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逻辑导论全套课件

逻辑导论全套课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学、逻辑学、
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
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
学。

1977年版《大英百科全书》将逻辑 学列为基础学科第一位。
四、逻辑学的性质
2、工具性
①推理的工具 ②表述思想、建构理论的工具。 ③思想分析与批判的工具。
四、逻辑学的性质
分 析 1 比一比谁更聪明——戴帽子问题
三、思维形式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1、思维形式分析为常项和变项
例如
①如果水温在一个大气压下为摄氏零度,那么水就会结冰。
②如果过度砍伐森林,那么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③如果某甲作案,那么他有作案时间。
它们共同的形式是:如果p,那么q
三、思维形式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又如
①有的教师是律师。 ②有的被告是无罪的。 ③有的乌鸦是白色的。
逻辑思维规律
二、逻辑学的起源——源于理智的自我反思
1.
说谎者悖论及其他

克里特岛人埃匹门尼德(Epimennides): 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说谎。 麦加拉派的欧布利德 : 一个人说,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假话。 罗素:“集合论悖论” “理发师悖论”
二、逻辑学的起源——源于理智的自我反思
逻辑导论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语言分析 第三章 逻辑推理:命题演算
第四章 逻辑推理:类演算与关系推理
第六章 逻辑推理:模态、规范逻辑 第七章 合情推理:归纳逻辑
第八章 逻辑基本规律
第九章 论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逻辑”的含义 二、逻辑学的起源
三、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四、逻辑学的性质
一、“逻辑”的含义
2、普罗泰戈拉斯的“半费之讼”

普罗泰戈拉斯(Protagoras)的理由: 如果我打赢了这场官司,那么按照法庭的判决,你应 该付我另一半学费; 如果我打输了这场官司,那么按照当初的约定,你也

应该付我另一半学费;

我或者打赢,或者打输, 你都应该付我另一半学费。
二、逻辑学的起源——源于理智的自我反思
所以,乙是嫌犯。
p或者q 非p
所以,乙不是嫌犯。
p或者q p
所以,q
(有效式)
所以,非q
(无效式)
有效式前提和结论的联系是必然的,
而无效式却不能保证这一点。
例如-2
由“大的帽子”得出“帽子的主人智力水平高”
福尔摩斯的论证详细分析如下:
①这是一顶大帽子; ②某人是这顶帽子的主人; ③大的帽子的主人是大脑袋的人; ④脑袋大的人大脑也大; ⑤大脑大的人智力水平高; ⑥这顶帽子的主人智力水平高。
请问: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父母俩第一个说话的是母亲还是父亲?
四、逻辑学的性质
分 析3 某北大经济学教授的言论
四、逻辑学的性质
分 析2 男孩还是女孩?
一对夫妻带着他们的一个孩子在路上碰到一个朋友,朋友问孩子:
“你是男孩还是女孩?”朋友没听清孩子的回答。 孩子的父母中的某一个说:“我孩子回答的是‘我是男孩’。”
另一个接着说:“这孩子说谎,她是女孩。”
这家人中男性从不说谎,而女性从来不连续说两句真话,但也不连续 说两句假话。如果上述为真,那么
1.
名称的由来

音译词logic。来源于古希腊语λόγος(逻各斯) 原意是--思想、言词、理性、秩序、规律等

汉语中最早出现在严复翻译的《穆勒名学》中
2.
词义
(1)客观事物的规律
(2)某种具体的理论、观点、道理等
(3)思维的规律或推理的规则 (4)逻辑学
一、“逻辑”的含义

规律
思维和理论中的必然联系以及论辩中的说服力
2、普罗泰戈拉斯的“半费之讼”

欧提勒士(Enathlas)的理由: 如果我打赢了这场官司,那么按照法庭的判决,我不 应该付你另一半学费; 如果我打输了这场官司,那么按照当初的约定,我也

不应该付你另一半学费;

我或者打赢,或者打输, 我都不应该付你另一半学费。
二、逻辑学的起源——源于理智的自我反思

三、思维形式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小结:
一个推理正确,是指这个推理的结构正确。 一个推理的结构正确, 是指具有这一结构的任一推理,都不会出现前提 真而结论假。
三、思维形式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4、定义
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推理的科学, 它主要是研究推理形式的逻辑有效性规律的 科学。
四、逻辑学的性质
1、 基础性
还有一类思维形式结构在有的代入下表达真实的思想内容, 在有的代入下表达虚假的思想内容。
例如“p或者q”、“如果p,那么q”。
三、思维形式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3、推理形式及其有效性的判定
是逻辑学研究的核心课题
例如-1
(1)
某案件的嫌犯是甲或者乙, 经查证,确认并非甲,
(2)
某案件的嫌犯是甲或者乙, 经查证,确认是甲,
3、芝诺悖论

“飞矢不动” “阿基里斯追龟”
二、逻辑学的起源——源于理智的自我反思
4、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
二、逻辑学的起源——源于理智的自我反思
?
怎样才能在论证中克敌制胜、说服听众呢?
--这就是论证是否成立的问题。
论证的成立基于两个方面:
1、前提是否真实——事实问题
2、前提与结论是否有必然联系——逻辑问题
五顶帽子:三顶黑色的,两顶白色的。
第三个人能看见前面两个人头上戴的帽子,第二个人能看见第一个人 头上戴的帽子,第一个人谁的也看不见。
分别问这三个人是否知道自己头上戴的帽子的颜色:
第三个人说:“我不知道。” 第二个人也说:“我不知道。”
第一个人说出了他戴的帽子的颜色。
请问:第一个人戴的帽子是什么颜色的?他是怎么知道的?
它们共同的形式是:有的S是P
三、思维形式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2、思维形式具有规律性

有一类思维形式结构在任意代入下都表达真实的思想内容, 这称为逻辑规律。
例如“p或者非p”、“所有S是S”。

另类思维形式结构在任意代入下都表达虚假的思想内容, 这称为逻辑矛盾。
例如“p并且非p”、“有S不是S”。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福尔摩斯的论证在逻辑上并没有错误,错误出在前提上。
一个逻辑上正确的论证可能有一个或多个假前提。
例如-3
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有死的,
所有的狗都是有死的,
所以,所有的狗都是哺乳动物。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一个逻辑上不正确的论证可能其前提都是真的,而且, 它也可能有一个真的结论。 前提正确、结论正确,不等于推理形式正确。 可以说,前提、结论是否正确,与推理形式是否正确没 有直接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