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测试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7分)1.根据课文默写或写出相应作者、诗题。
(8分)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韩愈《马说》)②,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③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④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⑤《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2.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①秀qí②旁wù③jiǒng 然不同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刘谦香港巡演,以别具匠心的出场方式、变化莫测的舞美视觉、神秘十足的音乐伴场,带给“谦迷”无限的疯狂..与猜想。
B.钓鱼岛争端如果持久发酵..,势必造成中日关系处于紧张对峙的长期状态。
C.《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D.在微博等网络舆论大力监督下,在有关部门的周密调查下,“表哥”、“房叔”等人光鲜外表下掩藏的腐败本质被暴露得淋漓尽致....。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①无案牍之劳.形②一狼洞.其中③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④不亦颠.乎5.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铭,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B.《海燕》是高尔基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海燕之歌”。
C.《河中石兽》选自清代文学家纪昀所著的文言长篇志怪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这则故事说明天下事既有一般规律,也有特殊规律,切不可按照常理主观臆断。
D.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一篇科学小品,描述了沙漠千百年以来被视为魔鬼作怪的可怕现象,从科学的角度作出了正确的解释,表明一切怪异的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真理。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3月18日上午,台湾知名作家李敖因病去世,享年83岁,这位生前语言风格辛辣犀利,处事率真而又狂放不羁的学者的离世让两岸民众深感悲痛与不舍。
B.社会角色不同,承担责任各异。
教师、医生、军人在各自的岗位上救死扶伤,教书育人,站岗放哨。
C. “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D.从某种意义上说,睡眠质量决定着生活的质量。
我们必须全面改善公众的睡眠健康水平。
7.(1)下列关于《水浒传》表述不正确的是(2分)A. 《水浒传》中有三大恶霸:一是开肉铺的镇关西,为鲁智深当街所杀;一是开药铺的西门庆,为武松所杀;一是开酒铺的蒋门神,为武松所杀。
B. 古典名著《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行者”武松、“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等人物形象,被金圣叹赞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C.《水浒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白话长篇小说,也是我国最早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和战争的章回小说,它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杰作,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会永远为我们继承和发扬。
D.《水浒传》中起义军首领如宋江、卢俊义、晁盖、李逵等是社会下层人士,自觉走上了反抗道路。
(2)《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人名)。
(1分)(3)“浮云蔽日唱阿谀,幽恨无缘释酒徒。
白虎蒙冤身坎坷,野猪经险志踌躇。
翻刀雪耻迁卑座,瞩海吟愁绕苦竹。
锦绣胸怀天下负,悲情逐浪倦江湖。
”请根据上述诗歌材料,写出这位英雄的名字,并结合材料中画线句体现的情节说说他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二、阅读与欣赏(33分)(一)范仲淹传(10分)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
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
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
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仲淹率众六千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
进枢密直学士。
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
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8.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B. 其一/犬坐于前(《狼》)C.苔痕/上阶绿(《陋室铭》)D. 帝常遣/使赐药存问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范仲淹曾经上疏请求章献太后将朝政大权交还仁宗,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
B.范仲淹崇尚简朴生活。
在家里时,如果没有客人来,吃饭时不会有两个荤菜。
妻儿的饭食仅够充饥。
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出门前要换衣服。
C.葛怀敏兵败,范仲淹出兵救援,奏报一到,仁宗皇帝就任命范仲淹为枢密直学士。
他因为这次军队出征没有立功,辞谢了皇帝的任命,仁宗皇帝并没有接受。
D.范仲淹为政忠厚,邠、庆二州的百姓都为他画像建生祠,当他去世时,羌族的首领率领数百人,像丧父一样哭泣悼念。
10.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1)人不能堪.(2)仲淹不苦.也(3)斋三日而去.(4)既.卒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
(二)壬辰寒食①(4分)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②乐,但欲老渔樵。
【注释】①寒食:清明之前一两天。
②轩冕,原指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后引申为借指官位爵禄,国君或显贵者,泛指为官。
1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首联。
(2分)13. 诗中,作者除了表达身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情感,还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分)(三)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节选)(6分)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
玄奘相信这是魔鬼在迷人,直到如今,住在沙漠中的人们还有相信的。
群众把会发出声音的沙地称为“鸣沙”。
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名叫鸣沙山,即沙坡头地方,科学院和铁道部等机关在这里设有治沙站。
站的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
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河岸,沙高约一百米,沙坡面南坐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涌出,这块沙地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
据说..,每逢农历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鸣沙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
这时候沙便发出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
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
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
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14.“据说..,每逢农历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鸣沙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中加点词“据说”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15.选文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16.文末引用古人的话有什么作用?(2分)(四)灶台(13分)朱秀坤①一年四季,一日三餐,居家过日子,谁家离得开灶台?②砌灶简单,砖块垒就,泥巴涂抹,刷上石灰,半天就成。
砌灶也不简单,得省柴,得旺火,锅要热得快,烟要出得净,还千万不能倒了烟囱——民间谓之“倒灶”,须供上猪头三牲,放鞭炮去晦气的,吾乡风俗是也。
③灶台是一个家庭温馨和美好的见证。
夫烧火,妻当锅,一个添柴,一个揉面,可爱的孩子与小花狗嬉笑成一堆。
锅膛内塞一把金黄麦秸,顿时“哔叭”出一团金红焰火,将日子燃得红红火火;竹笼屉一层层加高,团团热气将农家生活氤氲得蒸蒸日上。
喷香的白雾钻出窗户与门楣,与厨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互为观照,共同营造一个让他乡游子日夜思念的家。
④此时,缸里水满,灶台整洁,饭菜喷香,家人团圆。
便是粗粝饮食,也能嚼出心满意足,十分美味。
特别是烤得焦黄的饭锅巴,那香气,啧啧,馋人哪!⑤夜了,勤劳的妻还在灶台前收拾碗筷,夫坐在灶门口搓草绳,孩子找小伙伴捉迷藏去了。
一对夫妻,一个“刷刷刷”,一个“窣窣窣”,两人手不闲着,嘴里有一搭没一搭地谈些人情世故、家庭琐事,声音不高,语调平和。
头顶悬下一盏白炽灯,橘黄的灯火将擦拭干净的灶台、灶阁上的油盐酱醋佐料瓶、搁在锅盖上的舀水瓢、房梁上挂着的竹篮、灶间的稻草以及墙角的坛坛罐罐,连同夫妇二人涂抹成一片微熏似的淡黄,虽是家常日子,但也平淡温暖。
⑥若是雨天,灯亮着,狗卧在锅膛门口。
哪怕无人,透过窗前射出的灯光,能看到一根根雨丝闪着银光轻轻落下,亦让人感到暖意。
嗅一嗅,蓦然闻到一阵诱人的香气从灶间溢出,抬头看到烟囱懒懒地冒着淡淡的炊烟,那锅膛里肯定是烤得流出糖稀的大山芋——等着孩子回来吃呢。
⑦灶台是一个家庭的热闹之所。
灶台上不是“笃笃笃”的切菜剁肉声,就是热锅内“哧哧哧”的烟油炝锅声,锅膛里则回应出棉花秸、芦柴秆、杂柴爿“噼里啪啦”的爆裂声,锅里面是水与米、菜与肉“咕嘟咕嘟”在跳舞在争吵,灶台下又是手拉风箱“呱嗒呱嗒”粗重的喘气呼吸声——如此种种,共同合成了一曲生动活泼的灶台交响曲,天天上演,百听不厌。
⑧如今啊,连最偏僻的村野,都用上了煤气灶、电饭煲或微波炉,风箱早成古董,柴草更是进不得厨房。
连腊月二十四的祭灶也省了,没了旧时的柴火灶,哪来的灶王爷?没了袅袅炊烟,灶王爷如何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⑨只是,当游子归乡,看不到炊烟飘向天空的村庄,总感觉是寂寞的。
看不到大灶台上翻炒的喷香菜肴,总感觉不是肠胃与舌尖想念的正宗美味。
哪怕不说,心里也是空的。
尽管如今城里也有农家饭、柴火灶,不过是个形式罢了,还真不是自家灶台上烹煮的那个味道,不好比的。
⑩记得我家的灶台上还有一只咸菜罐,家家都有的吧?绿釉、腰鼓形,发出幽幽青光,揭开盖子,一片诱人的老咸菜香。
抓两把,炖肉,煮鱼,炒毛豆,烧茨菰汤,如汪曾祺说的:“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
我想念家乡的雪。
”那是老家的滋味,乡愁的滋味啊。
⑪那年早春,老母亲去世。
后事完毕,告别老屋,我又看到了那只绿釉咸菜罐,打开来,是半罐老咸菜,闻一闻,已是潸然泪下。
我知道,那是老母亲腌好了,让我带进城的家乡风味啊……⑫如今,吃不上母亲腌的咸菜了。
老家的灶台并没拆,还在,冷着,再没了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