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策略浅谈
摘要合作是一种品质,需要教师耐心地培养和长期地训练;合作学习是一种形式,需要教师优质地组织和高效地实施,才能使真正的合作落到实处,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数学作为初中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将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和相互了解,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策略
一、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是采用这种方式学习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的培养。
小组或团队成员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互助互动之中会形成明确的责任分工。
这样会在无形中要求每个成员同其他伙伴配合,积极主动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又要求每个学生善于融入小组的整体工作中,支持他人,倾听意见,互动交流,协同完成任务,达到共同提高。
同时,还可将个人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竞争的能力和水平更为提高。
因而更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促进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探究之中。
二是数学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交往技能。
人际交往技能同认知技能、动作技能一样,应该在中小学得到系统训练。
美国教育家阿姆斯特朗认为提高人际交往技能的主要方式应当是与他人交
流思想、加强与他人联系与合作。
由此可见,小组合作教学是提高交往技能的好形式。
三是数学合作学习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
展。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则大大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小组里每个学生都有更多发言与表现的机会,可进行更多的相互交流及评价,可以弥补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对教师而言,合作学习恰好能弥补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学生的不足。
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策略
1.精心预设,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和关键。
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
数学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于合作学习,过于简单、结构良好、只有单一答案的学习任务,如简单计算之类的学习内容就不适合于合作学习。
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依据学生的数学认知,把那些具有思考性、开放性、趣味性,必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内容才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2.合理选择合作学习内容,扩大合作学习的空间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在初中数学教材里,不是每个内容都适宜开展合作学习。
国外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合作学习适宜于较为复杂或较高层次的认知任务。
根据这样的原则,
我们在选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内容时要确定那些复杂的问题与知识点作为任务,特别是对于初中的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比较偏爱一题多解、探究性等问题。
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生开展讨论和争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中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开展互动和交流。
从原则上说教学内容的思维空间越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优势越显著,因此选择那些开放程度大、思维难度较高的内容,运用合作学习,能发挥学生思维碰撞的优势,会扩大合作学习的空间。
3.强调学生合作的同时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初中正是学生要求独立,渴望摆脱束缚的阶段,也是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时期,初中生不太喜欢教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一个人进行“一言堂”。
他们更喜欢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历,独立探讨一些知识,即便是碰壁也在所不惜。
教师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合作学习中既要注意鼓励学生顾全大局、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完成小组的学习任务。
但是又要注意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
毕竟初中生的知识经验有限,更需要教师在知识学习、情感发展、同伴关系的处理上对他们进行指导。
4.合理分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合理分工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有效手段,合理分工就意味着学生有了明确的责任,使他们能够积极思考完成自己的任务。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教学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怎样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真正地动起来,教师与学生小组的双向
交往,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等多种交流形式如何发挥作用等等。
因为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课堂发言比起其他的课堂教学活动相对少,因此.教师如何通过教学调控措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个体与群体建立起一种互助合作关系,增加学生之问的信息沟通,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要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5.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初中数学本身就具有很丰富的内容,学生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多样性。
因此,在开展合作性学习时,不要拘于形式,要活学活用,灵活地对待每一节课的不同需要,不能说每一节课都需要进行合作学习。
不能形式化、机械化、模式化。
灵活地对待每一节课不同的需要。
让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它该有的作用。
否则,只会空有样子,没有一点实际作用。
要彻底改变初中数学教学中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探究、富有个性的合作学习,才能有效地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6.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全面发展
(1)合作学习评价应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决定奖励与认可。
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进步。
(2)在合作学习评价中引入“基础分”和“提高分”机制。
所谓“基础分”是指学生以往学习成绩的平均分;而“提高分”则是指学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
引入基础分与提高分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为所属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指导学生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
综上所述,合作是一种品质,需要教师耐心地培养和长期地训练;合作学习是一种形式,需要教师优质地组织和高效地实施,才能使真正的合作落到实处,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那时“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变成朋友,学校立刻变成乐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