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学秘书史
唐宋秘书工作内容
三省中的 秘书人员 与工作内容
唐宋 文书档案
三省中的秘书人员与工作内容
1
中书省秘书人员与职责
2
门下省的主要秘书官员与职责
3
尚书省的秘书人员与职责
唐代主要负责起草诏书的是中书舍人,中书舍人是最 重要的秘书官员。 1.负责起草诏、制、敕、玺书、册命等皇帝颁发的文书, 进呈皇帝批准后,按规定发有关部门执行。 2.参议表章,初读中央政府各司和各地官员的奏章表议 并提出处理意见,然后呈进皇帝。 3.下达的制,诏,敕等文书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有误 差,有责任向皇帝奏明,并加以改正,起到信息反馈的 作用。 4.逢有百官聚会,朝廷大典时,中书舍人须侍从皇帝左 右,代表皇帝接受百官的奏状。 5.皇帝在朝廷上册封,赏赐大臣时,由中书舍人宣读册 封,赏赐的诏命,作为特使慰问有功的将帅和国家的贵 宾。
宰 相 。
事 、 同
参 加 政
当 然 宰
令 、 侍
堂 会 议
驳 之 间
的 关 系
为 了 协
和 唐 初
最 高 决
设 的 ,
为称、:中书唐中事相中的的,调均策
。、
等孔人设是尚事议议
五目院舍最书堂事事
房、,人高省囊办堂北
,吏负院行的括公为宋
分、责,政大门处宰前
曹户撰有机部下,相期
处、拟知构或省设、沿
理兵诏制。主、于参唐
宋朝设立鼓院,后又设立检察院, 受理天下文书。宋朝三个信访工作机构 各自独立,鼓院是初级机构,检院为高 级机构,匦函为最高级机构,臣民先投 书初级机构,未得妥善处理后再投书于 高级机构,屡经投书而未获处理还可上 诉匦函。这样既扩大了信访工作的范围, 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 访的公正,与唐代匦使院全凭 武则天的需要处理问题有不同,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访工作的准确 性、全面性。
, 称
皇 帝
右 仆
省 长
唐 初
协 调
和 门
下 省
政 事
帝 统
事 堂
是理房事时,等为又射官参出下,堂治会
吏 员
众 事
、 兵
堂 后
改 政
移 政
, 亦
参 知
以 他
) ,
( 中
加 政
令 和
省 之
作 用
在 隋
全 国
议 是
,,房分事事为政官是书事封间是代的常
地 位 极
供 职 者
、 户 房
列 五 房
堂 名 为
堂 于 中
档 案 工 作
宋 朝 的
唐宋时期相比其他时期的特色
政事堂及 其秘书机 构
翰林学士 与秘书工 作
谏官的 设立
信访机构
档案库
重为刑吏书省中书堂其尚原矛也中设机协
要堂礼房门。宗门会后书仅盾就书于构助
。后 房、 下 唐 即 下议 , 左 三 。是 省 门 , 皇 政
官 都
, 分
枢 机
。 政
玄 宗
位 后
三 品
档案库—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的分离
唐朝设立专门的档案库——甲库,文书 工作和档案工作开始分离,是唐代秘书 工作成熟的又一个重要标志,档案工作 制度趋于完整。
档案库—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的分离
宋朝的专门档案:赋役档案、律法档案。档案制度比唐 朝有进一步发展,档案工作与文书工作实现了全面分离, 档案工作基本上形成了与文书工作相对应的自上而下的
1、主事房掌管文书的收发; 2、点检房负责掌点检各方的文书工作; 3、催驱房负责掌督促、催办各房的文书; 4、班簿房负责掌管百官的名册以及有关官员 基本情况的文件; 5、制敕库房负责掌收受制诏,保管并编录成 册,并负责架阁库的管理。
唐朝门下省的长官为侍中,其职掌
为出纳帝命,顾问答对,慰问朝拜的大 臣,监修起居注,审定并主持六品以下 文武官员的授职议事。门下省的重要秘 书官员还有:给事中掌封驳之权,可封 还皇帝失宜的诏命,驳正臣下有违误的 奏章,是门下省中的要职,地位仅次于 侍中,门下侍郎;典仪职掌偏重于负责 礼仪性的事务;符宝郎掌管皇帝的御玺 和朝廷的符节。
是中国封建地主经济繁荣发展的时期, 也是中国封建政治制度趋于成熟的时 期。封建职官制度发展到唐朝,确立 了三省六部制,中央集权统治进一步 加强,封建官僚机构的设置更加完备, 官吏的执掌分工更为细密,整个封建 职官制度发展到一个更高水平。就秘 书工作而言,机构健全,制度完善, 人员精干,因此,可以认为,隋唐宋 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成熟时期。
唐宋公文种类
(2)臣下上行皇帝文书的名称:表、状、笺、启、 牒、辞。
宋代各级官员上呈皇帝的文书仍可使用唐代 的章、表、议、封事等名称,但使用得较少,多用 新增设的奏状、札子、榜子等名称。 (3)唐时官府之间的行文名称有:关、移、刺。 宋代下级官府向上级官府行文一般用申状、白札子 等名称。上级官府向下级官府行文主要使用帖、札 子、符、刺、榜等名称。互不统摄的官府之间行文, 使用关、咨报、密白、牒等名称。
唐宋公文种类
隋代公文种类沿袭汉魏,无所增删。唐 代公文种类有所增补,公文在级别等次上有 了较为细致的划分。 (1)唐代皇帝专用文书名称有:制、敕、 册、令、教、符。 宋代对各种文书形式的使用对象、使用范围 和使用方法等方面的定型化。如册书、制书、 诏书、敕书等前代已不断使用过的文书名称, 在宋代均有较为固定的使用范围。 而新增设的御札等文书形式更是如此, 文书程式化较唐代又有明显进步。
事、旨诰政要中禁知制
务礼。或事职书中政,
。和还直堂权省。事以
刑设下,和政
政
为 内 制 与 外 制 。
诏正 之式 权分 皇割 帝了 的中 命书 令舍 被人 分制
翰 林 学 士 出 现 之 后 , 便
术士 等外 各, 种还 专有 门卜 伎、 艺医 人、 员棋 。、
院 中 , 除 文 词 、 经 学 之
秘书工作的发展变化
三省六部制的变化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当然宰相,合议军国 大事于政事堂(初设于门下省,高宗死后, 移至中书省,玄宗时改名中书门下),但又 择他官参加议政,号为参知机务、参议得失 等,也是宰相。决定政事之权已不全由三省 长官,其后又有以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为名的他官参政。唐中叶以后,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是真正的宰相。三省长 官却先后被排斥出宰相行列,成为荣誉职, 决定政策之权则被剥夺。玄宗以后,中书舍 人起草诏敕之权又为翰林学士所分割。尚书 省各部司的职权,在安史之乱后也大部分为 各种使职所瓜分。故唐中叶后,三省六部制 名存实亡。
宋朝门下省通进司是中央政府处理 文书的总枢纽;银台司负责抄录天下奏 状案牍事务,并发付有关机构检查,以 纠正其违失,监督其执行,以防文书挤 积压;章奏司负责收受天下奏章案牍送 交通进司;封驳司负责文书的审议和封 驳;发敕司负责收受中书省、枢密院交 付的宣、敕,登记后颁发.
唐朝尚书省长官称为尚书令,尚书仆射 (ye)副之。尚书省的总官署称都省,又称都司、 都台或都尚。都省的职责是纠正省内诸司的工 作,监督各官员的职责履行,检核省内诸司文 案的阙失。因此,它是尚书省的办公厅。其主 要工作任务是勾稽、转发和管理文书。尚书省 管辖的六部中,设有都事负责收受、转发文书, 稽察缺失,监印等工作,是各部的秘书科长。 部下各司则设员外郎(隋称承务郎)负责秘书 工作。
工作体系;同时档案工作步入程序化, 制度化的轨道。
谏官的设立
唐朝设有谏宫,包括左右散 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 右补阙、左右拾遗等。“左” 属门下,“右”属中书。这 类官员的基本作用是“侍从 赞相、规谏讽谕”,也就是 专门提意见,“凡发令举事, 有不便于事、不合于道者, 小则上封,大则廷争”。 “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 病无不言” 。
唐朝的档案工作
唐代档案工作制度与其他领域内的情况 一样,档案工作也趋向成熟。其主要标志是: (1)归档制度; (2)一案一卷制度; (3)复制多份副本制度; (4)鉴定制度; (5)检查,修整制度; (6)查阅制度;
宋代的档案工作制度比唐朝 有进一步发展,档案工作与文书 工作实现了全面分离,档案工作 基本上形成了与文书工作相对应 的自上而下的工作体系;同时档 案工作步入了程序化、制度化的 轨道,档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 制订了相应的工作制度.
壹 唐宋时期秘书制度发展的背景
贰
唐宋时期的秘书机构
叁
唐宋时期秘书机构的特点
肆
唐宋秘书工作内容
伍 唐宋时期相比其他时期的特色
陆
秘书工作的发展变化
壹 唐宋时期秘书制度发展的背景
贰
唐宋时期的秘书机构
叁
唐宋时期秘书机构的特点
肆
唐宋秘书工作内容
伍 唐宋时期相比其他时期的特色
陆
秘书工作的发展变化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 统一全国。隋王朝的政治体制上的建 设成绩巨大,为随后唐王朝的空前繁 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唐宋时代
负 为 些 侍 书 三 汉 教坚
中央
三省
枢密院 (宋)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唐宋
皇宫内部
地方
政事堂
翰林 学士院
路
信访机构
州
县
三省
中书省
门下省
主事房
点检房
催驱房
班簿房
制敕库房
通进司 银台司 章奏司 封驳司 发敕司
尚书省 开拆房 催驱房 班簿房
制敕库房
唐宋秘书机构特点 五秘成书继发展。四较了机六工奠工、续书系机、完统器作定作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朝发机列构文秘备治的全了发而产生,并随着社廷展构,翰步发展。书,阶正面现展更趋于专业化。是领导活动的产生三。专皇林、制它级常分代的家机构的演进同三、秘书人员选拔行政管理活动特别省业宫学档度保国运离秘基二、基本上与国中化的士管理活动,伴随着案比证家转,书础的形秘院。。一、作为一种辅助
秘书审核制度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