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质人文情怀——贝多芬第四、第五交响曲乐章结构布局分析

气质人文情怀——贝多芬第四、第五交响曲乐章结构布局分析

961:76.
[2】张方.贝多芬音乐作品赏析 [M】.东方出版社,1
997:1 86.
[3】JOHNl・N・BURK.贝多芬的 命运和创作:卷下[M】.梁友梅.编译. 天同出版社印行.中华民国6 8年:
/’

41.
[4】邵义强.编译.贝多芬[M】.天 同出版社印行.中华民国75年:1 38.
作者简介: 赵亮.星海音乐学院基础部讲 师,主要从事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视唱练耳教学与研究
早期
l 792 lB02
中期
1803 一1816
笨3-8史响曲;费德里臭;第4和第 5蜘协:四重彝作品59.14、95;饲
摹毒鸣曲【到作品90)
18I

最后5首捆筝奏鸣曲:庄严肄撒:年 九之响曲:四重鼻作品127.j30—l”.
1 35
沉思和内墙.耀耐和崇高。
晚期
一1927
重复了一遍,最后还添加了一个结尾:第五交响曲末乐章 长大的尾奏构成扩大的奏鸣曲式,这些都共同体现出贝多
本文链接:/Periodical_hhzs201112006.aspx
时期 时间
两部交响曲都是四个乐章,贝多芬为了情感表达的需 要.第四交响曲第二乐章由更为抒情的慢板替代了传统的 行板.体现出浪漫的意图。但这慢板原是行板的延伸.两 部交响乐整体乐章布局基本相同,外部结构都大体遵循古 典主义交响曲传统的结构原则,所不同的是贝多芬将谐谑 曲取代了小步舞曲成为第三乐章.第四交响曲第三乐章遵 从保守的形式采用小步舞曲.但与第五交响曲一样具有谐 谑曲的性质:这一乐章速度欢快;主题的两个部分有着完 全不同的性格,集中体现了第一第二乐章激动和优美的对 比情绪:弦乐和管乐的交替形成了音色和节奏的对比:第 二乐段管乐单纯朴素的主题常被小提琴从弱到强的激烈滑
(广州量海音乐学院音乐基础部)
万方数据
蕾河之声YELJ_OW
I穹JVER OF
11幢SONG.201 1卑12期

气质人文情怀——贝多芬第四、第五交响曲乐章结构布局分 析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赵亮 星海音乐学院基础部 黄河之声 HUANG HE ZHI SHENG 2011(12)
曲的第一、二乐章是接着第三交响曲写于第四交响曲之前 的。由于耳疾的打击.也由于当时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第 五交响曲可以说是他与命运搏斗的决心:”我要扼住命运 的咽喉,它决不会完全摧毁我。”之后贝多芬和德来莎・伯 伦斯维克恋爱中的愉快明朗心情,促使贝多芬放下理性的 冲突,转而创作了感情相对欢快幽默的第四交响曲,反映 出他对生活、对爱情的向往。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贝 多芬的第四交响曲保存了这些在他一生中最明朗的日子的 香味。,,【¨虽然两首交响曲情绪差别很大,但相同地反映出 贝多芬对生命的热爱和执著。第四,第五交响曲乐章结构 布局如下:
题由一个全部弦乐器奏出的“命运” 四音动机构成,这个动机的手法简洁 有力.在全曲中以不同面貌反复出 现,这是该作品高于贝多芬其他作品 的最重要的整点。这一主题与小提琴 抒情风格的第二英雄主题持续展开斗 争.英雄主题在这斗争中历练和发 展.转化为具有无限力量和英雄气概 的音乐.但”命运”音型依然占据统 治的地位;变奏曲式在第二乐章的使 用则是第五交响曲有别于之前交响曲 的重要因素之一,抒情的第二乐章由 沉思的第一主题和刚毅英勇的第二主 题以及它们的变奏构成,弦乐和管乐 以及两个主题形成对比,变奏的创作 技巧将两个主题的多种因素经过逻辑 性的发展挖掘出各自的潜力。在尾声 里第一主题作了一个简单的开展,并 构成这部交响乐中心思想的重要转折 点.给最后的胜利作了铺垫。 与之前不同的是,第三乐章里厄 运似的“命运”音型转为人有目的有 意识的斗争。这乐章进一步体现了贝 多芬对谐谑曲的创造和贡献:整个乐 章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情绪冲突.第 一主题蕴含向前动力的上行前句与迟 疑不前的后句形成对比的双重性格。 第二主题是第一乐章命运主题的贯 穿.同音反复的张力以及之前乐章附 带而来的紧张性,与第一主题形成的 更鲜明对比构成矛盾的冲突。中段主 题不断地作对位模仿和层叠扩大.大 量切分造成的动力性形成戏剧性的效 果。这些都将表现为外在形象幽默滑 稽的谐谑曲,提高到了表现内在矛盾 冲突的戏剧性,这种升华从第三交响 曲已经开始。第四乐章的尾声是用第 一主题第二部分英雄主义的颂歌式变 体作为基础的.热情地歌颂了辉煌的 胜利。各乐章紧密的联系使贝多芬交 响曲作为一个严密的整体已经达到了 逻辑上的完美与统一。 通过音乐本体的分析.可见贝多 芬音乐对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的继承 和扩展,同时也可看到贝多芬作品中 所特有的精神内涵。贝多芬是社会剧 变的产儿.而他成熟时期的作品是1 8
立睡冒 日睫尉 研
觏:
气质人文情怀
——贝多芬第四,第五交响曲乐章结构布局分析
文\赵亮
贝多芬的交响曲创作总是呈现成对的英雄性与抒情性 的交替.他的第四和第五交响曲几乎在同一时间创作.两 首交响曲音乐性格迥然不同.却正好是他这一时期情感世 界这两个不同侧面的反映,因而形成显著的可比基础。通 过比较.可以对贝多芬最重要的音乐体裁交响曲以及他这 一时期的音乐特点进行窥探,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贝多芬音 乐所表现的个人及法国大革命那一历史时代的精神面貌, 探讨贝多芬音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贝多芬的一生,正好处于欧洲1 8世纪末至1 9世纪初 社会政治文化变革时期.史学上一般把他的创作分为三个 时期:
田黄暑可之声YELLow 万方数据
RIVER
OF”正SONG 2011年12冀11
黄泻签中国最具魅力的音乐艺术杂志
调:第一乐章序奏中的弱音演奏和小 调和弦的运用造成充满梦幻想象的气 氛.充满青春气息的呈示部第一主题 和纯朴牧歌风味的副部主题洋溢着生 命的欢乐;第二乐章第一主题的四度 音程和跳动的节奏贯穿整个乐章.弦 乐和管乐、副部主题旋律和伴奏的浓 淡明暗对比,以及富于表情的乐器演 奏,为整个乐章染上一层绚丽的浪漫 色彩;第三乐章使用了介于小步舞曲 和谐谑曲之间的特性乐章,音乐温和 委婉;第四乐章充满欢乐和青春的力 量.结尾中小提琴和大管的独奏与第 一乐章的序奏形成首尾呼应,浪漫的 色彩重温再现.音乐显得完满谐和。 这首交响曲被称为“浪漫交响曲”.通 过对现实生活美好事物的歌颂.解释 了他理想中的世界和积极进步的人生 观世界观。舒曼曾比喻它为“夹在两 个北国巨人间的希腊美女”。【4r两个北 国巨人”指的是第三和第五交响曲, 而第四交响曲夹在其中.更突显贝多 芬作品中少有的温柔浪漫特质的矜 贵,从中看出这时期贝多芬开始对自 我表现的浪漫主义观念的强调。 第五交响曲把时代的英雄主题, 个人与命运的抗争和奋斗凝聚其中. 表现了为争取幸福无畏的精神和英雄 气概,以及胜利信心和取得胜利后的 欢乐:为了体现这伟大的思想.贝多 芬以传统交响曲写作形式所没有的新 观点和原则来做安排:第五交响曲中 交响乐庞大的结构服从于一个核心思 想的有序发展,这个核心形成的动机 贯穿全曲,个别乐章中的对比和发展 部分严格地服从于内在思想发展的要 求,体现思想的丰富和深化的过程; 贝多芬还对展开段进行了扩充.更多 采用变奏和对位的手法,加强了戏剧 性和张力性.而各个乐章之间存在内 在的联系,使整个交响曲体现为统一 的整体.赋予了交响乐浑然一体的雄 伟气魄。 这些创新在第五交响曲中具体表 现为动机的贯穿、第二乐章变奏曲形 式的写法以及第三乐章谐谑曲所表现 出更深刻的戏剧性:第一乐章第一主
第一乐章:Adagio;AIlegro vivace(活泼的快板),奏鸣曲式
f第二乐章:Adagio(慢板),奏鸣曲式
_第三乐章:Menuetto:Allegro
“I (谐谑曲性质:复三部曲式)
第四乐章:Allegro,ma
nor
vivace(活泼的快板).小步舞曲
troppo(不过分的快板).奏呜曲式
笛I第二乐章:Andante ”●Fra bibliotekCOR
moto.(稍快的行板).双主题变奏曲
第四交响曲全曲极为均衡,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 ”幽静而可爱的第四交响曲其形体较其余的都要完全”.㈨被 德国人称为“协和之声”的b B大调,使管弦乐器能够自 在地演奏出柔和丰富的音色.音响的谐和营构了浪漫的基

第三乐章:Allegro(快板).谐谑曲:复三部曲式(直接进入 L-第四乐章J 第四乐章:Allegro(快板).扩张的奏呜曲式
t妻作品 6首弦乐嚼重鼻:前10首铜摹鼻
鸣曲:幂1和第2盔响曲
风格特点 以海顿、莫扎特为代袁的维也蚺古典主叉为继承并扩 展. 耳章和与世隔绝研影扩赶:作品的长虚增扫:个性和 反叛坩加;强调自我表现的茌晨主卫观念.
音打断.这些都突出了谐谑曲的戏剧性效果.显得幽默而 诙谐。 此外,这两部作品在篇幅上都比传统的交响曲有所扩 张: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序奏长达3 8小节,缓慢的速 度无形中又加长了音乐的篇幅:第三乐章差不多从头到尾
第四和第五交响曲于1
806“1
808年间写成,第五交响
芬对交响曲结构的又一创新.并使引子和尾声的地位得到 提高。这种独创性在第二交响曲已经出现。 7再者,两部作品各乐章多次出现力度层次大幅度起 伏,最突出的表现在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序奏、尾声遥相 呼应的两次渐强和第五交响曲第三乐章再现部末尾的渐 强。柏辽兹对第四交响曲尾声的渐强这样描述:“这一令 人惊讶的渐强是所有音乐作品中最精心设计的一段.除了 C小调(第五)交响曲中著名的谐谑曲末尾.你很难找到 同它媲美的例子。,,f 2】而节奏上频繁的变幻以及切分和休止 所造成的动力性,都构成了贝多芬音乐之前所未有的强烈 感染力量及戏剧性的因素。在配器方面贝多芬受大型器乐 曲的影响.空前地重视铜管,以及木管乐器的作用。这种 特质在第一交响曲中也已备之。 第四第五交响曲虽然有很多相同特点,但这两首交响 曲更让人注目的是两者存在的风格差异,正好反映出贝多 芬中期风格特征的成熟:第四交响乐堪称贝多芬九部交响 乐中最保守的一首,但它散发的浪漫气息也是九首交响曲 中最为浓重的一首;第五交响曲拥有现实理性的音乐性 格,也有着更多更重要的贝多芬第二时期的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