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课件正式解析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三、豪情: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 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 怀?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 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 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 然物外的境界。在黄州苏轼过 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处 境相当困难。居然有如此雅兴, 夜游赤壁。表现了他听任自然, 乐观旷达的情怀。反映了他超 然物外、洒脱不羁的道家思想。
1、第一节描绘了怎样的景?此时作 者心情如何?
景: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 胧,清风徐徐,景象澄沏,如梦境 一般。
情:“乐”。舒畅飘逸,飘飘欲 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
一、良辰:七月既望
二、美景:
乐在 何处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羽化而登仙
连词,表顺承
•之
壬戌之秋
助词,的
明月之诗、窈窕之章
助词,的
赤壁之下、东山之上、斗牛之间
助词,的
纵一苇之所如
主谓之间,无实义
凌万顷之茫然
•于
游于赤壁之下
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介词,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词,从 介词,在
2.(1)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 悲从何来?
(1)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 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 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 的哀愁。 (2)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 声。
渺渺兮予怀 (予怀渺渺兮)
省略句
(箫声)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第二自然段
词类活用、通假字
• 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起舞,使……哭泣 • 名词作动词 扣舷而歌之
第一自然段
• 文言句式
状语后置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定语后置a
凌万顷之茫然
省略句
(苏子)举酒属客 月出于东山之上,(月)徘徊于斗牛之间
第一自然段
词类活用、通假字
举酒属客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通“嘱”, 劝酒 通“凭” ,乘
第一自然段
重点虚词
•而
而不知其所止
连词,表转折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 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 妇。
倚歌:指按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 和:伴奏 呜呜:象声词,常指凄凉的音调 舞:使……起舞 泣:使……之泣 嫠妇:寡妇
客人中有会吹洞箫的,便按歌曲节拍应和起来。萧 声呜呜的,好像在哀怨,又像在眷恋,好像在哭泣, 又像在申诉,余音悠长委婉,就像细丝一样将断未 绝。这萧声仿佛使潜藏在深涧中的蛟龙听了起舞, 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寂寞让苏轼如此美丽, 寂寞让苏轼如此成熟。 与其说是苏轼成全了赤壁, 不如说是赤壁成全了苏轼。
赤 壁 赋
苏 轼
苏
• 苏轼,字子瞻,
轼
号“东坡居士”,
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家、书画家、诗人,美食
家,豪放派词人
代表。中国文学
史上少有的全才
之一。
苏洵、苏辙
三苏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辛弃疾
翻译课文
壬戍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 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 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 属客:劝客人饮酒。属:通 “嘱”,倾注,引申为劝酒 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 窈窕之章:指《月出》篇中《月出皎兮》一章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客人在赤壁下的江面 泛舟游览。这时清风徐来,江上风平浪静。举起酒杯一 边向客人敬酒,一边朗诵《明月》的诗篇,吟起“窈窕” 的篇章。
唐宋八大家 (文)
苏辛(词)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苏黄米蔡 (书法)
“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 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 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 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 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 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 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 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 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 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 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 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少焉:过了一会儿。 斗牛:星座名。斗宿和牛宿 白露:白茫茫的水气 纵:任凭 一苇:喻指苇叶似的小船 如:往 浩浩乎:广大的样子 冯:通“凭”,靠,依托 虚:太虚,指天空 御:驾御 遗世:脱离尘世 羽化:道教称成仙为羽化,认为成仙后可以飞升
(2)词中的"美人"指什么?歌词表达 主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 “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 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 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 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 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第二自然段
• 文言句式
定语后置
客有吹洞箫者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主谓倒置
——林语堂《苏东坡传•序》
朗读课文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壬戌( rénxū) 10、酾酒(shī ) 2、桂棹( zhào ) 11、横槊( shuò) 3、余音袅袅( niǎo) 12、渔樵(qiáo ) 4、幽壑( hè ) 13、扁舟(piān ) 5、嫠妇( lí ) 14、匏尊(páo ) 6、愀然( qiǎo ) 15、蜉蝣(fúyóu) 7、山川相缪( liáo ) 16、无尽藏(zàng ) 8、舳舻千里(zhúlú) 17、狼籍( jí ) 9、旌旗( jīng ) 18、枕藉( jiè )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 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于是:在这个时候 桂棹:桂树做的棹 兰桨:木兰树做的桨 空明:指映照着月色的清澈透明的江水 溯:逆流而上 流光:指江面上随波浮动的月光 渺渺:悠远 美人:指内心所思慕的贤人
这时喝酒喝得极为快乐,我就敲着船舷唱起歌来。 歌词道:“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划开清 澈见底的江水,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我 的情怀啊,多么悠远,我所思慕的贤人啊,好似 远在天的另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