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乳剂的制备及检测

乳剂的制备及检测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思考题
1. 乳剂有哪几类?制备乳剂时应如何选择乳 化剂。 2. 影响乳剂物理稳定性因素有哪些?如何制 备稳定的乳剂。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1.
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天然乳化剂、 固体微粒乳化剂、辅助乳化剂 乳化剂的选择应根据乳剂的使用目 的、 药物的性质、处方的组成、制备乳 剂的类型、乳化方法等综合考虑选择, 同时考虑乳化剂的HLB值(亲水亲油平 衡值)。 2.分层、絮凝、转相、合并与破裂、酸败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四、实验结果和讨论 1.将用不同制备方法和不同乳化剂制得的乳剂 显微镜法测定的乳滴直径填于下表(物镜40倍, 目镜刻度尺1小格=8.16µ m) ,并分析讨论结 果。
制备方法 乳化剂 最大粒径 (µ m) 最多粒径 (µ m) 手工法
阿拉伯胶 聚山梨酯-80
液体高速剪切机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步骤
一、手工法制备乳剂 (一)用阿拉伯胶为乳化剂 1.处方
豆油(d=0.09) 13ml 阿拉伯胶(细粉) 3.1g 蒸馏水 适量 —————————————— 共制成 50ml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2.操作 (1)取豆油置干燥研钵中,加阿拉伯胶粉研 磨均匀。按油:水:胶(4:2:1)的比例 ,一次加入蒸馏水6.5ml,迅速向一个方向 研磨,直至产生“劈裂”的乳化声,即成初乳 ( 初乳稠厚、色浅)。 (2)取蒸馏水将初乳分次转移至带刻度的烧 杯或量杯中,加水至50ml,搅匀即得。 3.显微镜法测定乳滴的直径 取乳剂少许置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后在 显微镜下测定乳滴大小,记录最大和最多 乳滴的直径。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W/O型;
W/O型乳剂——ф50%时易转相; O/W型乳剂——ф90%时易转相。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4 合并和破坏
不可逆过程!
合并(coalescence)—— 乳滴周围的界面吸附膜破坏,液滴合并成大液滴
乳剂的破裂(breaking or creaking)——
乳滴的合并进一步发展使乳剂分为油水两相的现象
主要原因:电解质和离子型乳化剂
(乳滴间的相互作用力)
絮凝特点
轻微振摇能恢复乳剂原来状态; 液滴大小保持不变,但表示着合并的危险性。
加速分层速度,暗示着稳定性降低。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3 转相
O /W W/O
O/W型乳剂
转相的原因
W/O型乳剂
乳化剂的性质: O/W型乳剂中加入氯化钙 相容积比的变化:
(二)用聚山梨酯-80为乳化剂
1.处方 豆油(d=0.91) 6ml 聚山梨酯-80 3ml 蒸馏水 适量 —————————————— 共制成 50ml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2.操作 (1)取聚山梨酯-80与豆油置干燥研钵中,研 磨均匀,加入蒸馏水4ml研磨,形成初乳。 (2)取蒸馏水将初乳分次转移至带刻度的烧 杯或量杯中,加水至50ml,搅匀即得。 3.显微镜法测定乳滴的直径 取乳剂少许置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后在 显微镜下测定乳滴大小,记录最大和最多乳 滴的直径。
外相染色
可用油稀释
外相染色
乳剂常用的制备方法 1.干胶法 2. 湿胶法
干胶法 (油中乳化剂法) 水 水 初乳 乳剂 湿胶法(水 中乳化剂法)
工艺流程:
乳化剂 油
混 合
乳化剂 水

混 合 初乳
水 油
乳剂

3.直接混合法
油相 水相 乳化剂
借助机械提供的 强大能量制成乳 剂,可不考虑混 合顺序。
乳匀机
乳剂
乳剂的制备 及检测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 教学中心
1、目的要求 2、实验原理 3、试剂与器材 4、实验步骤 5、注意事项 6、思考题
目的要求
1. 掌握乳剂的几种制备方法。 2. 比较不同乳化剂及乳化方法对乳剂粒径 (乳滴大小)的影响。 3. 熟悉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及了解乳剂转型 的条件。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制备乳剂时应依制备量和乳滴大小的要求选择 设备。小量制备多在乳钵中进行,大量制备可选用 搅拌器、乳匀机、胶体磨等器械。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高压均质机的工作示意图
试料投入 剪切力!
冲击力!
(超声波)
试料吸入!
高圧送液!!
Max.150 MPa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试剂与器材
l.试剂:豆油、阿拉伯胶(细粉)、聚山梨 酯-80(吐温-80)、大豆磷脂、 甘油、苏丹-Ⅲ、亚甲蓝、氢氧化 钠、氯化钙 2.器材:小研钵、烧杯、显微镜、液体高速 剪切机、高压均质机、粒度分析仪
实验原理
乳剂(或称乳浊液)是两种互不相溶的液 体(通常为水或油)组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制备时加乳化剂,通过外力作用,使其中一种 液体以以细小液滴状态(分散相)分散在另一种 液体中(连续相)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分散
非均相
一种液体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另一种液体
乳剂
实验原理
乳剂的小液滴(分散相)一般为0.1~ 100μm,由于表面积大,表面自由能大,因 而具有热力学不稳定性,为此,制备时需加 入适宜的乳化剂才能使之稳定。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二、机械分散法制备乳剂 (一)豆磷脂为乳化剂 1. 处方 豆油(d=0.91) 11ml 豆磷脂 1.1g 甘油 1.8ml 蒸馏水 适量 ———————————— 共制成 100ml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2. 操作 (1)豆磷脂溶液的制备:取豆磷脂1.1g,加 甘油1.8ml研匀,再加少量蒸馏水研磨,用蒸 馏水稀释至25ml。 (2)取豆油、豆磷脂和蒸馏水共置小 烧杯中 ,用液体高速剪切机以 16000r/min速度匀化0.5min , 1-2次即可。 (3)镜检:记录最大和最多乳滴的直径。 (4)将制得的乳剂置于高压均质机中,在800 - 1000Kg压力下均质1次,收集乳剂。 (5)镜检:记录最大和最多乳滴的直径。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二)聚山梨酯-80为乳化剂 1. 处方
豆油(d=0.91) 11ml 聚山梨酯-80 5ml 蒸馏水 适量 ———————————— 共制成 100ml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2. 操作 (1)取聚山梨酯-80,加适量蒸馏水搅匀, 再加入豆油及余下的蒸馏水,用液体高速 剪切机以16000r/min速度匀化0.5min - 1min ,即得。 (2)镜检:记录最大和最多乳滴的直径。 (3)将制得的乳剂置高压均质机中,在800 -1000Kg压力下,乳化1-2次,即得。 (4)镜检:记录最大和最多乳滴的直径。
豆磷脂 聚山梨酯-80
高压均质机
豆磷脂 聚山梨酯-80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2.绘制显微镜下乳剂的形态图。 3.乳剂类型鉴别实验结果。 4.乳剂转型观察现象记录。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注意事项
(1)制备初乳时所用研钵必须是干燥的;研 磨时需用力均匀,向一个方向不停地研磨,直 至初乳形成。 (2)正确掌握和使用液体高速剪切机和高压 均质机,注意安全。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合并、破裂是不可逆过程(乳化膜被破坏)
5 酸败
光、热、空气等
微生物等
变质乳剂
有效措施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抗氧剂 防腐剂
油包水包油(O/W/O)型
乳剂的类型主要取决于乳化 剂的种类、性质及两相体积 比。
An intravenous anesthetic agent .
乳剂类型鉴别
稀释法或染色法
O/W型与W/O乳剂的鉴别
o/w型乳剂 外观 一般为乳白色 w/o型乳剂 接近油的颜色
稀释性
水溶性染料 油溶性染料
可用水稀释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二)转型实验 取含有油酸20%的植物油3ml置小烧杯 中,滴加0.1mol/LNaOH溶液约10ml,边加边 振摇,制成O/W型乳剂。取该乳剂半量,边 振摇边滴加0.05mol/LCaCl2溶液(约加入5ml 时)即形成W/O型乳剂。 油酸是稳定剂,油酸钠降低界面张力的 能力比油酸强的多。氢氧化钙为W/O型乳化 剂。 油酸钠水溶性太强,不易定位在油水界 面上,而无法用于制备稳定的亚纳米乳。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五、乳剂的稳定性
转相
絮凝 合并 破裂 分层
酸败
1 分层
放置——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乳析)
主要原因:密度差(由重力产生)
分层特点
轻轻振摇即恢复原态
(界面膜、乳滴大小没有变)-可逆过程
易絮凝和破坏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2 絮凝
乳滴聚集形成疏松聚集体,振摇即恢复成均匀乳剂现象 ——乳剂合并的前奏。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分 类
根据乳滴大小
普通乳(emulsions)1-100 m
亚微乳(submicron emulsions)0.1-1 m
微乳(microemulsions) 0.01-0.1m
乳剂的类型:
根据内、外相不同
水包油型(O/W) 油包水型(W/O)
水包油包水(W/O/W)型
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三、乳剂类型鉴别及转型实验 (一)类型鉴别 1. 稀释法:取乳剂少许,加水稀释,如能用 水稀释的为O/W型,否则为W/O型。 2. 染色法:将乳剂样品涂在载玻片上,用油 溶性染料苏丹-Ⅲ以及水溶性染料亚甲蓝 各染色一次,在显微镜下观察,苏丹-Ⅲ 均匀分散的乳剂则为W/O型,亚甲蓝均匀 分散的为O/W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