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货币的特点(五)

中国古代货币的特点(五)


• 由于货币的各种职能,分别由各种物品担任,而 这些物品之间又没有一定的联系,所以,从严格 意义上说,中国古代货币没有制度可言,既没有 主币和辅币的关系,也没有什么本位制度。古代 各种货币,都是主币。如果要谈本位,那么,战 国、秦、汉、勉强可说是金钱平行本位,六朝、 隋、唐是钱帛平行本位,宋、金、元至明初是一 种钱钞流通制度,明中叶到清末时银钱平行本位。 所谓平行本位,就是所各种货币都可以无限地使 用,而彼此之间没有固定的比率,随市价做盲目 的波代各国的货币的名称,多是采用重量的名称, 如英国的镑、法国的里弗、意大利的里拉、中国 的半两、五铢等。可是在中国的唐朝,衡制却受 到币制的影响,在斤两以下,不再计铢、累,而 改用是金威,称钱、分、厘了,一钱就是指铜钱 一文的重量,十枚开元钱就等于一两。唐以后的 铜钱,基本上维持每文一钱的重量。武德四年 (公元621年)和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广 东用机器所铸的光绪通宝,重量是相等的,有近 千年不变。如果从西汉五铢算起,两千年没变。 为什么,也许是由于这样重量大小的钱币,从实 践中证明是比较适当的,加上人们的崇古思想, 使得自命有为的统治者,总以恢复这个标准为功 德。(我们认为要与中国古代的经济形态相适 应。) • 如何评估这种情形?币制不变与物价的波动的关 系如何?物价标准不变最重要。
• 只有明白这一点,才可以解释中国历史上很多的 现象,如,董卓的小钱,最多减重成五分之一, 可是物价上涨约万倍;梁武帝的铁钱,以价值来 说,至少总有铜钱价值的十分之一,可是他是物 价上涨几百倍。当然,我们不能完全否认铜钱的 自发调节的作用,合乎标准的铜钱,使多少有这 种调节功能,它虽然没有自由铸造制度来保证它 的名目价值和币材价值的一致,但私铸和私销在 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自由铸造的作用。私铸和私销 虽然违法,但难以禁止。历代政府所禁的是私铸, 而非私钱的流通。
中国古代货币的特点
• 一 多元货币体系的存在:货币的各种职能,在 中国不集中于一体。 • 金银在中国,自古就是储藏价值的工具,同时作 为国际购买手段,有时也作为价值尺度和价格标 准。但中国古代没有铸造金银币,也不用金银为 流通手段;流通手段基本上都是用铜钱。历代虽 有金银铅的铸造,但是这种金银钱,只具备货币 的形式,目的不在于流通。 • 铜钱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货币的各种职能。可 是有些职能,主要不是铜钱,甚至有时完全不用 铜钱。例如储藏手段,主要用金银,铜钱只是在 一定程度上取得这种职能,而且限于合乎标准的 铜钱,不合标准的铜钱,人们绝不用于储藏手段。 中国铜钱的性质,从他的购买力的变动这一点上 看,是介乎金银币和不兑现纸币之间的。这是中 国古代货币的一大特点。(为什么?)
三、铸造技术的落后 中国货币的铸造,一向用手工,即用范铸, 这也是封建社会的特点。用这种方法铸造,式样 很难精美,比较粗糙,成色常有参差,轻重不一。 钱币学上有些专门的词汇,如流铜、错范、传形、 倒书等等,都是这种原始方法造成的,都会造成 钱币的整体美观。至于穿孔的大小、轮廓有阔狭、 钱身有厚薄等等,因此,中国前的版别,多得惊 人,例如,北宋的元丰,只有短短八年,但铸出 的元丰通宝,单是日本出版的《昭和钱谱》所收 集的,就有近三百种。所以中国出现很多的钱币 学家,就不足怪。
• 二、铸造和流通的地方性。这反映中国古代社会 的封建性。 古代的封建制,自不必说;即使在统一的政府 之下,货币的地方性也是严重存在的:宋朝,表 面上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可是币制上是割据的局 面:京东、京西十三路行使铜钱,成都等四路行 使铁钱,陕西、河东则铜铁钱并用。南宋的纸币, 东南用会子,四川用川引,两淮用交子,湖广有 湖会,河池有银会。这种流通的地方性到近代仍 然存在,那清末到民国一段时间来说,银元宝有 苏宝银、武昌宝银等。虚银两上海用规元,天津 用行化,汉口用洋例。等等,不一而足。一直到 解放以前,全国的货币流通,还是不统一;当然, 现在也不统一,有港币、澳元和新台币。 • 问题:为什么?统一的条件?统一的好处?进一 步延伸,全球货币的趋势。
四、货币重量稳定不变 • 这种情形,在别的国家是很少的。世界货币史上 有名的货币单位,如罗马的阿斯(as)、法国的 里弗(livre)、英国的镑(pound)、俄国的贞葛 等。都是不断减重或贬值,而且是一去不复返的。 这些货币单位使用的时间都很短,不能同中国的 制钱相比。 • 中国的主要货币铜钱历经千年而很少变化。自西 汉的五铢钱发行以来历代都想保持这个重量。精 整的西汉五铢,重约四公分,一般的要稍微轻一 点。南北朝的五铢大体上还是这个重量。唐初实 行币制改革,发行开元通宝,这个开元钱还是以 五铢钱为标准。甚至因为钱的重量而影响中国的 衡法。这是世界货币是以见不平常的事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