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二小节《笔算除法》的第一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学这一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已具备同化新知的基础,我认为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是可行的,但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学了这一内容后,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探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
体现了义务教育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这一理念,是学生在以后学习和工作中解决复杂问题的基础。
3、教材编排意图
教材从主题图创设的植树情境引入今天的教学,意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体会植树活动中也有数学,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教科书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要解决的是顺序和舒适写法的问题;例2也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但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
本节课内容,对学生进一步学习笔算除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在下面教学程序中在详细阐述。
4、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连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5、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b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笔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和思考,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的直观与简约美,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说学情
学生特点分析:三年级(2)班共45名学生,其中男生有37人,女生有8人。
大部分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知识障碍上:本班学生计算能力较差,而且大部分学生书写太过随意。
这节课主要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动机和兴趣上:要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采用情景问题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以植树活动为情境线索,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
以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如何解决问题为探究材料,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讨论等方式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探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
2.学法: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
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途径,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以此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在教学时,主要经历了以下五个流程:(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四)巩固新知,应用新知;(五)回顾反思,深华提高。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口算:27÷3 40÷2 240÷8
(设计意图:勾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为下面的新知学习作铺垫。
)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5植树情境图,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42÷2 52÷2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创设的植树情境,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劳动的教育,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
2.(1)请你估计一下42÷2大约是多少?
(设计意图:在笔算除法中嵌入估算,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形成先估算再笔算的习惯。
)(2)如果要准确地计算42÷2你又是怎么想的?(揭示课题)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1 42÷2=21 尝试列竖式计算,边用小棒分一分,边自我检查,并分别指出4.2.1这三个数对应的小棒图。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试做,有利于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再操作小棒,结合操作过程自我检查,并分别指出4.2.1这三个数对应的小棒图,体现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
2.教学例2 52÷2
(1)先估算,再师生共同摆小棒,边摆边讨论多余的1捆怎么办?针对竖式,讨论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接下去怎么写?为什么要把1和2合成12?并让学生分别指出4.2.1这三个数对应的小棒图,比较这里的4.2.1与例1的4.2.1表示的意义相同与否。
(2)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
3、引导概括总结
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后的比较,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又能在理解算理的同时,归纳出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
(四)巩固新知,应用新知
1、填一填。
2.辨一辨:请你当小医生,先诊断,再“治病”。
3.赛一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p20 做一做 1
4.用一用:p21练习四第3题
(设计意图:“填一填”是一个模仿性的练习,“辨一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赛一赛”要求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正确计算,并尽量提高计算的速度,“用一用”既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又体现了“算用结合”的思想。
)
(五)回顾反思,深华提高
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学了这节课后你有什么感想?
四、板书设计
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五、教学反思
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
要解决这节课的问题有几个关键:一是口诀的问题;二是竖式的书写问题;三是还有试商的问题。
学生虽然在二年级时已经学过了口诀,但学生经常想不起来乘法口诀,这就导致笔算的速度减慢或者错误。
在课前我做了些复习,但在教学中效果不是太明显,不是练一道题两道题就能解决的问题。
这是一种计算能力要在慢慢的练习中习得。
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尽管教材中没有概括出计算法则,但学生应形成一个基本的笔算除法的学习策略,知道在做笔算除法时,一般应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应有一个合理的演算顺序。
因此,教学时,很有必要通过直观操作与笔算竖式相结合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赠品,不喜欢可以删除)
数学这个家伙即是科学界的“段子手”,又是“心灵导师”一枚。
它要是给你讲起道理来,那可满满的都是人生啊。
1.人生的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所谓追求错误的东西,就是你在无限趋近于它的时候,便无限远离了原点,却永远无法和它产生交点。
2.人和人就像数轴上的有理数点,彼此可以靠得很近很近,但你们之间始终存在无理的隔阂。
3.人是不孤独的,正如数轴上有无限多个有理点,在你的任意一个小邻域内都可以找到你的伙伴。
但人又是寂寞的,正如把整个数轴的无理点标记上以后,就一个人都见不到了。
4.零点存在定理告诉我们,哪怕你和他站在对立面,只要你们的心还是连续的,你们就能找到你们的平衡点。
5.有限覆盖定理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如果是可以实现的,那么你只要投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就一定可以实现。
至于那些在你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就随他去吧。
6.幸福是可积的,有限的间断点并不影响它的积累。
所以,乐观地面对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