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目的】观察不同的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原理】回苏灵为中枢兴奋药【材料】小鼠3只,体重18~22g,同一性别。
0.04%回苏灵溶液【方法与步骤】动物称重,标记。
每鼠给药剂量均为8mg/kg。
甲鼠灌胃给药,乙鼠皮下注射,丙鼠则为腹腔注射。
仔细观察动物反应,记录下各鼠的潜伏期和最终结果。
【结果处理】将上述观察到的结果填入下表2-4,并结合全班的试验结果,比较三种给药途与药物反应的出现时间和作用程度,最好能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三肝脏功能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目的】观察肝脏病理功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原理】四氯化碳是一种肝脏毒药,其中毒动物常被作为中毒性肝炎的动物模型,用于筛选保肝药物。
【材料】小鼠2只,四氯化碳原液,0.36%戊巴比妥钠。
【方法与步骤】1.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2只小鼠,在试验前24h,分别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原液和生理盐水0.1ml/只。
2.2只小鼠分别ip戊巴比妥钠30ml/kg。
3.观察动物的翻正反射消失情况,记录药物作用的潜伏期和持续时间。
4.试验结束后,解剖小鼠,比较2只小鼠的肝脏外观有何不同。
【结果处理】将上述观察到的结果填入下表2-5,并结合全班的试验结果,比较不同肝脏状态对药物作用影响,最好能进行分析。
实验四药物的抗电惊厥作用【目的】观察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对电惊厥的保护作用。
【原理】以一强电流刺激小鼠头颅可引起全身强直性惊厥,若药物预防强直性惊厥发生,可初步推测该药有抗癫痫大发作的作用。
【材料】小鼠3-4,体重18~22g,雌雄不限。
钟罩、天平、注射器,药理生理多用仪。
0.5%苯妥英钠溶液,0.5%苯巴比妥钠溶液。
【方法与步骤】1.调机:将药理生理多用仪的刺激方式旋钮置于“单次”位置,“A”频率置于“8Hz”,后面板上的开关拨向“电惊厥”一边,电压调至最大。
2.将输出线前端的两鳄鱼夹用生理盐水浸湿,分别夹在小鼠的两耳上,接通电源,按下“启动”旋钮,即可使小鼠产生前肢屈曲,后肢伸直的强直惊厥(如未产生强直惊厥,可将“频率”旋钮拨到“4Hz”试之,另换小鼠)。
3.选择3只典型强直惊厥小鼠,称重标记。
分别腹腔注射0.5%苯妥英钠75mg/kg(即0.15ml)、0.5%苯巴比妥钠(即0.15ml)及生理盐水0.15ml/10g。
4.给药后40分钟,再以各鼠的原惊厥阀值给予刺激,观察并记录各鼠是否出现挣扎反应或强直惊厥。
【结果处理】收集全实验数据填入表3-4,并进行统计学。
【注意事项】1.引起惊厥的刺激电流参数因动物的个体差异,须通过恶言而测得,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死亡。
2.夹住两鼠耳的鳄鱼夹严防短路,以免引起刺激器的损坏。
3.动物惊厥可分为五各时期:潜伏期、僵直伸直期、僵直屈曲期、阵挛期以及恢复期。
【思考题】试从用药后动物活动改变轻快及电刺激后的反应,比较苯巴比妥钠与苯妥英钠作用的异同。
实验五苯巴比妥钠的抗惊厥作用【实验目的】学习动物惊厥模型的复制方法;观察大剂量尼可刹米的中毒反应;掌握苯巴比妥钠的抗惊厥作用。
【实验原理】尼可刹米(nikethamide)为常用的呼吸中枢兴奋药。
主要作用是直接兴奋延脑呼吸中枢,对大脑皮层、血管运动中枢和脊髓也有兴奋作用。
过大剂量可引起惊厥,继而发生中枢抑制而死亡。
苯巴比妥钠(phenobarbital sodium)是一种普遍性中枢抑制药,具有良好的抗惊厥作用。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18~22g,雌雄不拘。
【实验器材】小动物电子秤,小鼠鼠笼,lml注射器3支。
【实验药品】5%尼可刹米,0.8%苯巴比妥钠,生理盐水【实验方法】1.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0只,称重,调用DAS ver1.0软件的“完全随机”模块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0.8%苯巴比妥钠80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
3.15min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5%尼可刹米750mg/kg,连续观察20min,详细记录两组小鼠的反应情况。
【实验结果】以出现阵发性抽搐视为惊厥发生的特征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动物各个体撞笼出现时间、惊厥出现时间和死亡时间。
给药20min后,清点两组的惊厥动物数和死亡动物数,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并计算惊厥百分率和死亡百分率。
N 惊厥动物数惊厥百分率死亡动物数死亡百分率对照组实验组【注意事项】l.注意观察小鼠给药后的反应,如出现竖尾、洗脸、猛烈地奔跑、撞笼、跳跃等反应即为惊厥前兆。
2.腹腔注射部位要准确,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思考题】简述苯巴比妥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实验六药物的镇痛作用【目的】了解用热板法筛选镇痛药并比较药物镇痛效价的方法。
【原理】各种伤害如热刺激引起的疼痛性刺激通过感觉纤维传入脊髓,最后到达大脑皮层感觉区而引起的疼痛。
中枢性镇痛药(如吗啡等)和外周性镇痛(如水杨酸),通过痛感觉中枢整合作用以及抑制或减少痛觉得传入而达到镇痛作用。
中枢性镇痛药的镇痛作用较易在动物实验中加以证实,但某些外周性镇痛药如水杨酸类的镇痛作用不易测定。
【材料】小鼠3~4只,体重18~22g,雌性。
电热板、鼠笼、天平、注射器、针头、烧杯。
0.1%盐酸吗啡溶液,4%水杨酸钠溶液,生理盐水。
【方法与步骤】1.动物选择将热板温度调节至55±0.5℃,置小鼠于热板上,测定各小鼠的正常痛反应时间,共测2次,每次间隔5分钟,以平均值不超过30秒为合格,共选出3只小鼠。
2.给药给甲鼠腹腔注射0.1%盐酸吗啡15mg/kg;乙鼠腹腔注射4%水杨酸钠600mg/kg。
3.给药后15、30、45、60分钟分别测定痛反应时间1次。
如小鼠在热板上60秒无痛反应,按60秒计算。
4.按下列公式计算痛阀提高百分率。
用药后痛反应时间-用药前痛反应时间痛阀提高百分率= 用药前痛反应时间×100%(如用药后痛反应时间减去用药前痛反应时间为负数,则以零计算)【结果处理】按图3-3和表3-7记录实验结果。
15 30 45 60图3-3吗啡和水杨酸钠的痛阀提高百分率坐标图【思考题】联系以上吗啡和水杨酸钠的镇痛实验结果讨论两类镇痛药的作用和反应。
实验七氯丙嗪的安定作用【目的】观察氯丙嗪对小鼠激怒反应的影响【原理】小鼠足部持续受到一定强度电刺激后可出现激怒行为,即逃避,吱吱叫,格斗,对峙,互咬。
用抗精神病药后可抑制此种激怒状态。
【材料】雄性小鼠4只,体重20~24g,异笼喂养。
药理生理多用仪附刺激盒、注射器、针头、天平。
0.08%盐酸氯丙嗪溶液。
【方法与步骤】1.调节刺激器刺激参数为:工作状态—激怒;输出电压—最小;刺激方式—连续B;时间—1秒;频率—8Hz。
把交流电压输出线插入后面板的“交流电压输出”插座中,另一端的两个鳄鱼夹分别在附件盒的红、黑接线柱上。
2.选择激怒的小鼠:放2只雄性异笼小鼠于附件盒内。
接通电源,调节交流电压输出强度,逐渐由小增大,直至小鼠出现激怒反应为止。
如小鼠不互相撕咬,则弃去。
选二对有明显激怒反应的小鼠,记录阀电压3.一对腹腔注射0.08%盐酸氯丙嗪8mg/kg,另一对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4.给药后20分钟,分别再以给药前的阀值电压进行刺激,观察二对小鼠给药前后的反应差异。
【注意事项】1.再3分钟内每对鼠典型格斗部少于3次者选作实验。
给药后以原刺激参数刺激,典型格斗少于3次者称抑制。
2.刺激盒应保持干燥,随时擦净小鼠尿液和粪便,以免引起短路,影响正常电压输出,3.出现典型格斗反应后应立即关闭电源,取出刺激盒中小鼠时应仔细检查有无电压输出,以免发生意外。
【思考题】试从上述结果讨论氯丙嗪的安定作用特点与用途。
实验八有机磷农药中毒及解救【目的】观察有机磷药物中毒的症状及血液胆碱酯酶的抑制情况。
根据阿托品和碘解磷定对有机磷中毒的解救效果,初步分析两药的解毒机制。
【材料】家兔2只,体重2.0~2.5kg,雌雄不限。
兔固定箱、注射器、测瞳尺、酒精棉球、干棉球。
5%敌百虫液、0.1%硫酸阿托品、2.5%碘解磷定。
【方法与步骤】1.取家兔2只,称其体重,固定于兔箱中,观察并记录下列指标:呼吸频率与幅度、瞳孔大小、唾液分泌、尿粪排泄及有无及震颤。
2.用酒精棉球涂擦兔耳,使耳缘静脉扩张,按120mg/kg耳缘注射5%敌百虫。
观察上述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待中毒症状明显时,记录各症状,如敌百虫20~25分钟后中毒症状出现或不明显,再追加1/3剂量。
3.立即给其中一只家兔耳缘静脉注射0.1%硫酸阿托品4.0kg/mg,另一只静脉注射2.5%碘解磷定50mg/kg,观察两兔中毒症状是否减轻,待中毒症状明显减轻,记录以上各指标,如给药后中毒症状未见明显减轻,可再按初步剂量的1/3追加。
【结果处理】将各种结果按表4-2格式记录,并进行分析对比。
【注意事项】1.敌百虫可通过皮肤吸收,手接触药物后应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切勿用肥皂,因敌百虫在碱性环境中可转变为毒性更强的敌敌畏。
2.为防止导管在灌胃时误入气管内,灌药前可将导管插入水中进行检验,此时不应有气泡产生,否则应拔出重插。
3.灌完农药后,应立即注入少量清水使残留在导管内的农药全部进入胃中。
然后先抽出导管,再取下开口器,以防导管被咬断。
【思考题】1.有机磷酸酯类农药急性中毒的症状有哪些?1.有机磷酸酯类农药急性中毒的抢救措施有哪些?实验九强心苷对离体蛙心的作用【目的】学习八木-Hartung离体蛙心灌注方法。
【材料】蛙或蟾蜍2只,体重70g以上,雌雄部限。
手术器械。
毁髓针、蛙板、八木-Hartung蛙心插管、蛙心夹、描记装置、烧杯、注射器、滴管。
5%洋地黄。
任氏液、低钙任氏液。
【方法也步骤】1.取蛙或蟾蜍1只,用毁髓针捣毁脑及脑髓,抑位固定在蛙板上。
依次剪开胸前区皮肤,胸骨和心包膜,充分暴露心脏。
2.在左右主动脉下穿两线,然后将心尖翻向头侧;暴露出静脉窦和后腔静脉。
小心分离两侧肝脏与肝间的韧带,游离后腔静脉后,在其下面穿一线,在穿线处的下方剪一小口,盛有任氏液的静脉插管从此处插入,用线结扎固定,立即用任氏液从静脉插管冲洗心脏,洗净余血。
3.翻正心脏,在左主动脉远端剪口,向心脏方向插入动脉插管,入灌流液从动脉插管流出通畅,则用预置的一根线连同右主动脉一起将动脉插管扎紧,用剪刀将心脏从周围组织中游离出来,调整好方向、角度、将动、静脉插管固定在一起。
用主动脉下另一丝线结扎除主动脉和后腔静脉以外的所有血管。
制成蛙心标本。
4.用任氏液反复冲洗心脏,直至动脉流出无色为止。
调节静脉插管液面约1.5~2cm左右,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液面高度应保持不变。
用蛙心夹夹住心尖,连接好记录装置。
5.描记一段正常曲线,观察心脏收缩幅度、心率、心输出量。
然后按下列步骤试验:(1)换入低钙任氏液,待收缩明显减弱后描记曲线,观察上述指标。
(2)向静脉管内加5%洋地黄1~2滴,作用明显后,观察记录各项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