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防护的培训ppt
-
4、HIV职业暴露的处置
(3)用药时间 暴露后预防性用药的开始时间越早越好,最 好在意外事故发生后1~2小时内用药。在高 危的职业暴露后若未能在1~2小时内及时用 药者,暴露后1~2周仍应该给予预防性用药。
-
4、HIV职业暴露的处置
(4)暴露后随访 在暴露后的1、2、3、6月时对HIV抗体进行 监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 观察和记录HIV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
3、梅毒职业暴露的处置
(1)立刻局部处理,报告部门负责人(医生报 告科主任;护士、工勤人员报告护士长)、感染 办。 (2)使用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单次肌内注射。 (3)青霉素过敏:每次口服多西环素(强力霉 素)100mg,每天2次, 连续服用14天。 (4)在暴露后3个月时追踪检查梅毒抗体。
-
4、HIV职业暴露的处置
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发生艾滋病病毒 (HIV)职业暴露后,应立刻进行局部处理, 立刻报告部门负责人(医生报告科主任;护 士、工勤人员报告护士长)、感染办,在感 染管理专职人员指导下向CDC专家咨询,确 定是否需要预防用药及怎样用药。
-
4、HIV职业暴露的处置
(1)基本用药方案,用于轻度低危暴露。两种逆转 录酶抑制剂双汰芝,每次1片,每天2次,连续服用 28天。 (2)强化用药方案,用于严重暴露。两种逆转录酶抑 制剂双汰芝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佳息患。双汰芝服 法同上;佳息患服法:成人800mg q8h,空腹时服 用,连续服用28天。
加之急于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操技能, 发生各种针刺伤的机会可能更多。
-
职业暴露的防护
1、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处置流程 2、防控措施
-
职业暴露的防护
-
医务人员职业人暴露报告及处置流程
-
医务人员职业人暴露报告及处置流程
局部处理
1、锐器伤 皮肤:用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 伤口: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 伤处的血液,再用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 口的局部挤压; 消毒并包扎: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 如75%的酒精或者0.5%的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
职业暴露的防护
1980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人类已 经消灭了天花。许多曾经严重危害人 类生命健康的传染病如鼠疫、霍乱、 伤寒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控制, 医务人员逐渐放松了对传染病的防范。
-
职业暴露的防护
事实上,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但传 染病未被消灭,而且又相继出现了不下30 种新传染病,加之过去已控制的老传染病 再度卷土重来。
-
2015年我院职业暴露共发生4例: 其中2例乙肝:1例针刺伤,在清洗器械时被针刺伤。
1例做手术血液 溅到眼睛。 1例乙丙肝:护士在拔针时被针刺伤。 1例暴露源不确定:护工在处理针头时被刺伤。
-
-
-
-
-
-
-
局部处理:
2、粘膜暴露 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粘膜,直 至冲洗干净。
-
(二)防控措施 1、乙肝职业暴露的处置 2、丙肝职业暴露的处置 3、梅毒职业暴露的处置 4、HIV职业暴露的处置
-
1、乙肝职业暴露的处置
(1)立刻局部处理,报告部门负责人(医生 报告科主任;护士、工勤人员报告护士长)、 感染办。 (2)立即为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开具乙 肝两对半检查单;若患者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 未知,也应立即给患者开具检查单。
-
1、乙肝职业暴露的处置
(3)患者HBsAg(+),医务人员立即注射 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首次在暴 露后24小时内注射HBIG 200U;第二次在4周 后注射HBIG 200U。 (4)若暴露者抗-HBs呈阴性,则应在注射 HBIG的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 (5)随访时间:在3个月和6个月时对暴露者 进行HBsAg的血清学随访。
-
2、丙肝职业暴露的处置
(1)立刻局部处理,报告部门负责人(医生报 告科主任;护士、工勤人员报告护士长)、感染 办。 (2)立即为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开具丙肝 检查单;若患者丙肝检测结果未知,也应立即给 患者开具检查单。
-
2、丙肝职业暴露的处置
(3)患者抗-HCV(+):发生职业暴露的 医务人员抗-HCV(—),暴露后3个月、6 个月应检查抗-HCV、ALT,并根据复查结 果进行相应抗病毒治疗。
与病人密切接触的医务人员的职业安 全问题面临严峻的局面。
-
职业暴露的防护
临床医务人员对新传染病缺乏认知,更重要的 是常常丧失警惕性。同时,作为传染源,他们 又可引起医务人员和病人的医院内感染暴发, 如2003年的SARS事件。
-
职业暴露的防护
医学实习生与医务人员的处境一样,一旦 进入临床就处于职业暴露的危险中。 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技术不熟练,经验 不足,心理紧张。
职业暴露的防护岗前培训
云南肾脏病医院 感染办 二O一五年七月
-
职业暴露的防护
定义: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以及有关工作人员 在从事临床医疗及相关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梅毒等血源性传染病感染 者或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 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 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