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主动成长夯基达标1.海洋环境问题主要包括()A.海洋环境污染和海平面上升B.石油污染和赤潮C.海洋环境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D.赤潮和海平面上升解析:明确海洋环境问题的基本内涵。
答案:C2.1953~1970年,日本的“水俣病”产生的原因是()A.汞污染B.食物中毒C.海水富营养化D.镉污染解析:1953~1970年,日本九州岛水俣湾发生的汞污染事件,是因为工厂在生产有机产品过程中,排出含汞废物。
这些有害物质流入海洋后,逐渐在鱼和贝类体内富集。
最后导致100多人严重中毒,并先后死亡。
患者具有明显神经症状如突发性惊吓、两眼斜视、吞咽困难、阵发性抽搐、口腔张开而不能说话,有的小孩眯着眼睛发出狂笑,不能自已。
症状严重的,可出现痉挛、麻痹、意识障碍等急性发作,并很快死亡。
除人体受害外,动物如猫的中毒表现也引人注目,主要是集体向大海狂奔,即所谓狂猫跳海。
3.全球第一个受海平面上升而举国搬迁的国家是()A.新加坡B.图瓦卢C.马尔代夫D.荷兰解析:图瓦卢,26平方千米,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
2000年2月18日,该国的大部分地区被海水淹没,首都的机场及部分房屋都泡在了汪洋大海之中。
该国的海平面于2月19日下午5时左右上升至3.2米,2月20日下午5时44分海潮才缓慢退却。
由于这个由9个环形小珊瑚岛组成的国家最高海拔也不过4.5米,所以低洼地方的房屋全部没顶。
由于人类不注意保护地球环境,由此造成的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1.1万国民面临灭顶之灾。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全国大搬迁,永远离开这块他们世世代代居住、生活的土地。
答案:B读“我国渤海海域轮廓示意图”,回答问题。
4~6题。
4.渤海渔业资源比较丰富,除了这里全部是大陆架浅海,还有下列原因中的()A.海水中植物光合作用弱B.河流携带营养盐类注入海洋C.水温适合鱼类生长D.海底水生植物丰富5.目前,人类在大陆架开发的主要矿产资源是_________。
6.渤海赤潮时空分布的正确叙述是()A.河流入海处B.封闭性海湾C.冬半年D.夏半年4~6.解析:该海域是我国著名的渔场之一,也是海上石油、天然气开发的重点海域。
但因渤海属于封闭性海湾,和外海海水交换能力差,每当夏季时,因水温较高,加之人类向海洋过多排放废水,导致海水的富营养化,形成赤潮。
答案:4.BC 5.石油(天然气)8.BD7.关于海上工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占陆地面积、工厂主体很大B.离加工原料地较远C.由于是海上工厂,所以建造、管理不太方便D.目前往往以生产工业原料及能源为目的解析:本题考查对海上工厂的认识。
海上工厂是把生产设备安装在海上浮动的设施上,就地开发海洋资源的工厂。
目前,正在兴建以生产工业原料及能源为目的的各种海上工厂,包括石油冶炼、发电厂等。
与一般陆上工厂相比,具有不占陆地面积、工厂主体小、离加工原料地近、建造及管理便利等优点。
答案:D8.关于海底适合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A.远离居民区B.水温较低,且温度变化平缓C.空间广阔D.水多解析:本题考查海底储藏空间的优点。
由于海底空间广阔,水温较低,温度变化平缓,且远离居民区,特别适于存放石油、天然气、炸药等易燃、易爆危险品。
答案:D9.(经典回放)读下图及文字材料,填空并回答下列问题。
“1999年4月,距上海市东南方向约400千米的平湖油气田,先行向浦东供气。
和人工煤气相比,天然气的热值为普通人工煤气的2.3倍,在燃烧中,天然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少,不会产生二氧化硫。
天然气不含一氧化碳,使用安全,不会因泄漏而造成人员中毒。
因此,世界各国有条件的城市都使用天然气作能源。
上海预计到2010年,浦西地区2/3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家庭的管道燃气用户都将用上天然气。
”(1)平湖油气田海上综合平台位于我国________海大陆架上,海底输气管线穿过________群岛经________湾在南汇登陆。
(2)天然气管道运输方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能源的分类,天然气应属于(填一个或一个以上字母)()A.太阳辐射能B.来自地球内部的能源C.不可再生能源D.可再生能源E.常规能源F.新能源(4)上海地区使用天然气的好处是(填一个或一个以上字母)()A.扩大能源来源,弥补能源不足B.天然气洁净、热值高,安全可靠C.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市民健康水平D.减轻与区外联系的交通运输压力解析:本题考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解答此题,先要看懂图,根据图中提供的内容,再结合上海的实际,了解天然气的知识(优点),用环保的要求来处理。
答案:(1)东舟山杭州(2)运量大、运费低、连续性好,受自然条件影响小,占地少,安全可靠(3)ACE(4)ABCD近岸海域海洋污染严重,导致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海洋环境问题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据此回答10~12题。
(双选)。
10.赤潮(由于海水中各种有机物、无机营养盐过量,导致海水富营养化而产生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频繁多发的海域是()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B.珠江口附近C.密西西比河河口附近D.叶尼塞河河口附近解析:发生赤潮说明该处污染较重,并且水的温度较高,所以符合条件的只有B、C。
答案:BC11.污染物扩散、净化速度较慢的海域是()A.波斯湾B.几内亚湾C.墨西哥湾D.渤海湾解析:海域污染物扩散、净化速度较慢是因为该处的海域较封闭,所以该题的答案是A、D。
答案:AD12.(经典回放)2002年11月,希腊“威望”号油轮在西班牙西北海域触礁,发生原油泄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引起西班牙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关注。
(1)图中显示,西班牙境内菲尼斯特雷角和拉科鲁尼亚间的海域污染尤为严重,其原因是()A.“威望”号触礁后被拖至此海域B.海平面由菲尼斯特雷角向拉科鲁尼亚倾斜C.油污随盛行风向吹送和洋流挟带D.海中鱼类和过冬海鸟携带大量油污(2)泄漏的原油在海面上形成浮油导致污染。
为研究海面的油层对水生动物的影响,某校学生设计了一组实验(如下图)。
图中动物先死亡的可能是_________(填“甲”或“乙”,原因是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时事热点切入,综合考查地理、生物、政治和历史等学科相关知识。
而且知识点跨度大,要求考生的思维能力具有跳跃性。
第(1)小题具体考查海洋石油污染的扩散原因,西班牙地处西风带且其大西洋沿岸有加那利寒流经过,所以可以断定:油污是随盛行西风吹送和洋流挟带而扩散到近岸海域的。
答案:(1)C (2)甲油层造成水中缺氧,影响动物呼吸第一章单元高考过关[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2017年清明小长假,人们纷纷走出户外祭扫、踏青、赏花、观光……全国大江南北掀起了节日旅游热,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据此完成1、2题。
1.拜祖大典、祭奠先烈等活动体现了现代旅游中的特点的( )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B.旅游目的的娱乐化C.旅游形式的多样化D.旅游空间的扩大化2.下列内容中,发展国内旅游业可以完成的是( )A.发展教育B.发展农业C.回笼货币D.提高科技力量答案 1.C 2.C解析拜祖大典、祭奠先烈等活动体现了现代旅游中旅游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国内旅游业,可回笼货币。
“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据此完成3、4题。
3.完成去桂林旅游的基本条件是( )A.交通B.食宿C.游览D.娱乐4.退休老爷爷旅游为了满足的需求是( )A.补偿性B.娱乐性C.发展性D.游览性答案 3.A 4.B解析在旅游六要素中,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
现代旅游的目的主要是娱乐性、消遣性。
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组织专家进行规划,全力打造以三峡大坝为核心的“大三峡旅游经济圈”,其辐射范围包括周边的湖北、重庆、湖南、贵州等省市。
这也是中国首次对一个区域的旅游经济进行国家级规划。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各组省市中,均与三峡大坝所在省级行政区直接相邻的是( )A.黔、渝、陇B.川、鄂、秦C.湘、桂、赣D.渝、皖、豫6.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①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②有利于减少我国的环境污染③抑制经济的发展④带动工业、商业、文化与相关行业的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5.D 6.D解析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境内,与湖北省相邻的省区是渝、皖、豫、赣、湘、陕;发展旅游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
2016年5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旅游日”。
全国各地围绕“旅游促进发展,旅游促进扶贫,旅游促进和平”的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利民惠民的系列活动,调动社会和企业各界力量参与其中,共邀广大公民共享各地旅游建设成果,深入体会全域旅游新内涵,提升旅游休闲意识,携手进入大众旅游新时代。
据此完成7、8题。
7.文化韵味浓厚、文化元素丰富的旅游项目,备受广大游客的欢迎。
下列关于旅游对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扩大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B.淡化了民族认同感C.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D.推进了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8.关于旅游业对社会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推动对外开放,有效地提高旅游地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程度B.旅游业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会进步C.旅游业会使旅游地的基础设施负担过重,导致当地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下降D.旅游业有助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对促进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答案7.B 8.C解析旅游与文化交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旅游活动促进了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的科技和文化交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扩大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强化了民族的认同感。
为适应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接待地区的基础设施会得以改进,生活服务设施和其他方便旅游者的设施也会有所增加,故合理的发展旅游业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方便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2016年6月5日是第45个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呵护环境质量,共建美丽家园。
因此,在旅游业的发展上,进一步倡导“绿色旅游”。
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对旅游促进环境改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广西漓江地区的环境治理,最大的动力是旅游业的发展B.环境污染罚款是旅游环境保护资金的主要来源C.旅游设施建设是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D.旅游规划开发中,必须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10.下列属于“绿色旅游”所倡导的行为是( )①携带自己的包,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②自驾车旅游,不乘坐旅游大巴③尽量减少使用洗涤剂,不乱丢电池④不吃野生动物,不购买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9.A 10.C解析漓江属著名旅游胜地,旅游业发达,可促进环境治理;旅游业收入是旅游环境保护资金的主要来源;旅游设施建设不属于旅游环境保护的内容,且若与环境关系处理不好,会使环境恶化;环境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规划开发应将环境效益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