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江苏省南京十三中、中华中学、金陵中学等十六校高三5月联考
语文试卷
★祝考试顺利★
(解析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常人的意念中,时间是____的,我们人人都有一颗听时心。
我们早已习惯于过去、现在、未来一维延伸的秩序,感受冬去春来、阴惨阳舒的四季流变,____于日月相替、朝昏相参的生命过程。
正因这种意念____,所以人们很容易被时间所驱使、所碾压,成为时间的奴隶。
A. 无可置辩徘徊根深蒂固
B. 无可置疑徘徊坚如磐石
C. 无可置辩徜徉坚如磐石
D. 无可置疑徜徉根深蒂固
【答案】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
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无可置辩:没有什么可以争辩的,表示确凿无疑。
无可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语境应该是讲“时间是不需要怀疑的”,选用“无可置疑”。
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徜徉:彷徨,心神不宁,陶醉于某事物当中。
结合“日月相替、朝昏相参的生命过程”分析,选用“徜徉”。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坚如磐石:像大石头一样坚固,比喻不可动摇。
形容意念坚定的,选用“根深蒂固”。
故选D。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这优美自由的心灵找到一种最适宜表现他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书法中的行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超妙的艺术,只有晋人萧散超脱的心灵,才能心手相印,登峰造极。
①全在于下笔时点画自如②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
③行草艺术纯系一片神机,无法而有法④从头至尾,一气呵成
⑤一点一拂皆有情趣⑥又如庖丁之中肯綮,神行于虚真
A. ③④①⑤②⑥
B. ③①⑤④②⑥
C. ①④②⑥⑤③
D. ④①⑤②⑥③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结合前面的“行草”及六句内容分析,③为领起句,紧承上文;①承③,后文阐释①的“点画”;
②是对④的进一步说明,结合“如”“又如”分析,②在⑥前面。
综合分析,B项正确。
故选B。
3.下列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B.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C.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D.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答案】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A项,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为比喻修辞。
B项,深秋时节的密雨,象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
为比喻修辞。
C项,东风又施行着无情的心计,娇艳的红花被它吹落了满地。
为拟人手法。
D项,中秋月色,有如浩浩江水,一泻千里;半夜潮声,仿佛十万军马,奔腾前进。
为比喻修辞。
故选C。
4.下列与“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以现在为渊源”一句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 一拉动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
B. 现在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坦然面对未来。
C. 一个时代的思潮,不单纯只由这个时代而产生。
D.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已经发生的就让它过去。
【答案】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语句内涵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分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