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矿物加工研究方法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矿浆过滤特性2、物料的空隙度3、堆积角4、自由沉降5、离子交换6、标准稠度7、单体解离度8、分配率9、试验设计10、溶剂萃取11、矿石构造二、填空题:1、硬度的种类主要有、、。
2、选矿生产和选矿研究中,常用的粒度分析方法有、、、。
3、固体颗粒在介质中的沉降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即、。
4、物料在摇床上的分选主要包括、两个基本阶段。
5、纯矿物浮选的试验方法有、、。
6、萃取工艺流程包括、、。
7、离子交换实验装置及运转方式可分为、两大类。
8、非金属材料的干式超细分级试验进行分级效果总体评价的参数主要有、。
9、用于非金属矿表面改性的表面改性剂可以分为、两大类。
10、石膏浆体在空气中硬化并形成具有强度的人造石,一般认为其结构变化经历两个阶段,即、。
11、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方法有、两种方法。
12、判定水泥安定性的试验主要有、两种方法。
13、陶瓷坯料的成型方法主要有、、。
14、通常把电磁波普中,波长为的波段叫做红外光谱区。
15、表示误差性质的术语主要有、、。
16、试验结果的表示方法主要有、、。
17、最常用的量效率指标是。
18、实验数据误差的类型主要有、、。
19、实验设计的三要素是、、。
20、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实验设计可以划分为、、和优化实验。
21、实验报告的形式主要有、。
22、采样工作的根本要求、。
23.矿石的物质组分研究主要分为、元素分析、矿物分析。
24.选矿科学实验的研究课题,主要包括的几个类型:、、。
25.选择性絮凝实验包括三个步骤即、、。
26.矿物加工试验规模大致可以分为:、、。
27.矿物按其磁性强弱可以分为、、等。
28.焙烧试验包括还原焙烧、氯化焙烧、、、等。
29.多因素序贯试验法具体划分为、。
30、矿物粉体的密度测定方法常用。
31、颗粒的堆积体积包括、、。
三、问答题1、矿物中元素的赋存状态有哪些类型,不同的赋存状态可以用什么方法分析,其对分选过程有什么影响?2、流程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做流程考查的目的是什么?3、实践中可能遇到的矿石嵌布粒度特性大致分为哪几种类型?四、论述题1、试述实验室煤泥浮选试验的一般步骤和调节因素。
2、简述煤岩分析内容及如何进行煤岩分析。
3、简述实验室煤泥浮选试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及要点一、名词解释1、矿浆过滤特性是指采用过滤方法对物料进行脱水的难以程度。
2、物料自然堆积时,空习体积占物料总堆积体积的分数。
3、松散物料自然下落堆积成料堆时,堆积层的自由表面在平衡状态下与水平面形成的最大角度。
4、自由沉降是指颗粒在介质中沉降时,不受任何机械阻力作用,而只受介质阻力作用。
5、离子交换是根据离子交换树脂对水溶液中各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和各组分与淋洗剂生成的络合物稳定性不同使元素富集和分离的技术。
6、具有一定质量和规格的圆柱体在不同稠度的水泥浆体中自由下沉时,由于浆体阻力不同,锥体沉入深度也不同,当圆锥体沉入达到标准值时,浆体的标准稠度即为水泥的标准稠度。
7、单体解离度:该矿物的单体解离粒颗粒数,与含该矿物的连生粒颗粒以及该矿物的单体解离粒颗粒数之和的比值,用百分率表示。
8、分配率:产品或产物中某一成分(密度级或粒度级)的量占原料中该成分量的百分率。
9、试验设计: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为了获得可靠试验结果和有用信息,科学地安排试验的方法或途径。
10、溶剂萃取: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而提取出来的冶金过程。
11、矿石构造:是指矿石中矿物集合体的形状、大小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即指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特征而言。
二、填空题1、划痕硬度,压入硬度,会跳硬度。
2、筛分分析法,水力沉降分析法,显微镜分析法,粒度仪分析法。
3、自由沉降,干涉沉降。
4、松散分层,搬运分带。
5、无沫浮选法,泡拣法,挂槽浮选法。
6、萃取,洗涤,反萃取。
7、静态,动态。
8、综合分级效率,分级精度。
9、无机试剂,有机试剂。
10、凝聚结构形成阶段,结晶结构网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11、调整水量法,固定水量法。
12、雷氏法,试饼法。
13、可塑成型,注浆成型,压制成型。
14、0.76~3um。
15、精密度,正确度,准确度。
16、列表法、图解法,数学方程。
17、回收率。
18、随机误差,系统误差,过失误差。
19、实验因素,实验单元,实验效应。
20、演示实验,验证实验,比较实验。
21、单项报告,综合报告。
22、代表性,式样最小量。
23、元素分析,矿物分析。
24、1)具体矿产的选矿工艺试验,可统称为“矿石可选性的研究”。
2)选矿新工艺、新设备和新药剂的研究。
3)选矿基础理论的研究。
25、分散、选择性絮凝和脱除悬浮物。
26、小型试验室试验、半工业试验和工业试验。
27、强磁性矿物、弱磁性矿物、非磁性矿物等。
28、硫酸化焙烧、加盐焙烧和挥发焙烧。
29、消去法和登山法。
30、比重瓶法。
31、颗粒实体体积,颗粒内气孔体积,颗粒间空隙体积。
三、问答题1、(一)独立矿物:元素以独立矿物存在于矿石中,包括单质矿物、化合物和胶体矿物三种类型。
(1)同种元素自相结合成自然元素矿物,称为单质矿物。
常见的单质矿物如自然金、自然银、自然铜、自然铋等。
(2)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互相结合成化合物的形式赋存于矿石中,这是元素的主要赋存形式。
如铁和氧组成磁铁矿和赤铁矿;铅和硫组成方铅矿;铜、铁、硫组成黄铜矿等。
(3)通过胶体沉积的方式形成的矿物称为胶体矿物,一部分铁、锰、磷等的矿石就是由胶体沉淀而富集的。
当胶体溶液产生沉淀时,某些有益和有害组分也会随之混入,形成像褐铁矿、硬锰矿等的胶体矿物。
(二)类质同象:在矿物结晶过程中,其构造单位中某种质点(原子、离子或分子)可以被性质相似的其他质点替换,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的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如钨锰铁矿中,其中锰和铁可以互相替换,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所以Fe2+和Mn都可以呈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于矿石中。
某些稀有元素,尤其是分散元素,本身不形成独立矿物,只能以类质同象混人物的状态分散在其他矿物中,如闪锌矿中的镓和铟、辉钼矿中的铼、黄铁矿中的钴等。
这些稀散元素一般无法用机械分选的方法回收,通常需要采用火法或湿法冶金的方法回收。
(三) 吸附形式。
某些元素以离子状态被另一些带异性电荷的物质所吸引而存在于矿石或风化壳中的赋存形式称为吸附形式。
外生成因的矿石中有些元素常呈此种状态存在,例如,花岗岩风化壳中粘土矿物所吸附的稀土元素,我国近年来发现的离子型稀土矿就属于此类矿物;锰结核中吸附的钴;碳质页岩中吸附的铀、钒;绿高岭石中吸附的镍等。
如果有用元素以这种形式存在,则用一般的化学物相分析和岩矿鉴定方法查定是无能为力的。
呈此种状态存在的有用元素,一般用湿法冶金回收。
2、影响选矿过程的各种因素,都可以列为考查内容。
(1)原矿性质。
考查原矿性质变化对生产指标的影响;(2)工艺条件。
测定矿浆浓度、PH值、药剂用量及粒度组成等;(3)主要设备的技术操作条件。
如破碎设备的排矿口尺寸、球磨机的装球情况、浮选设备的充气量检查、跳汰机和各种摇床冲程和冲次的测定等;(4)设备运转状况。
检查某些辅助设备的工作情况以及对整个工艺过程的影响;(5)回收率和金属分布率。
通过对选矿产品的考查、分析、计算,编制数质量流程图和矿浆流程图。
了解有用成分的总回收率、各作业回收率、产品中各粒级的金属分布率等;(6)其他各项经济指标的考查。
如各作业生产成本、材料消耗、劳动生产率等。
流程考查的目的主要是为制定和修改工艺条件、操作规程等提供依据;为总结生产工序的设计和生产经验提供资料;针对生产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和发现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3、矿物颗粒大小的分类原则及划分的类型还很不统一,但在选矿工艺上,为了说明有用矿物颗粒大小与破碎、磨碎和选别方法的关系,常采用粗粒嵌布、细粒嵌布、微粒和次显微粒嵌布等概念,一般可大致划分如下:(1) 粗粒嵌布矿物颗粒的尽寸为2~20 mm,可用肉眼观察或测量。
(2) 中粒嵌布矿物颗粒的尺寸为0.2~2 mm,可在放大镜的帮助下用肉眼观察或测量。
(3) 细粒嵌布矿物颗粒的尺寸为0.02~0.2 mm,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辨认,并且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测定其尺寸。
(4) 微粒嵌布矿物颗粒的尺寸为2~20 μm,只能在显微镜下观测。
(5) 次显微(亚微观)嵌布矿物颗粒的尺寸为0.2~2μm,需采用如电子显微镜等特殊方法观测。
这类矿石已难以用物理方法分选。
(6) 胶体分散矿物颗粒的尺寸为0.2um以下,需采用电子显微镜观测。
这类矿石可用湿法或火法冶金处理。
四、1、答:(1)浮选试验研究通常需要经过以下四个步骤:浮选试验准备;浮选试验的操作调整;浮选产品的处理;浮选试验误差检验。
(2)浮选过程的操作调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药剂的种类选择,其中煤炭浮选通常只考虑起泡剂和捕收剂;加药量与加药方法;搅拌强度或矿浆循环量的设定;充气量的设定与调整;液面控制与刮泡方法。
2、答:煤岩分析是从煤的外观形态来对煤的结构进行分析。
煤岩分析的主要方法有:根据视觉范围的大小,煤岩分析可分为宏观煤岩分析和微观煤岩分析。
宏观煤岩分析是凭借肉眼对煤的组成、结构类型、构造等进行分析;微观分析是在显微镜喜爱对煤的组成进行分析,也称为显微镜煤岩组成分析。
3、答:(1)为浮选作业确定原则工艺方案;(2)通过试验,分析影响浮选过程的因素,查明各因素及交互作用的显著性程度;(3)确定各工艺因素的最佳条件;(4)提出最终的分选指标和必要的其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