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损伤的诊断
内旋等引起半月板的“矛
盾运动”
半月板自身的改变:如囊肿,畸形
临床表现
青壮年 疼痛与肿胀:一般发生在伤侧
弹响、交锁、打软腿、伸直或屈曲受限、
膝无力、膝不稳感等。
体征:肿胀、伤侧关节间隙压痛、特殊试
验(过伸过屈、麦氏征等)
特殊试验
过伸过屈
麦氏征:又称Mc-Marray征
其它,如Apley研磨试验
影 像 学
X线及CT:了解骨性结构情况,对半月
板诊断无意义
B超:诊断困难 关节造影:现在少用 MRI:目前诊断半月板损伤的影像学金
标准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1像 T2像 质子密度像 压脂像 正常半月板的MRI表现 正确辨别前角、后角、内侧、外侧
半月板损伤的诊断
山东省立医院关节外科
李 伟
主要内容
解剖学(Anatomy)
发病机制(Pathogenesis)
临床表现(Clinical
Findings) 影像学表现(Imageology)
解剖学(Anatomy)
半月板(Meniscus):
纤维软骨
纤维环形和横向排列
环形纤维:占大部,维持形状
短Tau反转恢复法) 在T2像的基础上将脂肪由高信号压为低信号 特征性标志:液体(水)仍为高信号(亮的、 白色) ,而脂肪信号变为低信号(暗的、黑 色)
正常膝关节各个结构的信号强度
T1 脂肪 肌肉 韧带 半月板 软骨下骨 皮质骨 骨髓 软骨 滑液 高 中 低 低 低 低 高 中 低 T2 高 中 低 低 低 低 高 中低 高 质子密度 高 中 低 低 低 低 高 中高 低 压脂 低 中 低 低 低 低 低 低 高
T2像
长TR:一般≥1500ms 长TE: 80~120ms 特征性标志:液体(水) 为高信号(亮的、白色)
质子密度像
长TR:一般≥1500ms 短TE: 15~30ms 特征性标志:液体(水)为中等信号(亮的、 白色) ,介于高低信号之间
压脂像(STIR, short tau inversion recovery,
侧方与关节囊通过短纤维相连,但与腓侧副
韧带间有腘肌腱隔开 Humphry韧带、Wrisberg韧带(板股韧 带):大多数LM从后角发出一小的韧带, 固定于股骨内侧髁外侧面,此韧带经过PCL 前面或后面,若位于前面就称Humphry韧带, 若位于后面就称Wrisberg韧带
Mü ller分区(三区):
解剖学(Anatomy)
内侧半月板(Medial Meniscus,MM):
环形软骨 前角比后角宽 疏松附着于关节囊,胫侧副韧带处紧密连接 膝横韧带:内外侧半月板前角之间的连接
纤维
解剖学(Anatomy)
外侧半月板(Lateral Meniscus, LM):
2/3环形软骨 前角、体部、后角宽度相近
半月板损伤的分类
水平裂 垂直撕裂 斜行撕裂 纵行撕裂 放射状撕裂 桶柄状撕裂 鹦鹉嘴样撕裂 半月板关节囊分离
盘状半月板(Discoid Meniscus)
又称盘状软骨 增宽 增大 增厚 5mm层厚扫描,≥3个层面显示前后 角相连
膝关节MRI常用扫描断面
矢状面 冠状面 横断面:诊断半月板损伤少用
矢 状 面
冠状面
半月板损伤的分级
0级:normal I级:孤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圆或
圆形高信号影,无关
节面接触 I I级:水平、线性高信号,延伸至关节 囊缘,但未达上下关节面缘 I I I级:高信号达上或下关节面
特征性信号
脂肪:除压脂像外均为高信号(片子上表现为
白色、亮的部分)
特征性信号
水:
T1像为低信号(暗的、黑色部分)
T2像为高信号(亮的、白色部分)
压脂像为高信号(亮的、白色部分)
T1像
短TR(time of repetition,重 复时间): 400~600ms 短TE(time of echo,回波时 间): 15~30ms 特征性标志:液体(水) 为低信号(暗的、黑色)
横向纤维:连接半月板内缘和外缘,
形成其抗张强度(韧性),抗张强度 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所以青壮年比老 年人更易发生纵行撕裂
解剖学(Anatomy)
血供和神经支配:外围1/3;血供来
源于膝内外侧动脉所形成的关节囊毛细 血管丛,血管丛发出穿通支进入半月板, 在半月板内形成环状血管环及辐射状分 布的小分支。 半月板内侧:2/3无血液供应和神经支 配,营养来自滑液 疼痛机制:损伤了外1/3,或是其韧带 附着处受到牵扯
红表示有血运,白表示无血运
红-红区:滑膜缘有血运区,此区撕裂
有充足血供,愈合能力强 红-白区:有血运和无血运的分界部, 损伤后有一定愈合能力 白-白区:无血运区,撕裂后极难愈合
致病因素
创伤 并非都能回忆起有明显的创伤史 易受伤姿势:膝关节由屈曲位向伸直位
运动,同时伴膝外翻小腿
外旋或小腿固定大腿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