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词解释1. 消毒(disinfection):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2. 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3. 无菌(asepsis):指不存在活菌的意思。
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4. 防腐(antisepsis):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细菌一般不死亡。
使用同一种化学药品在高浓度时为消毒剂,低浓度时常为防腐剂。
5. 抑菌(bacteriostasis):抑制体内或体外细菌的生长繁殖。
常用的抑菌剂为各种抗生素,可在体内抑制细菌的繁殖,或在体外用于抑菌试验以检测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8. 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antistreptolysin O test, ASO test):是用已知的链球菌“O”溶血毒素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是否有相应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的中和试验。
它常用于辅助诊断急性风湿热的风湿活动期。
其效价大于1:400以上有参考意义。
9. 肥达试验(Widal test):利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以及甲型、乙型、丙型副伤寒沙门菌鞭毛(H)抗原分别与不同稀释度的患者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
根据抗体的动态变化,用于辅助诊断伤寒和副伤寒。
10. 外斐试验(Weil-Felix test):是指某些普通变形杆菌X19、X2和Xk菌株含有的菌体(O)抗原,可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恙虫病立克次体的部分抗原发生交叉反应,故可用以代替立克次体作为抗原与患者的血清进行凝集反应,此称为外斐试验,用以辅助诊断有关的立克次体病。
11. 锡克试验(Schick test):用少量毒素测定机体内有无抗毒素免疫的一种方法。
在一侧皮内注射白喉毒素0.1ml,若无任何反应,表示机体对白喉有免疫力;若24h-48h注射部位开始出现红肿,直径1cm-2cm,表示机体对白喉易感,无免疫力,血液中无抗毒素中和毒素。
12. 结核菌素试验(tuberculin test):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用结核菌素试剂做皮肤试验测定机体是否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的一种迟发型超敏反应性试验。
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现阳性反应。
13. 鲍-金培养基(B-G培养基):含甘油、马铃薯和血液的营养培养基,用百日咳杆菌分离培养。
14. 卫星现象:流感嗜血杆菌生长时需V因子和X因子,将其流感杆菌分区划线在巧克力平板或血平板上,然后点种金黄色葡萄球菌。
因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合成V因子,置于37℃,培养18h-24h后观察菌落特点,凡是靠近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感杆菌生长得较好,形成菌落较大;而远离金黄色葡萄球菌越远的流感杆菌菌落越小,此现象称为卫星现象。
这有助于对流感嗜血杆菌的鉴定。
15. 二相性真菌(dimorphic fungus):有些真菌可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使两种形态发生互变,称为二相性。
如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在含有动物蛋白的培养基上37℃培养时,呈酵母菌型;在普通培养基上25℃培养时,呈丝状菌18. CPE(cytopathic effect,CPE):病毒在细胞内增殖造成细胞破坏死亡的作用称其为杀细胞效应,这种效应在体外组织培养时可观察到细胞变园、聚集、脱落等,称为致细胞病变作用(CPE)。
主要见于无包膜病毒,如肠道病毒等。
20. 血清学诊断:用已知抗原检测病人的血清中是否有相应抗体以及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血清学诊断可作为某些传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此试验一般取病人血清进行试验,故通常称之为血清学诊断。
五、问答题1. 革兰氏染色法的方法、步骤、结果和意义是什么?2. 答:革兰染色法的操作与步骤如下:(1)标本片制作:取材涂片干燥固定(2)染色步骤:第一液碱性结晶紫,初染1min,水洗;第二液碘液,媒染1min,水洗;第三液 95%乙醇,脱色,30s,水洗;第四液稀释石炭酸复红,复染30s,水洗。
(3)结果:光学显微镜放大1000倍,观察其形态、染色性,经革兰染色将细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革兰阳性菌呈紫色;一类是革兰阴性菌呈红色。
(4)革兰染色的意义:①鉴别细菌;②指导选择用药;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敏感;③致病性方面,革兰阳性菌大多数以其外毒素致病,革兰阴性菌以其内毒素致病。
3. 细菌生长繁殖需要哪些条件? 据细菌对氧气的需要不同分为哪四类?其特点和原因是什么?答:细菌生长繁殖需要营养物质 pH值温度气体,据细菌对氧气的需要不同分为(1)专性需氧菌:(obligate aerobe)此类细菌具备完善的呼吸酶系统,需要分子氧作为受氢体以完成需氧呼吸,在无游离氧的环境下不能生长,如TB、霍乱弧菌。
(2)微需氧菌:(microaerophilic bacteria)此类细菌在低氧压下生长最好,氧压增高对其有抑制作用,如空肠弯曲菌、红斑丹毒菌等。
(3)专性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此类细菌缺乏完善的呼吸系统,只能在无氧的环境中进行发酵,在有游离氧存在时,不但不能利用分子氧,而且还将受其毒甚至死亡,如破伤风杆菌、脆弱类杆菌等。
(4)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有需氧呼吸和发酵两种功能4. 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分哪几期?各期有何实际意义?答: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分为以下四期:(1)迟缓期。
指细菌进入新的环境后短暂适应阶段。
(2)对数生长期。
保存菌,药敏试验。
(3)稳定期。
抗生素合成,芽胞形成,外毒素合成。
(4)衰亡期。
形态呈多形性。
5. 物理消毒灭菌法有哪些具体方法?答:物理消毒灭菌法有干热灭菌法包括焚烧、烧灼、干烤、红外线;湿热灭菌法包括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气灭菌法间歇灭菌法煮沸法流动蒸汽消毒法;辐射杀菌法包括紫外线、电离辐射、微波;以及滤过除菌法、超声波消毒法、干燥与低温抑菌法。
6. 高压蒸气灭菌法的原理、及适用范围是什么答:原理:一、湿热灭菌时菌体蛋白容易变性,二、湿热穿透力强,三、蒸气变成水时可放出大量热增强杀菌效果,因此,它是效果最好的灭菌方法。
条件:101.53kPa,即15磅/英寸2,温度为121.3℃,保持压力和温度(注意压力不要过大,以免发生意外),维持15~30 min。
适用范围:凡耐高温和潮湿的物品,如培养基、生理盐水、衣服、纱布、棉花、敷料、玻璃器材、传染性污物等都可应用本法灭菌。
7. 紫外线杀菌的原理、适用范围及使用注意事项是什么?答:紫外线杀菌的机理主要是破坏细菌DNA构型,使单聚体胸腺嘧啶核苷酸变成双聚体胸腺嘧啶核苷酸,导致细菌死亡或突变。
紫外线杀菌的最佳波长为265nm~266nm。
使用紫外线应注意的事项:(1)紫外线的穿透力较弱,薄薄的一张纸即能阻挡透射,因此只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2)紫外线对人体皮肤和角膜有一定的损伤作用,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时应注意防护。
8. 简述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的因素。
答: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的因素有:(1)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2)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3)温度;(4)酸碱度;(5)有机物。
10. 细菌感染的病原学检查方法有哪些?答:(1)直接涂片镜检。
凡是在形态和染色性具有特征的致病菌,直接涂片染色后镜检有助于初步诊断。
(2)分离培养。
所有标本均应作分离培养,以获得纯培养后进一步鉴定。
(3)生化反应。
不同的致病菌具有不同的酶系统,其代谢产物不尽相同,借此可对一些致病菌进行鉴别。
(4)血清学试验。
采用含有已知特异性抗体的免疫学血清与分离培养除的未知纯种细菌进行血清学试验,可以确定致病菌的种和型。
(5)动物试验。
主要用于分离、鉴定致病菌,测定菌株产毒性。
(6)药物敏感试验。
药敏试验对知道临床选择用药,及时控制感染有重要意义。
(7)分子生物学技术。
近年来应用核酸杂交和PCR技术检测致病性微生物核酸时临床诊断学的重大发展。
11. 抗“O”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和意义是什么?答:抗“O”试验的原理:(1)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胶乳试剂的制备:将羧化聚苯乙烯乳胶与纯化溶血素“O”用碳化二亚胺交联,离心洗涤后用pH 7.6甲酸盐缓冲液配成l‰悬液,加0.1‰ NaN2防腐(即溶血素“O”免疫微球)。
(2)被检测血清中的ASO与ASO胶乳试剂反应时,根据间接乳胶凝集试验的原理,可引起乳胶颗粒的聚集。
若预先将被检测血清(含ASO)用25结合单位/毫升的溶血素“O”中和,然后再与ASO胶乳试剂反应,乳胶颗粒仍出现凝集者,说明被检测血清含ASO>250单位。
方法:(1)病人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50.56℃30分钟灭活补体。
(2)在反应玻片上分别滴加病人血清及阳性、阴性对照血清各l滴,再各滴加1滴标准溶血素“O”,轻轻摇动,使之混匀。
(3)于上述三个液滴上各加ASO胶乳试剂1滴,轻摇8分钟,观察各位置上有无聚集颗粒出现。
结果判断:(1)有明显疑集者为阳性,无凝集者为阴性。
(2)病人血清1:50稀释阳性反应,相当于传统的溶血试验ASO 500单位,此时应将病人血清作l:80~1:100稀释,重复上述试验,若仍为阳性,则病人血清的ASO相应为≥800单位~≥1000单位。
意义:近期有链球菌感染。
13. 哪四种实验?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IMViC试验的结果是什么?IMViC试验代表:吲哚试验(靛基质试验)有些细菌具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产生吲哚。
吲哚无色,不能直接观察,加入吲哚试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与之作用生成玫瑰吲哚而呈红色。
甲基红(M.R)试验有些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后,可继续分解丙酮酸产生乳酸、甲酸、乙酸等,由于产生大量有机酸,使培养基pH降至4.5以下,加入甲基红指示即显红色。
而有些细菌如产气肠杆菌则分解葡萄糖产酸量少,或产生的酸进一步转化为其他物质如醇、酮、醛等,则培养基的pH仍在6.2以上,加入甲基红指示剂呈黄色。
V-P(Voges-Proskauer)试验某些细菌如产气肠杆菌具有丙酮酸脱羧酶,可使分解葡萄糖后产生的丙酮酸脱羧生成中性的乙酰甲基甲醇,后者在碱性条件下,可被空气中的CO2氧化成二乙酰,二乙酰可与培养基中含胍基的物质起作用,生成红色化合物。
枸橼酸盐培养(Citrate)利用试验枸橼酸盐培养基不含任何糖类,枸橼酸盐为唯一碳源、磷酸二氢铵为唯一氮源。
当有的细菌(如产气肠杆菌)能利用铵盐作为唯一氮源,并能同时利用枸橼酸盐作为唯一碳源时,便可在此培养基上生长,分解枸橼酸钠,使培养基变碱,培养基中的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由绿色变为深蓝色。
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IMViC试验的结果是++――,――++16. 试述肥达氏反应的原理、用途及结果判断注意事项答:原理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H抗原,以及引起副伤寒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H 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试验用途及结果判断:患伤寒或副伤寒后,O与H在体内的消长情况不同IgM类O抗体出现较早,持续约半年,消退后不易受非伤寒沙门菌等病原体的非特异性刺激而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