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高中物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2019高中物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2019高中物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传统教学注重将科学的知识体系系统地传输到学生的头脑中,学生大多数时间都用来记忆这些事实,当面临一个新的问题情境时,却往往束手无策,不知如何解决。

这样的教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战略主题的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作为一种学校教学模式,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开始出现在美国医学教育中,但它的正式提出是在1980年美国数学教师协会的《关于行动的议程》一文中,议程强调“问题解决必须处于学校数学教学的中心”,并给出了一些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程和许多具体实施建议。

新加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突出强调问题解决的作用,明确指出“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推理技能”。

日本中小学教学中已基本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问题解决学习模式,通过问题解决,学习历史、地理、国语和各种理科知识,从教材的开发和编制都服从于学生问题解决的实际情况。

在我国,从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中可以看出问题教学的影子。

到了近代,陶行知受杜威的影响,大力提倡生活教育,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尽管实践中已经存在着问题解决教学
的思想,但明确提出问题解决教学却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

目前,我国开始注重对问题解决学习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可喜的发展。

理论上,在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的机制、条件、途径、模式等方面都有较深入的研究。

实践上,广大教师开始将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理论自觉地用于课堂教学中,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文章。

但是总的来说,我国的研究基础比较薄弱,研究水平与国外相比有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主要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研究成果主要是引进的国外的理论,没有本土化,缺乏自己的理论体系;针对学科问题解决的研究不均衡。

数学学科研究较多,例如,在数学问题的表征、数学解题策略、数学解题能力的心理结构、数学解题的迁移、数学解题中的元认知因素等方面,我
者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探究和成果。

理科中针对物理学科的研究则非常少;国内目前问题解决研究成果和学科教学实践之间的脱节仍非常明显,有些各行其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之间仍然是“两张皮”。

因此,本课题组试图通过研究,寻求适合高中物理课堂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并利用身处教学一线的条件进行尝试,为打造高效课堂和改革物理教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问题
格式塔心理学家卡尔·登克尔在1945年提供的问题定义至今仍然可以采用,他说:“当一个有机体有个目标,但又不知道如何
达到目标时,就产生了问题。

”这个定义包含了如下三个要点。

第一,实验者设定的实验任务,对于一个特定的被试不一定是个问题。

实验任务是否构成问题,依赖于被试的知识及使用相关知识的能力。

第二,如果一个人改变了目标,该问题就不再存在,或者不用解决。

第三,只有当这个人辨别出他的目标与他所处情境的差异时,才真正形成问题。

可见,“问题”是一种相对存在,问题有目标指向性。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理解,问题不是发问或提问,而是指存在着至少一种目标,然而却尚未找到达成目标的途径这样一种心理状态。

[1]
那么,什么是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呢?我们认为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并能够使学生主动地建构新知识,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或通过设计实践活动探索完成的任务就是问题。

(二)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一系列的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活动过程。

这是认知心理学家公认的问题解决定义。

该定义包括三点:一是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指向性,前面在界定问题时已说明了这一点;二是问题解决是一系列的操作,问一个成人“1+1=?”,他立即就能说出来,这算不上问题解决;三是这种操作必须是认知操作,也就是说问题解决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

[2]
因此,本研究中的问题解决是指: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有可能解决,但又必须通过有目的的心理努力和认知操作才能完成。

(三)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问题解决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如杜威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疑难的情境-确定问题-提出假设-推理-验证;当代美国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选择问题-明确问题-寻找线索-解决问题;巴班斯基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组织集体讨论-证实结论-提出问题作业。

”[3]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增强了教师教学实践的可操作性。

“中国心理学界在研究各种观点之后一般倾向于把解决问题的通用思维过程分为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4]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个体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能否发现问题取决于主体活动的积极性、主体的求知欲望和主体的知识经验。

明确问题是认清问题的关键,要分析问题的要求和条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把握问题的实质,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

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