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化学药品质量标准方法学验证要求
化学药品质量标准方法学验证要求
流速,波动范围在50%以内
耐用性研究 流动相组成,调整限度适用于流动相中的小组份,调整 范围在30%以内,但总调整比例在10%以内。 色谱柱,不能改变固定相填料类型,采用三根不同品牌 长度的色谱柱进行比较,如果规定色谱柱类型,则需要三个
批号的色谱柱进行比较。
检测波长和进样量 验证时不需要变动。如果灵敏度不符合要求,则增大进 样量。
检测限和定量限 以信噪比来控制,LOD为3~6,LOQ为8~15。同时要 求:LOQ溶液进样6针,峰面积RSD在5%以下,保留时间在 2%以下。
溶液的稳定性 考察时间应与测定周期一致,一般在8小时以上。室温 或控温或避光条件下进样测定,以主要杂质及总杂质峰面积 变化作为控制指标。接受标准:主成分的含量变化的绝对值 应不大于2.0%,杂质总量的绝对值在0.1%以内,并不得出
现新的大于报告限度的杂质。如果样品不稳定,则需注明立
即进样或规定放臵时间。
校正因子 方法有单点计算法、斜率计算法,常用后一种,0.9~ 1.1可采用自身对照法测定(实际工作中可放宽至0.8~1.2)
耐用性研究 流动相pH值,水相缓冲液的pH波动范围为0.2 缓冲液的浓%以内 柱温,波动范围在10度以内
对于原料药来说,需要考察粗品、中间体、降解产物及
其他特定杂质与主峰的分离情况。
精密度 重复性:主要考察杂质情况,无已知杂质情况下,以典 型杂质及杂质总量作为控制指标,一般作5份,RSD在10%以 下;如有已知可获的杂质,则采用加入法(0.1%),考察已 知杂质含量的RSD。
回收率 回收率 主要针对已知杂质的情况。浓度选择为LOQ、 限度、1.5或2倍限度浓度,回收率要求为 LOQ为70%~130 %,其他两个浓度为80%~120%,9份RSD为10%以下。
1、有关物质方法学验证要求
2、含量测定方法学验证要求
检测波长及流动相的确定 对仿制药来说,主要是各国药典标准的比对,参照。检 测波长一般需要紫外扫描后确定,流动相的选择需要各个标
准比对后确定(即药审中心要求的标准的溯源)。需要注意
的是如果原料药中有新的工艺杂质和副产物,需要考察现有 标准的适用性。 对无现成质量标准的新药来说,一般参考同系物质量标 准,同时根据产品自身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系统适用性 一般设定分离度、理论板数、拖尾因子及对照品RSD作为系统 适用性控制指标。
分离度,一般以杂质与主成分之间分离情况作为指标,杂质
浓度为限度浓度(如1%),主成分浓度为测定浓度,常为2.0或 符合规定(1.5);理论板数一般为3000左右;拖尾因子常控制在
0.8~1.2之间;有时会采用五份较低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如1%)
对标准差应在2%以内。
系统适用性 分离度、理论板数参考有关物质,一般用对照品溶液进 样5针,以峰面积RSD确认,在2%以内
重复性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 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定供试品溶液含量,接受标准RSD 小于2%。 日间精密度,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独立测定6
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n=12,RSD在2%以内。
回收率 回收率 主要针对已知杂质的情况。浓度选择为LOQ、 限度、1.5或2倍限度浓度,回收率要求为 LOQ为70%~130 %,其他两个浓度为80%~120%,9份RSD为10%以下。
线性 主要针对已知杂质的情况。浓度选择为LOQ、限度、1.2 倍限度浓度,5个点以上。要求:线性相关系数在0.99以上, Y轴截距在100%响应值的25%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偏差在 10%以内。
峰面积的RSD作为控制指标,一般为2%(5%或10%),主峰保 留时间的相对偏差不得过1.0%。
专属性 破坏试验:酸、碱、氧、热、光破坏,程度以主峰在70 %以上为佳,酸碱浓度最大为3mol/l。如制剂,则同时进行 辅料破坏比较,应不干扰主峰的测定,主峰纯度应符合要求。 空白溶剂及空白辅料无干扰。
回收率 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3份, 分别测定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各个 浓度下平均回收率均在98.0~102.0%之内,9份回收率RSD 在2%以内。
线性 在80%~120%范围内(日常检验中可扩充至50%~150 %)配制不少于5个浓度的样品,分别测定其主峰面积,以 浓度对峰面积建立方程,进行线性回归。回归系数不得小于 0.998,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