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色学说

各色学说

杨-赫姆霍尔兹学说——三色学说
1. 三色学说理论
(1)1801年,英国的杨(T.Young)提出人的视觉神经只有感红、感绿、感蓝三种基体视神经的假说。

赫姆霍尔兹在此基础上提出这三种视神经末稍的细胞分别含有对不同色光敏感的光敏色素。

即有感红细胞、感绿细胞及感蓝细胞。

它们分别对可见光谱中的长波(红色光),中波(绿色光)和短波(蓝色光)敏感。

光对三种细胞的不同程度刺激产生任一色。

(2)在涉及到颜色测量和数值计算时,三色学说理论与实验事实是完全相符的。

现代的彩色印刷,彩色摄影,照相分色以及彩色电视机都是建立在三色学说基础上的
2. 杨-赫姆霍尔兹学说——三色学说最大优越性:
用简明的三种神经千维的假设,使色彩使色彩时间中色彩混合这一核心问题得到满意解决。

3. 杨-赫姆霍尔兹学说——三色学说不足之处
不能满意地解释色盲现象。

不能解释颜色为什么会存在补色。

赫林对立学说——四色学说
1. 四色学说原理
(1)1864年赫林提出了对立机制理论,又称四色学说。

(2)赫林认为可能存在红、绿、黄、蓝四种心理原色。

提出红和绿,黄和蓝及黑和白三对对立的感受器官(视素)。

这三对视素的代谢作用包括建设(同化)和破坏(异化)两种对立的过程。

如白光刺激破坏黑白视素,引起神经冲动产生白色感觉,无光刺激时,黑白视素便重新建立起来,引起黑色的感觉。

(3)赫林四色对立学说能够很好地解释颜色视觉的一些生理和心理现象,如红绿色盲,黄绿色盲等色觉缺陷原因。

但是赫林学说的最大困难是对三原色能产生光谱一切颜色这一现象没有给予说明。

2. 四色学说优点:能很好地解释各种颜色感觉和颜色混合现象;解释色盲是由于缺乏一对视素或两队视素的结果;并很好地解释了补色现象。

3. 四色学说不足:对红、绿、蓝三原色能够产生所有光谱色彩的现象无法得到满意的解释。

孟塞尔色彩空间系统
1. 孟塞尔色彩空间系统包括色彩图册、色彩立体模型和色彩表示说明书三个部分。

色彩图册包括两套样品,每一色彩样品的尺寸大约是1.8 cm ×
2.1 cm。

自然颜色系统
(1)对于任何一个具有正常色视觉的人,瑞典的自然色系统(NCS)都将是进行颜色评价的最有用的工具。

人们无需使用测量仪器测量,也不需使用颜色样品去进行比较,就可以用NCS的方法直接去评价物体的颜色。

(2)NCS的基本概念来源于赫林的对立学说。

赫林指出:“当对颜色按对称性进行分类时,唯一所关心的事情是颜色本身。

至于辐射物理性质的质的方面(频率)和量的方面(振幅)都和这无关。

”他说明了,对颜色的描述属于现象学的范畴,因此必须用心理的方法去评价,而不必考虑引起物理刺激的原因。

原理
NCS定义了六种基本色感知:
白(W)、黑(S)、黄(Y)、红(R)、蓝(B)、绿(G)。

其中任何一种都与其他五种不相似。

非彩色:可用与同白(W)和黑(S)的类似程度表示。

彩色:任何一个彩色可用与同白(W)、黑(S)和四个心理原色黄(Y)、红(R)、蓝(B)、绿(G)的类似程度来表示。

所有的感知色仅由它们与基本色的相似程度来描述,这是具有正常色视觉的人所固有的色感知特性。

NCS建立的基本原则是相似性原理:
任何颜色最多相近于两种基本有彩色及黑和白,它并不需要参考有彩色样品或无彩色样品,即可对于颜色进行判断。

自然颜色系统是一种类似程度系统,无“混合”概念。

对于非彩色,可用与同白(W)和黑(S)的类似程度来表示。

对于彩色,任一个彩色可用与白(W)、黑(S)和四个心理原色Y、R、B、G的类似程度来描述。

如果一个彩色于白(W)和黑(S)无类似度,那么它是一个纯的彩色,只与一个或二个基本彩色相类似,如黄可以和红、绿色相似,蓝与红、绿色相似。

两种主要的评价方法:
(1)NCS基本属性的绝对目视评价法:观察者按照0 ~100 的分度判断色样颜色与想象中的六个基本色的相似程度.
(2)NCS坐标的绝对目视评价法:分别对色相、黑度、彩度进行判断,然后用前述公式计算NCS标注。

中国颜色体系
中国颜色体系中各种不同颜色在空间的排列也是依据颜色的三属性即色相、明度和饱和度来标定排列和标定的,并规定观察条件用标准光源D65照明和在10o视场以及0/45o的观察下来察看颜色和标定颜色,使中国颜色体系与CIE色度系统相匹配。

1、中国颜色体系的色相(H)
主色:红色(R)、黄色(Y)、绿色(G)、蓝色(B)、紫色(P),
间色:红黄色(YR)、黄绿色(GY)、蓝绿色(BG)、紫蓝色(PB)、红紫色(RP) 。

中国颜色体系的明度以字母V表示。

从0到10共分出11个等级。

规定:
明度小于2.5的中性颜色为黑色,
明度大于8.5的中性颜色为白色,
介于明度2.5和8.5级之间其他中性颜色为灰色。

中国颜色体系的饱和度以字母C表示。

颜色样品离开中央轴的水平距离代表饱和度的变化。

在颜色立方体上,不同色调、不同明度的颜色,其最大饱和度是不一样的。

4、中国颜色体系的标定方法
中国颜色体系将颜色分为彩色和中性色(非彩色)两类。

彩色以H V / C 标示。

例如5 R6/10是中等亮度、颜色鲜艳纯正的红色。

中性色以NV / 标示,
例如N2.5/是一个明度很低的近似黑色。

奥斯瓦尔德系统
奥斯瓦尔德色空间是用一个正三角形围绕其一个边长WB旋转而成的。

色相( 1 - 24 编号)
2 5 8 11 14 17 20 23
黄橙红紫蓝蓝绿绿黄绿
明度( 8 级)
a c e g i l n p
含白量89.0 56.0 35.0 22.0 14.0 8.90 5.60 3.50
含黑量11.0 44.0 65.0 78.0 86.0 91.1 94.4 96.5
奥氏体系颜色标号:由数字(或数字和大写字母)和两个小写字母组成
色彩表示法:色相号含白量含黑量
纯色含量C = 100 - 含白量- 含黑量
例:14 p l 指色调是14 的蓝,含白量为3.5%,含黑量为91.1%,蓝的含量为5.4%
中性色表示法:含白或含黑量
奥斯瓦尔德色彩立体的不足
在于用三角形把色彩限制了,新的、更饱和的颜料发现后在图上难以表示出来,并且色彩的分级也是不符合视觉心理的。

美国光学学会(OSA)匀色系统
1977年美国光学学会(OSA)均匀颜色标定委员会制定了一套均色标以配合学会制定的匀色空间(UCS),它共有558种颜色,其中424种颜色组成一套,这套色卡称为美国光学学会匀色标(OSA-UCS)。

OSA匀色标色卡分2 cm×2 cm、6 cm×8 cm、4 cm×6 cm、2 cm×6 cm和3 cm×4 cm等5种规格。

这套匀色空间颜色色卡片具有能够长期保存、色彩均匀、测定的数字准确等优点,与孟塞尔色彩图能定量的联系起来。

OSA-UCS系统标注:(L,j,g)
其中:L 表示明度值( –7 ~+5 );
j 表示颜色的黄-蓝度( - 6~+11 )
对于偏黄的颜色j 为正值,
对于偏蓝的颜色j 为负值;
g 表示颜色的绿-红度( -10 ~+6 )
对于偏绿的颜色g 为正值,
对于偏红的颜色g 为负值。

日本实用颜色坐标系统
日本颜色研究所吸收盂塞尔系统和奥斯瓦尔德系统的优点,并考虑实际配色的方便,于1966年发表了日本色研体系,称为实用颜色坐标系统,即PCCS。

1、PCCS 色调
PCCS 色调包括心理四原色(红、黄、绿、蓝)、色料三原色(黄、品红、青)和色光
三原色(红、绿、蓝紫)等二十四种色调。

PCCS 明度由白( 相当于孟塞尔标注N 9.5 )到黑( 相当于孟塞尔标注N 1.0 )共分为九段.PCCS 彩度:在纯色和无彩色之间按等间隔分度,用字母s表示,
1s ~3s 为低彩度区,
4s ~6s 为中彩度区,
7s ~9s 为高彩度区。

PCCS影调:表示颜色的明暗和强弱(即同时考虑颜色的明度和彩度)。

PCCS 颜色标注
由色调、明度、彩度的数字代号构成,
顺序为色调-明度-彩度。

例如:12-15-6,
表示:色调为12 的绿色,
明度等级15,
彩度等级6.
色彩大全5000 是日本颜色研究所建立的一种颜色样品系统。

该系统含有5000 种带光泽的色样(1.1 cm×2.2 cm),它以孟塞尔系统为基础,包括了所有孟塞尔系统的色样,但样品间隔分得更细。

彩度:按1,2,3,…14 划分;
明值:按1,1.5,2,2.5,…,9.5 划分;
色调:色彩大全5000在孟塞尔系统的40种色调基础上又增加了1.25R、6.25R、1.25YR、3.75YR、8.75YR、6.25Y 、3.75PR、6.25PR等8种色调,在48 种色调组成的色调环上却近似实现了互补色对,这对于设计工作很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