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生 研 究 报 告课 题 名 称 利用RFID 实现对图书的管理院 部 名 称 龙蟠学院专 业 M11电子信息工程班 级 M11电子信息工程学 生 姓 名 李梦茹学 号 **********任 课 教 师 姚 健 东成绩目录摘要 (3)第1章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4)1.1 课题背景 (4)1.2 课题内容 (4)1.3 研究意义 (4)第2章系统方案设计 (6)2.1 RFID技术的定义及其组成 (6)2.2 RFID技术的原理 (6)2.2.1 射频识别的基本流程 (6)2.2.2 RFID的工作原理 (6)2.2.3 RFID工作的物理学原理 (7)2.3 RFID技术的特点 (8)第3章硬件设计 (9)3.1 登记 (10)3.2 入库 (10)3.3 借阅 (11)第4章软件设计 (13)第5章总结 (15)利用RFID技术实现对图书的管理摘要本系统实现对图书的管理。
文章第一部分阐述了RFID技术的研究领域及其现状。
第二部分详细介绍RFID技术及其原理,在此通过对它的定义和结构组成及其特点来介绍RFID技术,RFID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它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的物理学原理。
第三部分运用RFID技术依次来实现对图书的登记、入库、借阅等流程监控,构建基于RFID的图书管理系统,在这部分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RFID 技术来实现图书的登记、入库、借阅等,并且与传统系统比较得之RFID技术的优越性。
第四部分进行总结,RFID技术对图书的管理具有很强的便利性,很多国家的图书馆都采用该技术进行图书的管理,随着技术的发达,RFID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会更广阔,将会给图书馆带来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关键字: RFID;自动识别技术;图书;登记;入库;借阅第1章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 课题背景随着网络技术的提升和信息服务的扩展,传统的图书馆软硬件已经渐渐的落后读者的需求,使得图书馆不能有效的发挥作为信息枢纽的功能。
为此,一些高校图书馆开始研究和实施新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就是利用RFID技术来实现对图书的登记、入库、借阅等流程监控,构建基于RFID的图书管理系统。
RFID 以其独特的技术魅力被应用于社会生产各个领域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世界零售业巨头Wal-Mart和美国国防部(DOD)关于对RFID的试点应用唤醒了RFID这位技术睡人,搅乱了我们的技术生活。
于是,人们对RFID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热诚,人们以巨大的努力和激情去研究RFID技术和应用。
RFID技术全名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双向数据通信的自动识别技术。
应用于图书管理工作中,即是采用非接触式射频卡代替传统的纸质条码式借书证,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具有快速、准确可靠的特点,是图书管理数字化进程的标志。
1.2 课题内容文章首先介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以及其如何工作即工作原理;其次重点研究如何利用RFID技术实现对图书的登记、入库、借阅等流程的监控,构建基于RFID的图书管理系统。
1.3 研究意义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早期应用于军事,近期才开始慢慢向民用方向发展,主要用于物流管理、图书管理、门禁控制、电子门票等领域。
RFID技术正日益受到各行业的重视,大有取代条形码的趋势。
RFID 技术在国外应用比较广泛,目前主要是在经济发达国家应用, 仅在北美就超过100 家图书馆使用这一技术。
除新加坡外, 美国、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和马来西亚等十余个国家的多家图书馆也于近年相继采用了该项技术。
RFID 技术在图书管理系统主要有以下3 家公司进行研发推广: CHECKPOINT(保点公司, 美国) 、3M 公司(美国) 、TAGSYS (法国) 。
目前已经有超过500 家图书馆正在使用该系统, 其中以新加坡和美国应用的最为广泛。
在国内,2006年6 月9 日, 国家科技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 发表由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等15 个部委共同编制的《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
白皮书研究分析了国内、国际RFID 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提出了中国的RFID 技术战略、中国RFID 技术发展及优先应用领域、推进产业化战略和宏观环境建设。
根据Venture Development Corporation(VDC)提供的资料表明,2002年全球RFID市场销售额为9.65亿美元,并保持着每年22.6%增长率。
而IDC提供的统计资料则更加明确地细分了RFID市场,预计到2008年,RFID 咨询市场销售将达到20亿美元。
这些数据都明确表明,RFID正在成为继电子商务之后全球性的科技热潮。
第2章系统方案设计2.1 RFID技术的定义及其组成RFID技术,全名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利用无线电波来进行通信的一种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
组成最基本的RFID 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其一是标签(RFIDTAG, 即射频卡)。
也被称为电子标签或智能标签, 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 标签含有内置天线, 用于和射频天线间进行通信, 芯片中存储有能够识别目标的信息。
有些RFID标签支持读写功能, 目标物体的信息能随时被更新。
其二是阅读器(也称解读器)。
读取标签信息的设备,分为手持和固定两种, 由发送器、接收仪、控制模块和Transceiver 组成Transceiver 和控制计算机或PLC连接从而实现它的沟通功能。
其三是天线。
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天线是信号的采集器, 它会把采集的信息传给中央服务器, 由服务器来判断信息后再发送给天线。
]4[2.2 RFID技术的原理电子标签和读写器之间通过天线架起空间电磁波传输的通道。
通过射频信号的耦合将电子标签上的数据传送给读写器。
2.2.1 射频识别的基本流程RFID 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是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 当电子标签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 电子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电子标签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卡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 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电子标签发送来的载波信号, 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 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 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 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 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
]6[2.2.2 RFID的工作原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磁耦合或电磁传播)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
其中电感耦合即所谓的变压器模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律,典型工作频率有:125KHz 、225KHz 、13.56MHz 。
电磁传播或者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即所谓的雷达原理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回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典型工作频率有:433MHz 、915MHz 、2.45GHz 和5.8GHz.]2[ 图2-1为RFID 系统配置示意图。
2.2.3 RFID 工作的物理学原理1. 天线场天线场分电抗近场区(无功近场区)、辐射近场区(菲涅尔区)和辐射远场区(弗朗荷费区)。
辐射近场区与远场区的分界距离R 为 R=λ22D 式中,D 为天线直径。
λ为天线波长;D ≥λ。
2. 能量耦合和数据传输(1) 耦合类型根据RFID 系统作用距离,耦合可分三类:密耦合系统、遥耦合系统和远距离系统。
根据RFID 系统作用距离,数据交换方式分为:负载调制和反向散射调制。
图2.1 RFID 系统示意图(2)反向散射调制的能量传递2.3 RFID技术的特点与传统的图书馆软硬件相比,RFID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快速扫描条形码一次只能有一个条形码受到扫描;RFID读写器可同时辨识读取数个RFID标签。
(2)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RFID在读取上并不受尺寸大小与形状限制,不需为了读取精确度而配合纸张的固定尺寸和印刷品质。
此外,RFID标签更可向小型化与多样化形态发展,已应用于不同产品。
(3)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传统条形码的载体是纸张,因此容易受到污染,但RFID对水、油和化学药品等物质具有很强的抵抗性。
RFID卷标是将数据存在芯片中,因此可以免受污染。
(4)可重复使用现今的条形码印刷上去之后就无法更改,RFID标签则可以重复的增加、修改和删除。
(5)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在被覆盖的情况下,RFID能穿透纸张、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属或非透明的物质,并能进行穿透性通信。
(6)数据的记忆容量大(7)安全性]6[第3章硬件设计利用RFID技术来实现对图书的登记(上标)、入库(上架)、借阅等流程的监控,主要是借助于射频识别(RFID)标签来进行对图书的管理。
图3-1是图书图3.1 图书馆标签流通图3.1 登记登记即上标,就是给书加上射频识别标签,(新书可在图书采购回后粘贴,旧图书在流通过程中加贴,值得注意的是电子标签必须符合标准)。
当新书入库时,将相应的新书信息写入标签中,通过标签打印机打印出来贴在书上。
供应商给每一本书加上一个射频识别(RFID)标签,该标签含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产品电子代码(EPC),存储在标签的芯片内,标签带一个微型的射频天线。
有了这些标签,管理员可以用全自动、成本效益高的方式,对货物进行识别、计数和跟踪。
3.2 入库图书到达图书馆后,由于在卸书区有RFID阅读器,因此不需要开包检查里面的书,就可以直接进行验收入库。
通过同相应的供应商核对无误后,这批书就可以很快地上货架存放。
图书上架后借助RFID标签可以实现快速馆藏清点,几个小时完成原本需要几天的清点工作量;馆员可以根据RFID标签内存储的上架信息进行辅助寻架,协助读者快速查书也可以将错放位置的书顺利归架。
同时, RFID标签也有利于数据采集。
因此大容量、高读写速度的标签能够提高上述业务的效率。
在入库过程中,验货、入库记录、书位分配操作一气呵成,大大减少了搬运工作量,节省了时间。
3.3 借阅在RFID系统的工作程序中,应用软件向读头发出读取命令,作为响应,读头和标签之间就会建立起特定的通信。
读头触发标签,并对所触发的标签进行身份验证,然后标签开始传送所要求的数据。
读头和标签之间的通信是通过能量来传送的,即阅读器发出微波查询(能量)信号,电子标签(无源)收到微波查询能量信号后,将其一部分整流为直流电源供电子标签内的电路工作,另一部分微波能量信号被电子标签内保存的数据信息调制(ASK)后反社回阅读器。
阅读器接收反射回的幅度调制信号,从中提取出电子标签中保存的标识性数据信息。
例如:在借书时,馆员拿阅读器触发条形码(电子标签),对所触发标签进行身份验证时,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 当电子标签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 电子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 电子标签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卡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 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电子标签发送来的载波信号, 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 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 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 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 若情况属实,系统将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