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原理答案(徐国祥)doc

统计学原理答案(徐国祥)doc

第一章:总论P121、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哪几个时期?主要有哪些重要学派?有何历史贡献?P1答:A:1》统计学的萌芽期;2》统计学的近代期;3》统计学的现代期。

B:1》国势学派(1、为统计学这门新兴的学科起了一个至今仍为世界公认的名词“统计学”,并提出了一些至今仍为统计学者所采用的一些术语。

2、在研究各国的显著事项时,主要是系统地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研究各国实力的强弱。

);2》政治算术学派(1、把统计资料加以全面系统地总结,并从中提炼出某些理论原则;2、第一次有意识地运用可度量方法,力求把自己的论证建立在具体的、有说服力的数字上面,依靠数量的观察来解释与说明社会经济生活);3》数理统计学派(推广了概率论在统计中的运用,明确了统计学的大数定律,并进行了大样本推断的尝试,促使统计学向新的境界发展);4》社会统计学派;2、统计的涵义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P4答:统计一般具有统计学、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三种涵义。

A:统计工作--即统计实验,是对社会、经济以及自然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

B:统计资料--即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过程所取得的各项数字和有关情况的资料,它反映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和比例关系等等,以表明现象发展的特征。

C: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进行数量分析、推断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D:三者之间的关系:1》: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统计资料的数量和质量,统计工作的发展需要统计理论的指导。

2》:统计学来源于统计工作,是统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又用理论和方法指导统计工作,推动统计工作的不断提高,两者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3、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5大量现象的数量方面。

就其性质来说,它是一门适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方法论学科。

4、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P5------大量观察法、综合指标法和统计推断法。

A:大量观察法--是指对所研究的事物的全部或足够数量进行观察的方法。

B:综合指标--就是从数量方面对现象总体的规模及其特征的概括说明。

综合指标法--就是运用各种综合指标对想象的数量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

C:统计推断法--在一定置信程度下,根据样本资料的特征,对总体的特征作出估计和预测的方法。

5、统计学的基本要素有哪些?举出例子来说明这些要素。

P7答:总体(全部有资格投票的人)、样本(从某企业有投票资格的选民中选出30人的选民样本)、推断(根据选民的回答情况可以推断全体选民如何投票)、推断的可靠性;个体。

6、什么是描述统计?什么是推断统计?试举例说明。

P8答:(1)描述统计就是指如何从已知的观察资料,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并提供统计资料的伦理和方法,用以说明研究现象的情况和特征。

(例如条形图、圆形图。

)(2)推断统计是指只凭样本资料以推断总体特征的技术和方法。

(例如推断总体平均数或总体比率等)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P361、什么是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有哪几种组织形式?P13答:A:统计调查就是对统计资料的搜集,它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向调查对象搜集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的过程。

B:统计调查按照搜集资料的组织方式不同,分为专门调查和统计报表。

专门调查包括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

2、普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各有什么特点和区别?P16答:A: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对资料的准确性要求高,普查面广量大,要求有更多的集中领导和统一行动。

普查中应注意: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确定统一的普查年限;规定普查的项目和指标。

B:重点调查---是指只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借以了解总体基本情况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它可用于经常性调查,也可用于一次性调查,组织重点调查的重要问题是确定重点单位。

C抽样调查---是指根据随机原则从调查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观察并根据其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

D典型调查---就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再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它也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其选点方式有解剖麻雀(情况差异较少时)和划类选点(各单位之间差异较大)。

3、在统计调查实际中,为什么要强调多种形式的统计调查的结合运用?如何结合应用?未4、什么是统计报表?试述统计报表的种类及其作用。

答:A:统计报表是按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

B:1》全面和非全面统计报表(调查范围不同)2》国家统计报表、部门统计报表和地方统计报表(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3》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

(报送周期长短);4》基层统计报表和综合统计报表(填报单位不同) C:统计报表是我国搜集统计资料的主要方式之一,是统计调查的重要方式。

5、为什么要对统计资料进行审核?审核的方法有哪几种?(未找到)6、什么是统计分组?它有什么作用?P24答:A: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B:1>划分想象的类型,并反映各类型组的数量特征;2》按照某一标志将性质不同的单位进行分组,就可以计算各组的数量特征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以说明现象的内部结构;3》可以揭示现象与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7、什么是分组标志?在统计研究工作中怎样选择分组标志和分组界限?P24答:A:分组标志就是将总体区分为不同组别的标准或根据。

B:分组的基本原则是按照不同的标志分组,体现组内的同质性和组间的差别性。

分组标志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8、什么是分布数列?有哪些种类?怎样编制分布数列?P26答:A: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中所有单位按一定标志进行分组整理,形成总体中各单位数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频数分布,又称分布数列。

它是统计整理的结果。

B:根据分组标志特征的不同,分布数列可分为属性分布数列和变量分布数列。

C:编制:1》整理原始资料;2》确定变量数列的形式;3》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应注意的问题;4》频数分布表的具体编制(1--选择分组标志确定各组,2--数数并计算各组的频数、频率、累计频数和频率。

3--制表:编制频数分布表。

)9、什么叫全距、组距、组中值、上限、下限、频数和频率?试举例说明。

答:1》组距--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距离或差数。

2》上限--每一组的最大变量;3》下限--每一组的最小变量。

4》频数--分布在各组的个体单位数。

5》频率--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

6》组中值--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

10、统计表是怎样构成的?它在统计研究中有什么重要作用?答:A:统计表时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纵横格线和数值资料构成。

B:资料易于条理化,简单明了,且可以节省大量文字叙述,便于比较分析、检查数字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11、编制统计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3、14、15、16题有数据P36答:1》总原则:合理、科学、实用、简练、美观。

2》上下封口、左右不封口,上下为双细线或粗线条,每一列都用竖线隔开,左上角不能划斜线。

3》表内各行各栏不能用空格,表内应列出合计项,遇数字相同时,只能照写、、、等等。

P35第三章: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P611、试述平均数在统计分析中的作用。

37答:可以用来反映标志值的典型水平和标志值分布的中心位置或集中趋势。

2、平均数有哪几种?应用最广泛的是哪一种?他们在统计应用中各有什么用途?P37答:A:平均数有算术平均数(应用最广泛)、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B:平均数可以用来反映标志值的典型水平和标志值分布的中心位置或集中趋势。

3、试述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

答:1》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利差和为0,;2》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4、常用的标志变异指标有哪些?各种指标的作用和局限性怎样?P47答:A:常用的标志变异指标有极差、四分位差、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离散系数、偏度和峰度。

B:1》极差--是测定标志变动程度的一种粗略方法,它计算简便、易于理解。

但只受极端值的影响,测定的结果往往不能反映数据的实际离散程度。

2》四分位差--是对极差的一种改进,它不受极值的影响,在反映数据离散程度方面比极差准确,有较高的稳定性。

同时对于存在开口的组距数列,不能计算极差,但可以计算四分位差。

但它不能充分利用数列的全部信息,也无法反映标志值得一般变动。

3》平均差---对离差采用绝对值,避免了正负离差求和时互相抵消的问题,但绝对值不便于代数运算。

而方差和标准差可弥补这一不足。

4》离散系数---可以消除不同总体之间在计量单位和平均水平方面的不可比因素。

5、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常用的离散系数有哪几种? 6--15为计算题P63 P54答:在统计研究中,为了对不同的总体的标志变异度进行对比分析,往往还需要有测定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的相对量指标即离散系数,以消除不同总体之间在计量单位和平均水平方面的不可比因素。

常见的有平均差系数和标准差系数。

第四章:相对指标和指数P961、常用的相对指标有哪几种?他们在统计分析中各有何作用?P66答:A:有计划完成相对数(实际与计划)、B结构相对数(部分与总体):可以说明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总体结构的特征;可以看出事物的变化过程及其发展趋势;可分析研究各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是否合理,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C;比较相对数(横向对比):通过对比,可以清晰看出现象之间的相对差异程度。

、D;动态相对数(纵向对比)、E:强度相对数(关联指标间):可以反映两个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F比例相对数(部分与部分)。

《相对指标的作用主要在于能使原来不能直接相比较的数量指标具有可比性》2、试述强度相对数和平均数的区别。

P69答:算术平均数是指同一总体的标志值总量与单位总量之比,反映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的平均数;而强度相对数则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总体总量之比,反映两个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3、试述计算和运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P69答:1》注意保持对比指标数值的可比性;2》注意同绝对数相结合应用。

3》注意各种相对数的结合运用。

4、统计指数按不同标志可分为哪些种类?P70答:1》按所反映想象的特征不同分为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2》按计算指数时所用的基期不同,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3》按所反映现象的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5、什么叫同度量因素?它在编制指数时有何作用?P72答:在统计学中,一般把相乘以后使得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渡到可以直接相加的指标的那个因素叫做同度量因素。

它使性质不同的实物量过渡到性质相同的价值量,使不同种类的商品之间具有可比性。

6、7、编制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时有哪些公式?应怎样选择运用?P73答:有拉式数量指标、派式数量指标、杨格指数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