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因: 1.用作介词。 “因为”“由于”, ”“由于 .用作介词。 因为”“由于” 趁着”“凭借” ”“凭借 经过”“ ”“通 “趁着”“凭借”,“经过”“通 过”。 例如: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例如: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2.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 .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 于是”“ ”“便 例如: 为“于是”“便”。例如: 因拔刀斫前奏案 相如因持璧却立
第二大题共4小题, 分 第二大题共 小题,12分。 小题 考查内容:(出自《劝学》《勾践灭吴》 :(出自 》《勾践灭吴 考查内容:(出自《劝学》《勾践灭吴》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1、文言实词的意义。 实词的意义 、文言实词的意义。 2、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之、于、 虚词的意义 、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 所以等 而、其、所以等)。 3、词类活用(使动、意动、名作动、 、词类活用(使动、意动、名作动、 名作状)。 名作状)。 4、文意理解(翻译)。 、文意理解(翻译)。 ——复习《分类汇编 》及课文笔记 12分 复习《 复习 分
第七大题:作文 命题作文( 分 第七大题:作文——命题作文(60分) 命题作文 要求:不少于800 800字 文体不限( 要求: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诗歌 除外)。 除外)。 ※要认真阅读题目的材料和导语。 认真阅读题目的材料和导语。 题目的材料 避免跑题偏题) (避免跑题偏题) 鼓励抒发真情实感, 鼓励抒发真情实感,写出自己对生 活的认识。 活的认识。
第六大题:散文阅读, 分 第六大题:散文阅读,26分。 1、双选题。主题、文意、语言、手 、双选题。主题、文意、语言、 法的概括、分析、鉴赏。( 。(概念时态 法的概括、分析、鉴赏。(概念时态 逻辑无中生有) 逻辑无中生有) 2、简答: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 、简答: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面意思, 修辞手法,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面意思, 内在含意等 内在含意等) 3、简析文章重要段落(开头、结 、简析文章重要段落(开头、 )、引用诗文的意义作用 引用诗文的意义作用。 尾)、引用诗文的意义作用。
以: (一)介词 1.拿,用,凭着。 ①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凭着。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2.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以勇气闻于诸侯。 . 3.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表示时间、处所。译为: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 .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今以实校之。 连词。 (二)连词。 ”“用来 用来”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3.表示目的关系, “来”“用来” 等。 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表示目的关系, 4.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 因为 。例如: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 因为"。 .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 例如: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例如: 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 修饰关系, .表示修饰关系 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 流。 (三)动词 1.以为,认为。 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以为,认为。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2.用,任用。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任用。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 (四)通假 1.通“已”,已经。 ①固以怪之矣。 ②日以尽矣。 已经。 固以怪之矣。 日以尽矣。 . 2.通“已”,止。 ①无以,则王乎? 无以,则王乎? .
高一语文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总分: 总分:150分 分 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钟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共42分。一、二、三大题 分 第一大题: 小题。 第一大题:共6小题。 小题 字音、字形、词语辨析、病句、文学常识。 字音、字形、词语辨析、病句、文学常识。 目标》中题目整合而成。 《目标》中题目整合而成。 成语:出自《目标》 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定是原题。 成语:出自《目标》,不一定是原题。全 准确理解成语含义, 面、准确理解成语含义,把握成语的感情 色彩。 注意复习《 分 色彩。——注意复习《分类汇编 》 18分 注意复习
乃:(一)作副词。有三种情况。 作副词。有三种情况。 1. “才”。如: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2. “就”。如: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 从民欲也。 从民欲也。 竟然” 3.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 .表示出人意料,译作“ ”“竟然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 “是”“就是”。如:当立者乃公子 ”“就是 就是” . 扶苏。 扶苏。 于是” 乃重修岳阳楼。 (二) “于是”。如:乃重修岳阳楼。 作代词,译为“ 你的” (三)作代词,译为“你、你的”。如: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为: 1.动词: 动词: 动词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 (1)做: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 ) 者亦难矣。 者亦难矣。 (2)担任: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 )担任: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 算是: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是,算是: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2.介词 2.介词: 介词: (1)表被动。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表被动。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给,替。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3)向,对。 不足为外人道也 ) (4)因为。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因为。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3.语气词: 语气词: 语气词 位于句尾,表疑问、感叹、反诘,可译为"呢 位于句尾,表疑问、感叹、反诘,可译为 呢 ""何辞为?" 何辞为? 何辞为
阅读延伸题, 4、阅读延伸题,8分。 文章重要语句含意概括。( 文章重要语句含意概括。(2分)联系 语句含意概括。(2 实际或读过的作品谈认识。( 。(观点明 实际或读过的作品谈认识。(观点明 联系实际分析到位4 确,联系实际分析到位4分,语句通顺 )(总分总 总分总, 2分)(总分总,最后总结语句含义照 应开头。) 应开头。) 不得少于200字 字数不足, 不得少于200字。字数不足,酌情 200 扣分。 扣分。
开头语段的作用:开篇点题,统领全文; 开头语段的作用: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 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 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 基调。 基调。 结尾语段的作用:总结全文,归结主旨; 结尾语段的作用: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 应开头,首尾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应开头,首尾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 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 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 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 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 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等。 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等。
例:(四川卷)开始写“我爱水”既照应了标题,又与文章 :(四川卷)开始写“我爱水”既照应了标题, 四川卷 的结尾相呼应,同时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 的结尾相呼应,同时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使行文 自然巧妙;(辽宁卷)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 ;(辽宁卷 自然巧妙;(辽宁卷)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写“秋去 冬来” 自然引出下文“炉火” 冬来”,自然引出下文“炉火”,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 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深刻意蕴预设了空间。 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深刻意蕴预设了空间。
引用诗文的意义作用 1深化主题。 深化主题。 深化主题 2增添情趣,凸现诗情画意。 增添情趣, 增添情趣 凸现诗情画意。 3形象表现事物的特点。 形象表现事物的特点。 形象表现事物的特点 4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加文采, 丰富文章的内涵, 丰富文章的内涵 增加文采, 使文章富于深厚的文化底蕴。 使文章富于深厚的文化底蕴。
第三大题:课外文言文阅读, 小题 小题, 第三大题:课外文言文阅读,4小题, 共12分。 分 1文言实词意义(代入法,词性、搭配) 文言实词意义(代入法,词性、搭配) 文言实词意义 2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为、以、因、 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 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 乃等)(据结构推断) )(据结构推断 乃等)(据结构推断) 3文章语句翻译(一字一词一道题) 文章语句翻译 一字一词一道题 一道题) 文章语句翻译( 4文意概括。(回到原文语境,相反, 文意概括。(回到原文语境, 文意概括。(回到原文语境 相反, 无据,张冠李戴,范围大小) 无据,张冠李戴,范围大小) ——能力题,注意发挥 分 能力题, 能力题 注意发挥12分
第四大题,默写, 分 第四大题,默写,12分。
散文: 劝学》《兰亭集序》 散文:《劝学》《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诗词曲: 诗词曲: 16篇首 共16篇首
第五大题: 第五大题: 古代诗歌鉴赏, 分 古代诗歌鉴赏,10分,3小题 小题 1、单选题,错误设置为对诗句的曲解。 、单选题,错误设置为对诗句的曲解。 喜怒哀乐感情色彩、 (喜怒哀乐感情色彩、萧瑟勃郁意境明显不 同三项,时间地点人物字词理解有悖诗意) 同三项,时间地点人物字词理解有悖诗意) 2、简答题,联系全诗简要概括诗人情感, 概括诗人情感, 、简答题,联系全诗简要概括诗人情感 有字数限制。(题目、注释、诗眼、选项) 。(题目 有字数限制。(题目、注释、诗眼、选项) 内容情感理解分析 3、简答题,诗句内容情感理解分析。 、简答题,诗句内容情感理解分析。 答题时要注意结合具体诗句和语境, ※答题时要注意结合具体诗句和语境,要 了解本学期诗句中出现的常见意象 本学期诗句中出现的常见意象的象征意 了解本学期诗句中出现的常见意象的象征意 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