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编制的格式要求
教案是指教师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为每一个知识点(群)编制的教学方案,它应该吸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期更适合不同层次和专业学生的要求。
教案是授课教师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重要体现,它反映了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水平、教学思路、教学经验,这也是为什么同样的一个问题,由不同的教师来讲授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之所在。
为此,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制定出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教案绝不是教材的拷贝,也不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更不是“电子教案”所能替代的,这些仅能算作是讲稿。
一、教案编制的要求
1、教案的编制主要按课时进行,可以一个教学内容(单元)或一次课(2-3学时)编制一个教案。
2、针对不同班级及不同层次的学生,教案要有所区别。
3、教案设计的详细与否,可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年青教师的教案,第一次开课教师的教案必须详细写,教案应含有必要的图、表、板书设计等。
4、提倡写出有自己风格、特点的教案。
二、教案编制格式的说明(教案编制格式见附页)
授课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
授课时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授课班级:
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等)
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目标一般说应包含知识、能力和情感三方面内容,教学要求是指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等层次)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为了达到确定的教学目的而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教学难点,是就学生的接受情况而言的,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能理解或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即可确定为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演示、辩论、讲练结合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录像带、挂图、幻灯片等)
教时安排: (本章节或主题授课所需的教时数)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教学过程:(体现教学步骤,包括时间分配和教学内容教学进程)
这一部分是授课的重点,因课程和不同的教师教法各异。
应包括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等环节。
这一部分的编写要做到教学步骤、内容纲要和教法设计相结合,不仅便于教师自己课堂教学,也便于别人(甚至外行)亦能通过阅读教案而了解到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活动情况和本堂课讲授的内容要点。
建议包括三方面内容:
1、引言
导入新课,注意本次授课与上次课的内容衔接
2、阐述、分析、推导等
突出教学内容要点,采用的教学方法等,要求简明扼要,若有与教材中相同的文字、表格、例题等不要在教案上照抄,可注明教材页码。
3、总结
主要是本堂课的要点归纳,应写出结论性的文字。
作业布置:(含思考题、讨论题)
教学后记(课后反思):(因为教学后记是教案实施效果追记,课前还不能打印,只能课后用笔手写)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教案范例1
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观察生物与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大量图片的展示以及对各种生命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三、教学难点
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物质,而不是直接从外界获取。
2、植物的呼吸,也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并不是所有的生物在呼吸都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四、教学过程
(一)引言
放一段视频。
提问:什么是生物学?
学生阅读P2文字,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观察法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种基本方法。
观察有时需要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如: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摄像机等,这些仪器设备对我们的观察有什么意义?
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应做什么?有什么样的要求?
在观察结束后,我们应如何处理观察结果?
(二)生物的特征
提问:以你所拥有的知识来说说,什么是生物?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
生物必须具有刚才你们提到的这些特征,如:需要营养、需要呼吸、能生长和繁殖等,但它们获取营养、呼吸等方式是否完全一样呢?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这些生物所表现出来的生命特征是怎样的?
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并回答教师提问:
图片一:
动物包括我们人类是从哪里获取食物的?
植物是否也能从外界获取食物?
植物是通过怎样的过程来获取营养物质的?
图片二:
通常我们说的呼吸,是指什么?
鲸是从哪里获得氧气的?生活在水中的鱼是从哪里获得氧气的?
植物是否有呼吸?植物在呼吸的过程中,吸入的是什么,呼出的是什么?
是否是所有的生物在呼吸时都需要吸入氧气呢?
教师总结:
所有的生物都需要呼吸,但不是所有的生物在呼吸时都吸入氧气,如:无氧呼吸的乳酸菌。
植物在呼吸过程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吸入、呼出的气体刚好相反。
图片三:
人是通过哪几种途径排出废物的?
植物是以什么方式排出废物的?
图片四:
斑马和狮子是如何感知外界的刺激的,同时做出了怎样的反应?这种反应对狮子和斑马意味着什么?
含羞草在人碰触它时,做出了怎样的反应?
图片五:
生物在诞生之后,就开始不断地生长,生物个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就是生物的生长。
生物个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要进入繁殖。
每个个体生物的生命都不可能永存,生命的延续靠的是繁殖,生物都是通过繁殖来使种族延续。
如:鸟类的繁殖。
教师总结:
生物区别于非生物,是因为生物都需要营养、需要呼吸、需要排出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
除此以外,还需要说明,请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除病毒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
(三)课堂总结
请同学记忆生物这六个特征。
做课后练习题:
机器人和钟乳石为什么不属于生物?
珊瑚和珊瑚虫之间是怎样关系?珊瑚为什么不属于生物?珊瑚虫为什么喜欢呆在温暖的浅水区域?
(四)课后反思(教学后记)
范例2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
1、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生物和非生物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
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