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安文学

建安文学

建安文学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这段时间的文学,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

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蔡琰等。

建安作家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

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也称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刚健:(性格、风格、姿态等)坚强有力。

是刚强、雄伟的风格形态。

刚健的作品气势豪迈壮阔,感情奔放激烈,境界雄奇浑厚,具有阳刚之美。

遒劲:雄健,刚劲有力。

风骨:指文学作品刚健遒劲,有个性、有力量的格调。

慷慨:情绪激昂。

影响
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开用乐府旧题写时事的先河。

他的作品除五言外,四言诗也不少优秀之作,他学习汉乐府,但又有自己的风格。

他御军三十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唯才是举;对文士礼遇有加,与文士一同从事创作,讨论文章,相处如宾如友。

他的诗歌创作代表作品有:
1、描写汉末战乱和人民苦难的
如《蒿里行》中的名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2、表现统一天下雄心壮志、充满积极进取精神和博大的胸怀的
如《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写了大海孕大含深的气派。

3、表现对贤才的渴慕
《短歌行》中的“青青子矜,悠悠我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