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护理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应对措施

社区护理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应对措施

探讨社区护理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应对措施
摘要: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的知识与技能结合,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人群为服务对象,社区护理的护士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服务。

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区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了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管理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管理效果,现将笔者多年来在基层管理中的实践经验及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社区护理安全管理的现状应对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221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243-02
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的知识与技能结合,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人群为服务对象,社区护理的护士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服务。

社区护理代表了社区卫生与护理两方面的内涵,它不仅注意到个人的健康安宁,而且也注意到社区整个人群的健康,包括疾病和受伤的预防、健康的恢复以及增进健康。

更明确地说,社区护理是有组织的社会力量,提供个人、家庭、社区的一种服务,社区护士以同情、和蔼、亲切的态度以及刻苦耐劳的精神,应用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矫正每一个人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预防疾病的发生,以保持健康,必要时并从事健康人和居家病人的访视与护理。

由此可知,一名社区
护士仅有临床护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经验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社区护理理论知识及一定的社区工作实践经验。

安全是患者的基本需要之一,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或法规允许范围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区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了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管理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管理效果,现将笔者多年来在基层管理中的实践经验及体会总结如下。

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安全管理的现状
1.1 护理人员配置不足。

医:护:床位比过低主要是因为护理人力资源缺乏,医:护:床位比过低导致临床护理人员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尤其是在全面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人们医疗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和面临社会老龄化的现状,老龄住院患者明显增加,而临床护理人员缺乏,无法满足临床患者的护理需求;同时,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管理者不得不在完成科室日常护理轮班之后,利用休息时间,将护理管理作为兼职工作来完成,从而使其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护理管理甚至是改进临床护理管理工作。

1.2 护士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护士在校所受的教育和在职教育中缺乏法制教育,护理法制观念薄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走上临床工作岗位后由于日常工作长期紧张忙碌的状态下,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或者法律法规知识的学
习仅仅流于形式,思想根本上不能从法律的高度上认识,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了许多潜在的法律问题。

主要表现在对护理文书的书写上:不认真执行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护理记录单中存在刮、涂、改的现象;护理记录不及时,不据实、不准确。

1.3 护士的服务理念滞后,导致了护理安全隐患的存在在临床护理人员中,普遍存在护理服务理念转变滞后,主动服务意识差;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缺乏换位思考,不能确实做到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了解和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工作中缺乏同情心,甚至个别护士责任心淡薄,对自身的要求过于松懈,仅仅满足于遵守医嘱完成患者的治疗,而无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让分级护理和整体护理仅仅流于形式。

1.4 专业技术水平缺乏,护士素质参差不齐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从事的不是单一的某一学科的专科的护理,而是综合在一起全科的护理工作。

同时由于社会老龄化趋势导致的住院患者的老龄化,病情复杂,重、而且变化快。

这就决定了护士对每一门学科的护理知识都要了解,都要学习,尤其要针对老龄患者的疾病进行钻研。

而基层护理人员配置的现状、环境条件严重影响和阻碍了护理知识的更新和提高。

1.5 护理管理制度健全,但监督落实不到位目前普遍存在的是各项护理工作制度、规范、管理方案齐全,但由于护理管理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付诸实施、监督落实情况以及效果,使再齐全的
制度规范都没有发挥实效。

1.6 就医对象素质相对偏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患者中,由于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住院患者自理能力普遍偏低,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能力也相当有限,同时对健康的要求又相对偏高,从而导致护患矛盾增加。

2 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
2.1 合理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护理管理者要学会把人用“足”,在人的管理上下足工夫。

护士是护理工作的主体,要搞好护理安全工作必须充分调动本中心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每个人的长处。

具体而言,以下几方面是至关重要的。

2.1.1 合理安排人力,用人之长护士希望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社区护理管理者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护理管理上,知人善任,力争使每个护士都处于最能发挥其才能的职位上,使每个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2.1.2 在护理管理中以人为本要理解下属,善于关心和体察护士疾苦。

要宽待下属,护理工作既琐碎又具体,工作中难免出现一些小的差错,一旦下属发生过错,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护士长要掌握各类人员心理活动特点,并在临床实践中学会运用;要了解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掌握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2.1.3 激励护士团队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共同完成护理工作目标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其内在潜力,营
造护士职业心态的良好氛围,应用激励艺术,使大家尽可能地对中心有极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她们感到自己是主人,从而激发其工作干劲和热情,使之为完成工作任务和目标竭尽全力。

2.2 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与教育,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2.1 强化学法、用法意识身为社区护理管理人员在管理检查护理服务质量中要善于将法律条例融入相关的工作中,并要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有关的法制及医疗纠纷条例,增强对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的认识,学会自我保护及处理好护患矛盾的技巧,避免或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2.2.2 让法规制度监控各项操作规范,坚持依法护理作为管理者要对中心各护理岗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了如指掌,熟悉各项操作流程。

加强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演练,面对应急事件时能够有条不紊的应对。

2.2.3 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体护理人员核心制度和操作
规范的学习和定期考核执行情况如护理的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医嘱处理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

很多社区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不严格遵守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或稍不细心核对,便会出现发错药、打错针的情况,其后果不堪设想,当事人要承担法律责任。

因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定要学法、懂法,要不断地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和考核法律法规、技术操作规范,减少和避免差错或过失而引起的严重后果。

2.3 转变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增强护理服务意识,增进护理服务态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除了应具备传统医院护士的能力,同时还应必须具有社会学、心理学及人际沟通技巧方面的知识和保健职能,从而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所以要有计划地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社区护理知识培训与考核,真正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2.4 加强临床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感在对护理质量监控中融入法律意识,严格监控病区护理质量,做到防患于未然。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疗制度的改革,社区护理的重要性逐渐为社会各界尤其是护理界所关注,各地纷纷武艺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及社区护理活动的探讨。

社区护理是护理专业领域中的一个新课题,它是社会发展、科技腾飞以及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产物,是促进健康,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和恢复健康的重要途径。

由于经济水平的差异,世界各国的社区护理发展很不平衡。

我国政府和各界人士对社区护理日益关注,各级院校和医疗机构纷纷进行了社区护理的探索工作。

但限于国力,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工作尚处于小范围的探索和发展阶段。

在人才培养、质量控制以及宏观调控等方面尚有不足,需各界人士携起手来,为增进人类的健康而奋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