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基础分析论文

法律基础分析论文

法律基础分析论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教育论文》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教育部分存在的问题1教师教学方式。

在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进行讲述的过程,往往以教师单方面的授课为主要方式,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加之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不深,思想上不够重视,经常有逃课或不认真听讲的情况发生,课堂效率较低,学生们往往都是在老师的灌输下被动地接受法律知识,而不是自己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2课程设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在2021年课程改革之前是分开的两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但是在两门课程合二为一之后,由于将“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排在“法律基础”之前,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往往习惯于把教学重点放在教材的前半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上,而忽视了有关法律知识的教学,教师的不重视就导致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忽视,甚至是无视。

除此之外,教材中有关“法律基础”部分的知识编写不够精确、概念含糊不清,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再者,整本教材通篇采用文字形式进行编写,理论概念性较强,知识分布过于紧密,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劳感。

二、改善法律教育部分存在的问题的措施1.教材改革1保障教材编写的严肃性。

2增强法律部分教材的趣味性。

3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平衡性。

2.教学改革1完善我国大学生法律素养教学的机制。

根据我国目前法律教育发展现状,建立起一个从小学开始至初中、高中、大学的完善而衔接有效地法律教学体系,从小就开始培养学生一种法律意识,真正地体会到法律学习的重要性,自觉地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2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对授课老师进行培训。

加强大学生法律素养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授课者的法律素养。

目前,高校中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师可能会出现知识断层的现象,由于他们往往自身并不是法律专业出身,对于我国法律制度、法律变革也不甚了解,因此,高校就需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随时更新他们的法律知识体系。

3活跃课堂气氛,改革授课方式。

传统的法律授课方式往往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难以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课堂效率较低。

因此,授课老师应当在法律素养的课堂中充当引导者而不是决策者的形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法律基础课教学和思想道德修养改革》摘要: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贯彻党和国家的各种政策和措施,从授课内容的专题化、专题的意识形态观点、专题内容的学科角度、专题的理论密切联系实际问题、专题的深度和广度、专题内容的连续性、专题反映的教育思想及专题与课本内容如何协调等方面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专题化教学高校开设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近十年来,在教学的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针对这门课的改革和创新显得越来越迫切。

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愿与其他教育工作者磋商。

1授课内容的专题化所谓专题,《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专门研究或讨论的题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行专题化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

如何实施?效果如何?这都有待于教学实践的继续探索和及时检验。

笔者认为,这门课的专题应该宽泛化,即每一专题可以包含许多选题,并且以课本内容为依托重新规划,分出几个大的专题。

这种划分的优点是授课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改变目前内容的零碎化。

笔者认为,应该划出至少8个专题的内容:一,正确认识和对待大学新阶段;二,培养大学生远大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三,坚持爱国主义的中国精神;四,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五,传承优良道德传统,注重道德实践;六,学习法律基础,树立宪法权威;七,树立法治理念,坚持依法治国;八,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塑造完善人格。

这8个方面的内容,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法学等基本的学科理论,为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

这8个专题,无论研究的对象、研究的范围、研究的领域都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密切。

我们应尽力从多方位、多学科、多角度开展教育工作,保证教育工作的质量,实现教育目的。

2专题内容要体现主流意识形态观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

意识形态领域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可动摇。

信仰是人们的精神支柱,没有信仰就没有精神依托。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

马克思主义已成为我党和我国人民的唯一信仰。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密切和加深,各种错误思潮正侵蚀青年学生们的头脑,腐蚀他们的灵魂,导致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这一信仰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甚至没有信仰或有错误信仰,或者正确信仰受到威胁。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挑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战场。

教学内容中,每一专题都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而不应当存在模糊甚至错误的思想观念。

那么,这门课的教学如何坚持和宣传马克思主义?首先,我们要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

有些教育工作者本身就没有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这不得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次,要与中国的社会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科学的理论内化为人们的思想观念。

同时,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我们要批判错误的社会思潮,人们正确的思想观念总是在同错误的思想观念的斗争中形成的。

社会无非存在三种意识形态:旧的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新的意识形态。

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复杂。

虽然人们可以有不同的思想观念,但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主导地位。

意识形态是思想的问题,也是政治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这是坚定不移的。

3专题内容要反映一定的学科角度每一种社会存在都可以从不同的学科进行理论上的研究。

比如,我们制定宪法,宪法的政治意义在于把人类社会的民主制度法律化,说明人类社会如何走向公民社会,阐述公民、国家、社会的建立,即国家与公民如何分配权利。

宪法的法律意义,说明宪法具有国家强制力。

它是治国的一种手段,是国家法治的基石。

诸如此类。

每一专题都会有多个选题,每一选题都可以选择不同的学科角度。

哪个学科角度更符合我们的教学实际?这是我们必须认真加以研究、探索的。

社会发展变化太快,教学必须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

专题教学要有一定学科理论,不可漫无边际地理论拼凑。

4专题应体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特征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一大特色。

没有实际的思想教育是空洞的说教。

在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社会问题变化多样,人们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变化迅速。

怎样联系实际才是我们的重点呢?笔者认为,必须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最好是刚刚发生的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要突出、典型,而且影响比较大。

现实问题可能反映我们的工作在许多方面是错误的。

比如,农民种植蔬菜,有时会供过于求,有时会供不应求。

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一方面可能是我们农民的个人问题,另一方面反映出政府的工作存在失误———没有及时给农民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正确的指导,致使种植带有盲目性。

当然,也可能由于自然灾害。

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总有主要原因。

总体看,政府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

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求我们对现实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判断,通过现象找出事物本质,对以后的工作起到警示的作用。

在此例中,我们使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等。

我们找到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为今后改进工作提供了依据。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这些社会问题还可以成为判断政府是否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评价政府政绩的一项指标。

再如,社会道德问题。

道德问题自古以来就存在,但现实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这就要求我们选择和划分专题时要把一般的道德问题与现实突出的社会道德问题区别开来。

当下中国政府采取的惩治腐败问题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就是我们需要迫切关注的社会问题。

总之,关注具有一定代表性、时间性、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社会问题是设计好专题的重要因素。

5专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专题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要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以往课程的理论体系是讲理论、列举实例去说明理论的正确。

但是,当前的专题教学就大不同。

如何把握深度和广度呢?笔者认为,专题的内容既要符合课本内容的基本要求,又要抓住课程内容的主题思想,以此为基础来进行专题的深度和广度的扩展。

比如,大学生的人生价值,我们可以从多方面选择专题:其一,人生价值与生命的意义;其二,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其三,大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等等。

这些问题都可能与人生价值关系密切,那么,选择哪些内容既符合我们的实际需要又理论结合实际最密切呢?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专题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其他方面的要求,比如,专题的内容涉及的理论渊源、学术争议的程度、现状、发展前景、意义等。

专题的深度和广度是我们专题教学的核心内容,掌握它们,意义非凡。

6专题内容应有一定的连续性思想修养本身就是思想意识和观念的一种修养过程。

虽然,我们把这门课程分为几个专题,但是,我们一定不要孤立地对待每个专题。

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法制意识的教育。

无论哪个专题,我们都是希望每个学生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虽然人生不平凡,但是,我们都要对社会、家庭、国家负起责任。

遵守社会秩序,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每一专题阐述的内容不同,但目的都一样。

所以,专题之间互相联系,有时互相贯通。

第一专题的内容:青年学子进入大学,是人生里程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是人生新的认识过程、实践过程、规划过程。

第二专题的内容:大学是以培养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为目标,没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和人生的航标,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第三专题的内容:坚持爱国主义的中国精神,爱国主义是一个人对祖国的一种情感,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自己?祖国的存在和稳定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个人与祖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爱国主义在今天具有新的内容和含义。

第四专题的内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祖国的繁荣昌盛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每个人的人生与祖国的命运相连。

第五专题的内容:弘扬优良道德传统,注重道德实践。

我们的祖国历史上崇尚以德治国,今天,我们虽然将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的方略,但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以德治国仍然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第六专题的内容:学习法律基础,树立宪法权威。

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

第七专题的内容:树立法治理念,坚持依法治国。

法治理念应深入人心,依法治国单靠国家的强制执行不行,需要每个公民的自觉遵守才能实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