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第1页,总6页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森林资源开发与保护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
①过度放牧 ②环境污染加剧 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 ④过度农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
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 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3.遥感图像是地物反射特征在图像上的反映,地物在某波段反射率高,则其在遥感图像上的亮度高(图中
显示为浅色),反之亮度低(图中显示为深色)。图1是不同波段红树林的遥感图像。图2是红树林反射率曲
线。
图2反射率波段与图1遥感图像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丙 ②—乙 ③—甲 B.①—乙 ②—丙 ③—甲
C.①—丙 ②—甲 ③—乙 D.①—乙 ②—甲 ③—丙
湿地的分布受气候、地形、水文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读黄河流域湿地分布与干燥度的折线
图(干燥度是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之比)。完成下列各题
试卷第2页,总6页
4. 关于该流域湿地与干燥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干燥度越小,流域湿地总面积越大
B. 干燥度越大,湖泊湿地率越高
C. 沼泽湿地率与干燥度相关性最强
D. 河流湿地受干燥度影响最明显
5. 黄河下游流域的干燥度主要在1.5~3。有关黄河下游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湿地面积大小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量大小 B. 上游来水量减小使沿海沼泽湿地面积扩大
C.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使河流湿地大幅扩大 D. 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是提高湿地率的有效措施
右图为“我国历史时期森林遭破坏地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6. 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a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 ②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③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 图中e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有
①沙尘暴 ②泥石流 ③水土流失 ④台风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试卷第3页,总6页
8.甲、乙两地区森林的主要生态功能分别是
A. 甲: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 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 甲:防风固沙、吸烟除尘;乙:涵养水源、美化环境
D. 甲: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乙:吸烟除尘、保护农田
9.丙、丁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是丙,其理由不包括
A. 地形起伏大,土层薄 B. 处于各种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C. 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 D. 土地生产能力高
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该地区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 地形平坦 B. 气候适宜 C. 临近市场 D. 资金雄厚
11.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的区域是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试卷第4页,总6页
12.图中湖泊对①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
A. 夏季降水增多 B. 夏季气温降低 C. 冬季降水增多 D. 冬季气温增高
13.④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
A. 温室气体减少 B. 森林覆盖率减小
C. 入湖泥沙量降低 D. 草原生产量降低
碳汇能力是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的能力。森林面积和
生物量是影响其碳汇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关资料表明,只占陆地总面积1/3的森林,其碳储量几乎占到了
陆地碳库总量的一半。表表示世界四个地区的森林面积与森林覆盖率。据此完成各题。
地区 纬度 森林面积/km2 森林覆盖率/%
甲地区 49°N-80°N 3101 34
乙地区 8°N-12°S 1336 59
丙地区 7°N-10°S 885 49
丁地区 20°N-28°N 322 49
14.森林的碳汇能力比草地强,主要原因是单位土地面积上森林
A. 涵养水源量大 B. 枯枝落叶层厚 C. 叶片总面积大 D. 动植物种类多
15.表中碳汇能力最低的地区是
A. 甲地区 B. 乙地区 C. 丙地区 D. 丁地区
16.提高丁地区森林碳汇能力的可行措施是
A. 扩大造林面积 B. 替换森林树种 C. 禁止采伐林木 D. 提升森林质量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和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主要分布在能够受到潮水周
期性浸淹的海岸地带,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读图回答下题。
17.红树林植被的主要功能有( )
试卷第5页,总6页
A.防风消浪,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
B.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
C.绿化美化沿海环境,吸烟滞尘
D.涵养水源,保护水土
18.下列关于图示湿地的叙述,合理的是( )
A.位于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稀少 B.位于热带地区,为沙质海岸
C.为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 D.位于温带海滩,降水丰沛
下图表示我国江南某林场,其树木砍伐后在地面留下的一截树桩,天空中有一群大雁向左作长途飞行。
据此回答19~20题。
19.据图分析我国此时的季节是 ( )
A.夏季 B.秋季 C.春季 D.冬季
20.该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沙尘暴频发季节 B.美国农民正收割小麦
C.地中海地区高温多雨 D.北京寒梅绽放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巴拉圭河干支流两岸覆盖着厚厚的黏土,在流域内形成了面积广大的沼泽湿地。湿地吸附和淀积大量
营养物质,水生生物繁多,鸟类资源丰富。流域上游地区经济较落后,人口主要分布在高原地带。图Ⅰ示
意巴拉圭河、巴拉那河、乌拉圭河流域分布,图Ⅱ示意甲地的气候资料。
试卷第6页,总6页
(1)分析巴拉圭河流域沼泽形成的原因。
(2)说明湿地内鸟类资源丰富的原因。
(3)从产业综合发展角度,列举适合沼泽发展的三个具体产业部门。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婆罗洲之心”是一个跨三方国界的、旨在保护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的环境保护
项目,它覆盖了赤道附近22万平方千米的森林地带,并拥有众多野生物种。
材料二 近年来,在利益驱动下,婆罗洲地区的森林资源遭到了惊人的破坏。一方面,人们砍伐森林,出
口木材,换取外汇收入;另一方面,人们毁林开荒种植油棕树,发展种植经济。伐木和开荒,成为原始森
林的主要杀手。
(1)与“婆罗洲之心”计划覆盖区相同的植被还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婆罗洲之心”计划覆盖区典型植被对全球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二可知,____________是导致该地区植被被毁的直接原因,其根源是什么?
(4)你认为应采取怎样的措施保护“婆罗洲之心”计划覆盖区的植被。
试卷第7页,总1页
参考答案
1-5 DCBCA 6-10 ABABC 11-15 BABCD 16-20 DACCA
21.(1)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大;多条河流交汇,地表水丰富;河流流经地区地形平坦,排水
不畅;流域内土质黏重,地表水不易下渗.
(2)大量的水生生物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湿地面积广大,为鸟类提供广阔的生存空
问;纬度较低,水热充足,适宜大量鸟类在此繁衍;湿地附近人口稀少,开发程度低,人为
的干扰破坏少.
(3)淡水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科学研究.
22. (1)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
(2)该地区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影响: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影响着地
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3)伐木和开荒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一些发达国家对硬质木材和
优质食用油的大量需求。
(4)对雨林的保护措施有: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
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
造林相结合;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