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地理复习提纲八下新定稿

初二地理复习提纲八下新定稿

初二地理复习提纲(八下)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气温差异:我国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 降低 。
自然差异 降水差异:我国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 减少 。
地势差异:我国自西向东,地势逐渐 降低 。
1.地理差异显著
农业分布: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人文差异 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东密西疏。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 高 ,西部 低 。
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 高 。 江淮地区的 梅雨 期、东南部沿海地区 台风 (灾害)影响大。 (2)不利条件 红壤分布区,酸性强,土质粘重。 云贵地区的 喀斯特 地貌,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 (3)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 河谷 和缓坡。

河流含沙量
较大
较小

植被类型
温带 落叶 阔叶林为主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线 的 地 理人
农业
农田多为 旱地 ,以种植 小麦 、 大豆 、 玉米 为 主,一年收获 一 次或两年 收获 3 次
农田多为 水田 ,以种 植水稻、 油菜 、为主,
一年收获 2 至 3 次
意 义
类 活 动
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以 陆路 运输为 主,汽车是经常使用的交通
工具
水路 仍然是人们常用 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民居屋顶坡度较 小 , 民居屋顶坡度较 大 ,

传统民居
墙体较 厚
墙体 高
生活习惯爱好
以面食为主,爱好溜冰、骑
以 米饭 为主,

爱好 游泳 、划船
3.四大地理区域 (1)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 降水(夏季风)的影响,和 400 毫米等降 水量线(北段)大体一致。 (2)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 气候 ,同 秦岭--淮河 一线大体一致。 (3)青藏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 地形和地势 ,大致是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和青藏地 区的边缘线。
5.气候:属于 亚热带 、 热带 季风气候,冬季
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 台风 和 暴雨 。
6.河流:岛上河流 短急 ,水能丰富,岛上最长的河流是 浊水溪 。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1.风景名胜: 日月潭(台湾最大湖泊) 、 野柳地质公园 、玉山等。
2.富饶: 森林 、 矿产 和 水产 等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中心、 贸易 中心、 信息服务中心、 航运 中心。
澳门的重要支柱产业是 博彩旅游 业。
4.香港与内地的经济:祖国内地的优势是 自然 资源、
劳动力 资源丰富且低廉。香港的优势是拥有丰富的
资金 、 信息 、 技术 、 人才和 管理经验 。
5.改革开放初期,港澳与珠江三角洲的合作模式是 “前店后厂” ,目前与广东的合作模
耕地类型:多为 旱地 。 5.农业:旱作农业区 农业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 玉米 、 谷子 。
主要经济作物: 甜菜 、 棉花 、 大豆 。 有利条件: 平原(地形)面积广大,土壤 肥沃, 雨热 同期。 6.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水 资源不足, 干旱 (气象灾害)严重。 7.解决华北地区缺水问题的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发展 节水 农业。
水库,给 防洪 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4)水土保持:采取 植树种草 等生物措施与 建梯田、修挡土坝 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合理安排 生产活动 。
共4页
第3 页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一、பைடு நூலகம்治文化中心 1.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经纬度是( 40°N , 116°E ),位于 北温 带(温度带)。 (2)海陆位置:北京位于 华北 平原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渤海。 (3)相对位置:东面是延伸向 渤 海的平原,向东出山海关,可进入 东北 地区。
我国的饮食习俗地区差异很大。人们饮食口味差异的形成,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
有一定关系。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 甜 ,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
咸 ,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居民多喜 辣 ,山西人口味偏 酸 。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差异
区域 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
1.历史: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拥有 3 000 多年的建城史和 800 多年的建
都史。
2.旧城格局:旧城呈现独特的“ 凸 ”字形轮廓,皇宫居于城市的中心,其他建筑沿中轴
线呈 对称 分布。
3.名胜古迹: 长城 、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颐和园 、 天坛 、明十三陵等
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黄土特征:黄土土质 疏松 ,多孔隙,易溶于水。 (1)自然原因 气候条件:夏季降水集中,多 暴雨 。
植被特点:地表 裸露 ,缺乏植被的保护。 (2)人为原因: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长期过度开垦和 放牧 ;修路、 采矿 等活动
破坏地表。 (3)危害:带走了 地表 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泥沙下泄,淤塞 下 游河床、
建设绿地,在城市中心打造一批开放式的街心公园、 绿地 和 广场 。
第七章
南方地区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第一节 自然特征
1.位置: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南、 青藏高原 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 东 海和 南 海。
2.地形:西部是 云贵高原 和 四川盆地,东部是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 东南 丘陵。 3.气候与植被:大部分地区为 亚热带季风 气候,南部是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即亚热带)
共4页
第1 页
自然区:长江三角洲、温带地区、 季风气候区
经济区: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西 北牧区、东北林区(与经 济有关)
行政区: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 等
金色中国:黄沙漫漫的西北地区; 银色中国:终年积雪和冰川广布的
青藏地区。 黄色中国:北方地区广阔的黄土地; 绿色中国:四季常青的南方地区; 蓝色中国:广阔的海洋。
主要农产品:水稻、小麦、 棉花 、 油菜 、茶、 竹 、甘蔗等。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一、江海交汇之地 1.地理位置:位于长江下游,濒临 黄 海和 东 海,地处江海交汇处,沿江沿海港口 众多 , 依托长江 干支 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 南北 海上航线 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2.范围:主要包括 上海 市、 江苏 省南部和 浙江 省北部地区。 3.地形与地势:位于 长江中下游 平原,地势低平。 4.河流与湖泊:河网 密布 ,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 鱼米之乡 ”。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这里有著名的古都—— 南京 ,还有苏州、扬州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 2.特点: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 密集 、经济发展水平最 高 的地区。 3.核心城市: 上海 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 综合性工业城市。 上海不仅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 辐射带动 作用。 4.同城效应: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 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交流日益频繁。借助发达的 高速公路 和 高速铁路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往 返于不同的城市,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 5.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世界文化遗产:苏州的 古典园林 和杭州 西湖 。 (2)水乡风貌:江苏的 周庄 、 同里 , 浙江 省的乌镇、西塘等。 (3)文化:传统的 戏曲 文化、 茶 文化、 丝绸 文化和 饮食 文化。
秦岭——淮河以南
自 1 月平均气温
低于 0℃
高于 0℃
然 河流封冻状况
普遍有结冰现象
普遍无结冰现象
秦环
地形
岭境
气候
︱差
年降水量
淮 异 河流水量和汛期
平原、高原、丘陵 温带季风气候 小于 800 毫米
水量较 小 、汛期 短
平原、盆地、丘陵、高原 热带、 亚热带 季风气候
大于 800 毫米 水量较 大 、汛期 长
式是 粤港合作模式 。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
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1.组成: 台湾省包括 台湾岛 ,以及附近的澎湖 列岛、 钓鱼 岛等许多小岛。 2.位置:北临 东 海,东临 太平洋 ,南临 南 海, 西隔 台湾海峡 与 福建 省相望。 3.地形:中东部是 山地 ,西部是 平原 。台湾山脉 的最高峰是 玉 山。 4.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 西部沿海平原 。
共4页
第5 页
第三节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1.地理位置:地处中国大陆 东南 端,与 广东 省
相邻,香港在珠江口 东 侧,澳门在珠江口的 西 侧。
2.组成:香港由 香港岛 、 九龙 、 新界 和附近很
多岛屿组成;澳门由 澳门 半岛、氹仔岛和 路环 组成,
地域与人口上共同点是 地狭人稠 。
3.经济特点: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 国际金融
4.居民:具有房顶坡度 大 、墙体 厚 、窗户 小 等特点。
共4页
第2 页
5.东北三省积雪期长,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国 最大 的天然林区。 有利条件:地势 平坦 ,土壤 肥沃 ,适宜大规模的 机械 化耕作; 气候 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河流众多, 灌溉 便利;农业 科技水平高。
6.农业 不利条件:纬度较高,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春秋季节,容易发生 低温冻害 。 地位:盛产 小麦 、玉米、 大豆 、水稻等,是我国 机械化 程度最高、提供 商品粮 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自然保护区:对 沼泽湿地 进行保护。 工业类型:以重工业为主,是我国最大的 重 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 、大庆等,是依托丰富的资源发展起来的。
西面是 黄土 高原,从西北出居庸关,可进入 内蒙古 高原。 向南是 华北 平原。 2.地势: 西北 高, 东南 低。河流:自 西北 向 东南 流。 3.气候:北京属于 温带季风 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 寒冷干燥 。 4.城市职能:北京是全国的 政治 、 文化 中心,也是 国际交往 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