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教 案 ( 学年第二学期)

学校 学科 数学教案 二 年 班 执教者 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的指导思想,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心理学为依据,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适应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特点,教与学,因材施教。 二、教学内容 一、数据收集整理 六、有余数的除法 二、表内除法(一) 七、万以内数的认识 三、图形的运动(一) 八、克和千克 四、表内除法(二) 九、数学广角 五、混合运算 十、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能用乘法口诀求商。能认读万以内的数,正确计算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在图形中找规律。

四、方法措施 学生易对具体、生动、鲜明的形象产生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应用能力。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迁移,全面教学与分层教学相结合。

教材分析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辨认锐角、钝角;认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活动感受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迁移能力,还可以省时。 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及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 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第一周 3.3---3.7 一、数据收集整理 (3) 3

第二周 3.10---3.14 二、表内除法(一)(14) 1、除法的初步认识 4

第三周 3.17---3.21 1、除法的初步认识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 第四周 3.24---3.28 四、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整理和复习 4

第五周 3.31--4.4 单元测试 三、图形的运动(6) 4 第六周 4.7--4.11 三、图形的运动 3 清明休一天

第七周 4.14---4.18 三、图形的运动 四、表内除法(二)(10) 4

第八周 4.21---4.25 四、表内除法(二) 4 第九周 4.28--4.30 四、表内除法(二) 五、混合运算(5) 4

第十一周 5.5---5.9 五、混合运算 4 劳动节放假三天

第十儿周 5.12--5.16 六、有余数的除法(6) 4

第十三周 5.19---5.23 六、有余数的除法 七、万以内的认识(10) 4 第十四周 5.26---5.30 七、万以内的认识 4 第十五周 6.2---6.6 七、万以内的认识 3 端午节休一天

第十六周 6.9---6.13 七、万以内的认识 八、克和千克(2) 4 第十七周 6.16---6.20 九、数学广角——推理(3) 4 第十八周 6.23---6.27 十、总复习 (4) 4 第十九周 6.30---7.4 期末考试 第 一 单 元 数据收集整理 一、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统计的基本知识的。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通过参与有趣的调查活动,使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了解调查的方法,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二、 目标导向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 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 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 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3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 课时内容 调查、记录和整理 课型 新授课 个性修改一 课时目标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在具体的统计过程中,体会记录数据方法的多样性,优化记录方法;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 课时

重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能正确填写

统计表。 师生活动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新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做校服,你希望是学校做主选择校服的颜色呢?还是有别的想法? 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选择哪种颜色做校服最合适的问题。 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合适? 我们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 在这个班里进行这样的调查,就能代表大多数同学的选择情况,也就能看出全班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

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 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 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3、活动、统计数据。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2、教学例2 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我们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选谁参加呢,你有什么办法决定呢? 请同学们写好自己的选票,老师要收起来了。 我们怎样才知道结果呢? 观察三位同学的记录结果。

个性修改二 你发现了什么? 请大家把记录的结果进行整理,填入第3页的表格中。 大家谈谈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为什么? 因为“正”正好5笔。 3、教学做一做 三、总结提升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课时内容 调查、记录和整理 课型 练习课 个性修改一

课时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课时 重难点 体验统计的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

据。 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在个性修改二 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服务。同学们请看,这是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其中四种车辆的数量。 二、探究新知1、组织记录:(1)给学生统计表(记录单) 种类轿车面包车客车货车辆数(2)组织学生第一次记录: 记录完后,问:在观看录像时,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 交流完说明用画“正” 字的方法又快又方便。(3)第二次播放录像,学生记录。 问:全部记清的同学举手? 讨论:怎样记录才能又快又准确呢? 强调说明分组合作记录,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4)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5)汇报后,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2、学会制作统计图。(1)分组讨论: 如果用每个 表示2辆汽车,最多要画几个格? 太麻烦了,怎么办呢? 讨论后得出结论:用1个 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 (2)师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的制作。 先让学生独立绘制,指名上台涂色绘制,然后共同订正。(3)在书上完成例1统计图1、2、3小题,指名口答。(4)组织讨论:20分钟后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三、形成应用 1、独立完成“做一做”。 2、完成练习第1~3题。 四|、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课时内容 练习一 课型 练习课 个性修改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