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论语免费游三孔”精选65条
1.子曰: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2.子曰: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者是改变不了的。
3.子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4.子曰: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孔子说,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
5.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说:做了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礼
仪制度呢?做了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音乐呢?
6.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
也能生存,那只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
7.子曰: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情。
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9.子曰: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又会担心丢掉什么。
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
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
书,就无所的。
12.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
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13.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夏说: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学习能够游刃有余
时就去做官。
14.子曰: 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15.子曰: 君子贞而不谅。
孔子说,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
16.子曰: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17.子曰:君子耻其言之过其行。
孔子说:说得多,做得少,君子以此为耻辱。
18.子曰: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
19.子曰: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说,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20.子曰: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21.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22.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
别人的恶处。
小人则与此相反。
23.子曰: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2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
结而不团结群众。
25.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
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26.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
27.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易
做到.
28.子曰: 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
少了。
29.子曰: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说: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
就会败坏大事情。
30.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
以当老师了。
31.子曰: 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32.子曰: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33.子曰: 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说,主张不同,不在一起谋划共事。
34.子曰: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
相处。
35.子曰: 由!知德者鲜矣。
孔子说,由啊!懂得德的人太少了。
36.子曰: 刚、毅、木、讷近仁。
孔子说,刚强、果敢、朴实、谨慎,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
3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8.子之所慎:齐、战、疾。
孔子所谨慎小心对待的是斋戒、战争和疾病这三件事。
3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
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40.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
并且常常记在心里。
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41.子曰: 有教无类。
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42.子曰: 辞达而已矣。
孔子说,言辞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了。
43.子曰: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44.子曰: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4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
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46.子曰: 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孔子说,在上位的人喜好礼,那么百姓就容易指使了。
47.子曰: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48.子曰: 以约失之者鲜矣。
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49.子曰: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50.子曰: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5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父亲活着,
要观察他的志向;父亲死了,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地不加改变,可以说做到孝了。
52.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
庭院中奏乐舞蹈,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甚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
53.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孔子说:服事君主,一切依照做臣子的礼节做去,别人却
以为他在谄媚哩。
5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说:《关雎》这诗,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
不痛苦。
55.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
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56.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做官。
57.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
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58.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孔子说:齐国一改变,可以达到鲁国这个样子,
鲁国一改变,就可以达到先王之道了。
59.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孔子说:觚不像个觚了,这也算是觚吗?这也算是觚吗?
6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
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6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
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62.食不语,寝不言。
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
63.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孔子说:审理诉讼案件,我同别人也是一样的。
重要的是必须使诉讼的案件根本不发生!
6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说:他身正了,不待下令,那事也
就行了。
他身不正,就使下令,下面也不会听从。
65.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孔
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輗,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軏,试问如何般行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