲(Appendicularia,Copelata) 是一类小型、透明的浮游被囊动物。 由于发育不经过变态,成体还保留着 幼虫的尾部和形态。因此,又称为幼 形纲(Larvacea)。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一、基本形态
(一)外部形态 有尾类的身体可分为躯体 和尾部两部分。躯体一般 呈圆锥形,前端较小,后 端向背腹方向扩大。躯体 腹面延伸为细长的尾部。 有尾类的显著特征是具有
6. 生殖腺的形态
7. 尾部有无亚索细胞 (subchordal cells),其 排列状况如何 8. 有无帽(hood)--背面的 膜状附属物
(二)idae): 住囊虫属(Oikopleura) 异体住囊虫(Oikopleura dioica) 长尾住囊虫(Oikopleura longicauda)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被囊动物概述
被囊动物
被囊动物(Tunicata)是一 类低等脊索动物(Chordata), 属于尾索动物门 (Urochorda)。
海 洋 浮 游 生 物 学 七 毛 颚 动 物 与 被 囊 动 物
被囊动物具有如下特征:
1. 除有尾纲外,成体一般没有脊索,但幼体的尾部 有脊索。因此,这类动物又称为尾索动物。 2. 成体呈囊状或圆桶状,被一个由皮肤分泌的、近 似植物纤维质的被囊所包围。因此,又称为被囊 动物。 3. 成体以鳃进行呼吸。 4. 成体没有感觉器官,具有开放式循环系统。 5. 多为雌雄同体,以两性生殖、出芽生殖等方法进 行生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