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魅力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魅力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魅力
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适应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形象生动的语文情境,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何巧设生动的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把语文课上到学生的心里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魅力呢?
一、引导质疑,创设问题情境。

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引起的。

儿童好奇好问,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新颖、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学生的迫切愿望。

如我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引导学生提出“溪声为什么会时时变换调子”这个学生感兴趣又有一定深度的问题,通过释疑来理清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理清了溪流和双龙洞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二、利用图画,创设立体情境。

图画内容应该是课文的精髓。

所以,设计的图画要形象生动、色彩鲜明,能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激发学生的愉悦情绪。

如在学习《赶海》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画面:蓝蓝的天空,白云朵朵海鸥在天上自由地翱翔。

蓝蓝的海水,浪花朵朵。

金黄色的沙滩上有贝壳、小虾……。

画面中的人物是一个小孩,笑眯眯地合不拢嘴。

孩子们完全被图画所吸引了。

由此进入意境,在学到“浪花悄悄地
瘙痒了小孩的小脚丫时”,我让一个小朋友像画中的小孩一样去“瘙痒”。

小朋友们都像画中的小孩一样开心地笑起来,情感上起了共鸣。

由于师生情感投入,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朗读上也有了大的突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孩子们在愉悦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领悟了大自然的美,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巧设悬念,创设表达情境
如《烟台的海》一文,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观: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高远。

教学时,教师以“烟台的海有什么独特之处呢?”为悬念,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词句,感受烟台的海的特点,烟台人的生活以及与海的关系。

然后,播放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边欣赏边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一下某一季节烟台的海。

多媒体播放的画面,配上“小解说员”那充满激情的解说,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

”的内涵,从而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烟台人的尊重、佩服,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四、利用音乐,创设艺术情境
音乐是一种以系统的声音旋律为媒介来塑造形象、传达情感、反映生活的艺术,与文学有着共同之处。

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是课文中一首诗歌,描绘的是节日快乐的场面以及孩子们高兴的心情。

我选用了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来创设欢乐的情境,表现形式为播放乐曲和学生哼唱。

学生对旋律比较熟悉,对歌词比较生疏。


师就可以告诉他们这首歌的歌词就是由今天学的课文改编的。

小朋友们听到这快乐的歌曲,巴不得马上就会唱,于是他们学习情绪高涨,主动进入学习状态。

他们脑中浮现出美丽的白塔、绿树红墙、飘荡着小船、孩子们快乐游玩的情景,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再教学生们哼唱这首歌,在巩固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并获得了美的感受。

在音乐的烘托下充分展现在孩子们的心中,从而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意境。

五、联系教材,创设表演情境
人天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欲望。

在教学中,排演课本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尽情展示自我的机会,这个机会是人人均等的,不管你的语文成绩好坏,只要你敢于参与,机会就属于你。

学生自编自组表演课本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在排演本剧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

如《负荆请罪》一文,主要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

廉颇和蔺相如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的,那么后来他们又是怎样成为志同道合、同心协力、合力为国的亲密朋友呢?教学时,我在学生初学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自由组合,合作制作道具,表演课本剧。

在表演时,学生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将廉颇痛改前非、爽直磊落,还有蔺相如的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忧国忧民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把演出推向了高潮,台上与台下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学生的精彩表演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和愉快的笑声,整个课堂其乐融融。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巧妙地
运用各种情境教学,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才能使整个课堂情趣盎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美,成功地引领学生进入五彩缤纷的语文世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