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 病理PPT课件】神经系统疾病

【 病理PPT课件】神经系统疾病


(二)少突胶质细胞的基本病变
1个神经元由≥5个少突胶质细胞围绕,称为卫星现象 (satellitosis)
(三)小胶质细胞的基本病变
1.噬神经细胞现象Neuronophagia
坏死的神经元被增生的小胶质细胞或血源性巨噬细胞 吞噬
2.小胶质细胞结节
3.格子细胞 Gitter cell
(四)室管膜细胞的基本病变
颅 内
头痛
高 压
喷射性呕吐


视乳头水肿

昏迷
小儿前囟饱满
(3)脑脊液变化
压力增高、混浊或呈脓性、细胞数及蛋白含量增多、糖减少, 涂片及培养可找到细菌
(4)并发症及后遗症
① 脑积水 ② 颅神经受损麻痹 ③ 颅底部动脉炎
(二)脑脓肿 Brain abscess
脑脓肿是指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或真菌、原虫侵入脑组织而 引起的化脓性脑炎。脑脓肿以青壮年最常见
狂犬病时的内格里小体(Negri body)
5.神经原纤维变性
镀银染色,阿 尔茨海默病的 神经元胞质中 可见神经原纤 维变粗,并在 胞核周围凝结 卷曲呈缠结状 ,又称神经原 纤维缠结
镀银染色,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斑(senile plaque)
(二)神经纤维的基本病变
1.沃勒变性 Waller degeneration
或称轴突反应,是中枢或周围神经轴索被离断后轴突出现 的一系列变化 ① 轴索断裂崩解 ② 髓鞘崩解脱失 ③ 细胞增生反应
2. 脱髓鞘
施万细胞(Schwann cells)变性或髓鞘损伤导致髓鞘 板层分离、肿胀、断裂,并崩解成脂滴,进而完全脱失 (轴索可出现继发性损伤)
二、神经胶质细胞的基本病变
HE染色只能显示胶质细胞的细胞核。(A)星形胶质细胞 核大,染色淡;(O)少突胶质细胞核小而圆,染色深; (M)小胶质细胞核最小,扁平或三角形,染色最深
Cox镀银法显示星形胶质细胞,(a)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 突起细长,圆柱状,分支少,胞质含胶质丝多,多分布于白 质;(b)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突起粗短,分支多,末端呈 薄片状,胶质丝较少,多分布于灰质。
GFAP(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免疫组化,示星形胶质细胞
GFAP抗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示星形胶质细胞
GFP,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转染,示少突胶质细胞
GFP转染,示小胶质细胞
镀银染色,示小胶质细胞
(一)星形胶质细胞的基本病变
1.胶质细胞肿胀
星形胶质细胞核明显增大、染色质疏松淡染
2.反应性胶质化
GFAP 免疫组化, 示反应性胶质化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一、细菌性感染疾病
(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奈瑟脑膜炎双球菌引 起的脑脊髓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多见于儿童 呼吸道传播 冬春季节好发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脑膜炎双球菌。奈 瑟菌属,革兰氏阴 性
(1)脑膜刺激症状
炎症
颅、脊神经根肿胀
在颈项强直
布氏征(+) Brudzinski’s Sign(+)
克氏征(+) Kernig’s Sign(+)
角弓反张
(2)颅内压升高症状
炎性渗出 蛛网膜粒阻塞、粘连
脑脊液吸收下降 充血 脑水肿
颅内压升高
神经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the Nervous System
血脑屏障
嗜银染色,示神经元突起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 基本病变
一、神经元及其神经纤维的基本病变
(一)神经元的基本病变
1. 神经元急性坏死 红色神经元、鬼影细胞
2. 单纯性神经元萎缩
神经元胞体及胞核固缩、消失,病变晚期局部有胶质细胞增生
1)休克型
暴发型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
2)脑膜脑炎型
3. 病理变化
(1)肉眼观
脑脊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 蛛网膜下腔充满灰黄色脓性渗出物,覆盖于脑沟脑回
(2)光镜下
蛛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增宽,其中见大量中性 粒细胞、浆液及纤维素渗出和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4. 临床表现
脑膜刺激征、颅内高压、神经功能损伤、全身感染症状
(3)外伤性脑脓肿
(4)隐源性脑脓肿
3.病理变化
(1)急性脑膜炎、脑炎期 (2)化脓期 (3)包膜形成期
Masson三色,蓝色部分示脓肿壁,左侧为脓腔, 右侧为正常脑组织
二、病毒性感染疾病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由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引起的 急性传染病
传染源:带菌者和病人 曾将暴发型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称为华-佛氏综合征 (Waterhuose-Friderichsen syndrome),是由于肾上 腺皮质出血和坏死引起的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所致
2. 临床类型
(1)普通型流脑
1)上呼吸道感染期 2)败血症期 3)脑膜炎症期
(2)暴发型流脑 起病急骤、病情危重
1.病因
致病菌多为葡萄球菌、链球菌
2.感染途径与病变部位
(1)耳源性与鼻源性脑脓肿
耳源性脑脓肿继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脓肿多见于颞叶或 小脑
鼻源性脑脓肿由邻近副鼻窦化脓性感染侵入颅内所致,脓肿多见于额 叶前部或底部
(2)血源性脑脓肿
脑脓肿多分布于大脑中动脉供应区、额叶、顶叶,可为多发性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ALS) 与正常脊髓相比,由于前角神经 元丧失,前(腹侧)脊髓运动神 经根萎缩
3.中央性尼氏小体溶解
神经元肿胀变圆、 核偏位,胞质中央 尼氏小体崩解、消 失,或仅在细胞周 边区有少量残留, 胞质呈苍白均质状
4.包涵体形成
帕金森病患者黑质神 经元胞质中的路易小 体(Lewy body)
3. 淀粉样小体 Corpora amylacea
老年人的星形胶质细胞突起聚集,形成圆形、向心性层状排 列的嗜碱性小体,称为淀粉样小体
4.罗森塔尔纤维 Rosenthal fiber
星形细胞胞质和突起中形成的一种均质性、毛玻璃样嗜酸性小 体,呈圆形、卵圆形、长形和棒状
透射电镜示罗森塔尔纤维,星形胶质细胞突起中的 嗜锇颗粒
夏秋之交流行,日本夏季脑炎 多见于儿童 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